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时教案

张东东老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时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3、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0+0=0÷100=等。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⑴80-42+12480÷60×2等。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 )按顺序计算。

  ⑵75-15×440÷4+6等。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法,再算( )法。

  ⑶(12+4)×2200÷(40-15)×2。

  小结: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里面的,再算( )外面的。

  3、我们学过的( )、( )、( )、( )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今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它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一)出示:96÷12+4×2

  1、小组内讨论,说说计算顺序。

  2、汇报讨论结果。(指名说,师板书。)

  (二)变式:96÷(12+4)×2。探究有小括号的计算顺序。

  1、问: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数学符号?(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后,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扮演。

  3、点评,明确: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介绍中括号“[]”,变式:96÷[(12+4)×2],探究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1、认识中括号。

  2、在老师引导下明确运算顺序。板书:96÷[(12+4)×2]

  ①

  ②

  ③

  3、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计算,师巡视辅导。

  4、指名板演后,师生共同订正,明确运算顺序,并在书上找出来齐读两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2、一个池塘的长是60米,宽是40米,每米需要三根竹棍做篱笆,共需要篱笆多少根?(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拓展提高: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⑴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⑵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⑶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⑷32×800-400÷25先乘,再减,最后除;

  五、课堂小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时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集智式备课

  (一)基础训练

  【口算】24×5=32÷4=8+27=900÷3=

  60÷4=72-44=45×3=85+28=

  【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xx÷6×790-52+28

  6×2÷432÷8×548-13+5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192+8+15745×30÷54290-68+951600÷50×90

  143-45-5724×5÷30434÷7×8240÷20÷4

  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

  850÷25×2345-164+36

  =950÷50=345-200

  =19=145

  1、课本P5做一做1、图书馆里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馆里有故事书多少本?

  【提高练习】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240÷12=236+70=237+263=

  125×14=1750÷25=25×36=

  20+1750=943-306=900-500=

  2、列综合式计算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课本P8练习一4、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

  【拓展练习】1、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1)过年了,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时教案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7---7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名数的改写。

  2.应用知识的迁移,学会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

  3.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天鹅吗?你了解天鹅的哪些信息呢?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谈话:你从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天鹅长大后比出生时体重增加了多少?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索新知

  谈话:谁能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列式,教师板书:10.5千克-200克=

  谈话: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计算当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让学生体会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谈话:怎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呢?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指导。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想法;

  ①把千克改写成克: ② 把克改写成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000克

  就是把10.5扩大到它的1000倍,将小 就是把200缩小到它的 ,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10.5千克=10500克 200克=0.2千克

  10500-200=10300克 10.5-0.2=10.3千克

  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

  教师总结改写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新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适时小结,帮学生进一步理顺了单名数化单名数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想一想,填一填。

  自主练习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2.比一比,填一填。

  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填写,同桌互相检查。

  3.算一算

  自主练习第6题,学生做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习题的设计,考虑到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发展,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由浅入深地巩固新知。

  四、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在总结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后反思:

  1.重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必须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而不是单调的、枯燥的。本节课从开始导入天鹅长大后比出生时体重增加了多少?到后来的练习,都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用好数学的自信心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本节课教师通过安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时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

  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新课教学

  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120-144÷18+35(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教学例1。

  (1)把准备题

  ①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

  (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3.教学例2。

  (1)把准备题②中的45改写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2)比较例2与准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顺序。(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习“试一试”。

  (1)板书:1515-15×(94+54÷9)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独立进行计算。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励性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

  (1)280-43×6+540÷36可以同时计算的是( )和( )。

  (2)120+(28×5-120)÷10第一步应该算( )。

  (3)100-(80+480÷24)×8第二步应该算( )。

  (4)317+104÷13×52一270最后一步应该算( )。

  2.课本“练习”第1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每位学生首先认真对4个小题进行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再看例1、例2使我们明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