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铃铛》的小学语文教案

莉落老师

  [教学设计]

  在讲授本课时,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做了一些相应安排,主要体现在: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先导。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兴趣成为了他们学习的动力。为此,我特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安排:

  1、设计优美的过渡语,将学生引入情境。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文章的内容设计课件,向学生展现雨中的情景,使学生体会春雨的美,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的刺激,产生兴趣。

  3、用游戏的形式来巩固识字。

  4、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字:如拍手歌、编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二、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本文的雨景描绘的是春天,但学生的生活体验是丰富的。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春天的信息,更多的“雨”的知识,安排了学生课下查资料,课上展示资料,使学生在不断的收集过程中,积累知识,实现知识的扩充。

  [评析]

  从授课的内容看,本节课是一节起始课。教师扣住两个重点在进行教学:一是识字,二是对诗歌内容的初步感知。课堂以儿歌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范读,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你从诗歌中了解到哪些内容”自由读。根据学生的`回答,即时出示词语卡片,随时认读词语。之后设计一个由词语到单字的认读环节:以字为建筑的材料,为小燕子盖新房。让学生说说自己记字的方法。接着以“为什么题目叫雨铃铛?”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最后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简单的续写,激发学生的想象。

  运用多种有效的手段识字并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是这节课尤为成功之处。教师在最开始范读时,就提醒学生听清字音。有三处设计值得借鉴。一是“随文识词语”的环节,在学生初步感受内容的基础上,及时巩固对词语的理解和识记。比如学生说到“房檐”,老师就出示生词卡片,同时放图片,让学生说说房檐指的是房屋的哪部分,然后齐读几遍。学生把他们从诗歌中感受到的内容说一遍,教师也将需要掌握的重点词语向学生巩固了一遍,为下一步由词语到单字的识记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由词语到单字的识记和巩固环节。老师借助诗歌内容,小燕子回家盖新房的句子,设计一个小组活动:以字为建筑的材料,为小燕子盖新房,巧妙将组词练习融在其中。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和小组间的相互展示,使学生在游戏中将单字记住。三是对字的掌握方法的讨论、交流与展示环节。这个环节非常精彩,学生用他们自己喜欢的识记方法,把这节课的生字进行分类掌握。比如画画法、猜谜语法、组词法、结构法、拍手诵读法、熟字换偏旁法等等,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还非常重视学生写字的规范,这是我们应当大力提倡的。

  此外,本节课还有很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细节,比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个学生在写“新” 字的时候,都挤在“田”字格的左面,这个时候教师并没有简单的加以否定,而是先让学生说说优点,在肯定他写得“横平竖直”的优点之后,说“如果往右边写一点,就更好看了”。这说明教师在有意识的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当然,这节课也存需要要改进之处,比如在课堂的某些环节有重复累赘之感,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还不很充分等,这都有待进一步斟酌。

  问题不在“轻”和“重”

  [案例]

  师:雨落在房檐上是什么声音?

  生:沙沙响。(师板书)

  师:“沙沙响”在读的时候应该声音小小的,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师:(在指名一名读后)他读得怎么样?

  生:很有感情。

  师:那你能像他那样读一读吗?(生读)同学们再读读第二行,想一想哪几个字要读得重一点?(生练读)

  生:春雨洒在房檐上。(加点字学生读为重音)

  生:春雨洒在房檐上。(加点字学生读为重音)

  师:(对学生的读不置可否)老师也来读读课文,好吗?(范读)同学们,老师为什么要把“洒”字读得重一点呢?(生无言)

  师: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有轻有重,你们再试读一下。(生似懂非懂地读起来)

  师:房檐上,挂水珠,好像串串小铃铛。雨从房檐上落下来是什么声音呢?(师拿出一个小铃铛摇一摇)

  生:丁零当啷。(师板书)

  师:“丁零当啷”该怎么读呢?(生练读)

  生:应该从轻到重。(读)

  生:我认为应该读得轻一点。(读)

  生:错了,应该读得重一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