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石上的雕刻的教学反思

马振华老师

砖石上的雕刻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

  砖石上的雕刻的教学反思一

  《砖石上的雕刻》是一节十分注重学生探究创作的美术活动课,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了解你这节课的目的与要求。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浮雕”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其次,要能在泥板上雕刻形象,并学习用辅助工具和材料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饰,达到浮雕的效果。最终,能够在此次美术活动中相信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我,享受创作成功的乐趣。总结这节课的整体内容,既有可喜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整理如下:

  在讲解“浮雕”概念的时候,由于设备有限,因此不能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浮雕”的造型特点。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根据定义来找找看有没有“浮雕”作品。当学生们有了充分感官概念,便可以让他们想象一些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浮雕的例子,加强印象,比如一些学校门口的一些科学家头像的雕塑,天安门广场上英雄纪念碑上的雕塑,还有我们每天都用到的硬币,上面的花纹都是浮雕。同学们可以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非常简单直观的认识了解浮雕。

  在制作中如何才能让每位学生的作品有趣,不单一,不千篇一律呢?因为本节课雕塑的是自己的形象,对于学生来讲立意很新,只有当学生自己融入成学习的主角,他们才会有兴趣去做好自己的功课。应该让他们每个人都来发掘一下自己的长相特点,这可能是在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很少会注意的事情,仔细的在镜子里观察自己的容貌,或者可以同学之间互评一下对方的容貌特点,即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动手积极性。除了外貌之外,还有一个方面也可以装饰我们自己的形象,那就是每个人的性格。就像容貌一样,每个人的性格也有自己的特点,爱哭,爱笑,爱思考,每一个性格侧面都可以很好的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这里也可以采取如上相同的方法自评或者互评,让每位同学都找到自己的定位。通过这样的装饰,相信每个人在处理自己的形象时都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的形象。

  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能够以浮雕的形式完成作品,大部分同学可以挖掘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发现自己的外貌特征,运用多种色彩进行大胆造型表现。但有些同学还是容易出现以刀代笔,形成平面的雕刻而不是浮雕的形式。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对浮雕的艺术特色的讲解,多欣赏一些浮雕作品,让学生充分理解浮雕的.概念。

  其次在人物对象上不仅仅可以雕刻自己,掌握方法后,我们更可以发散一下,雕刻自己的朋友,雕刻自己的家人,创作出更丰富,更完整的泥塑作品。

  砖石上的雕刻的教学反思二

  1.欣赏评述。

  (1)课件出示放大的瓦当图片,师生交流该图片的有关信息。

  (2)引导学生谈欣赏感受。

  2.区别体验。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图片,比较瓦当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间的区别。

  (2)教师小结:浮雕具有象征性、装饰性和纪念意义。

  3.寻找体验

  (1)师生交流生活中的浮雕作品。

  (2)多媒体展示:硬币、玉佩、笔筒、椅子靠背、房屋装饰(如石膏线、墙体浮雕装饰等)、纸浮雕等浮雕作品。

  (3)学生谈感受。

  (4)教师小结浮雕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材质归类:泥板、木板、竹板、玉石板、金属板、纸板;

  表现的面:单面[玉佩]、双面[硬币]、组合等。

  4.制作创新。

  (1)师生探讨浮雕的组成与制作方法。

  组成:底版,凸起的形象;制作方法:

  一是在泥板上画出形象,将需要的形象保留,剔去不需要的部分,使形象凸起;二是在泥板表面从下往上层层粘上泥块,使形象凸起;三是用泥模印制,再加工。

  (2)引导学生创作,并思考创作意图(教室的墙面装饰,送给朋友的纪念品等)。

  (3)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

  学生根据能力、兴趣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制作:可单张的简单作业,表现最简单的图案内容;可用多件组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可改变方形的泥板,可以是圆、三角、组合形等。

  5.成果展示

  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互评,教师表扬作品有创意的同学。

  6.课外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课外继续搜集有关雕刻的国内外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