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境的创设
课伊开始让学生猜角游戏,这时学生对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关系产生好奇。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再从他们熟悉的三角板出发,联系他们以有的知识说说,感觉一下。从而很快的进入新课。
2、引导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前提,经过独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在想办法求三角形内角和这一核心问题时,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再通过小组合作,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去探求三角形内角和的秘密。这样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学习过程,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着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习理念,我设计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设计。
一、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精心设计开头导语,不仅复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而且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三角形就是自己的朋友,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在了解了内角,内角和的概念之后,鼓励学生对内角和大胆质疑,猜想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接下来的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要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是否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个猜想如何验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操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学生自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师的语言具有激励性。
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语言具有鼓励性,充分肯定了学生探索的点滴成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比较成功。
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示了验证过程,突出了教学重点。相关链接环节中多媒体的运用则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欲望。全课结束时,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不足之处:
各环节与教材的安排基本同步,按部就班也暴露了教师统得过死,导的过死的缺点,给人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整堂课没有完全交给学生,学生的自主性体现的不是特别充分。如,在学生猜想之后应该马上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或量,或折,或撕......从而体现学生自己的创见性。以后的课中要引以为戒。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的一节探索与发现课,使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高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课堂上我围绕以下几点去完成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营造研究氛围。
怎样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三角形内角的和呢?为此我抛出大、小两个三角形争吵的情境,让学生评判谁说的对?为什么争吵?导入课引出研究问题。“三角形的内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起探究活动。我在导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时,没有按课前设计的进行,学生直接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而我本身却没有顺势进行引导,直接抛出“研究三角形内角和”这一任务,更巧妙的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0”入手。这一处成为本节课最大的失误。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是否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如何验证,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然后再小组汇报研究结果以及存在问题。例如,有些小组的学生量出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先让学生说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三、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研究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第二层练习是判断题,让学生应用结论检验语言的严密性。第三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练习设计提问体现开放性,“你还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运用已有经验去判断思索。
四、教学中存在不足。
在教学中,由于我对学生了解的不够充分,没有很好的电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另外的原因是教师本身语言枯燥,过渡语设计的不够精彩,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应引起重视。在设计教案时要了解学生,深入教材,精心设计。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的时候,我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法去探究,并利用多媒体去验证学生的结论,最终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为什么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有何奥秘?”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实际操作,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观察到剪拼、折拼的过程,进一步验证探究结论。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整节课的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二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和简单的判断题。第三层练习是求特殊三角形内角的度数,真正做到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特点的有机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我多次利用超级画板、flash动画,从开始的激趣引入、观察猜想,到后来的数据验证,多媒体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另外,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我教学的一大特点,询问、点拨、交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组织如合理分工、有效合作等方面不够科学合理,还需更具体的指导,以使每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让合作探究更有效。
本节课我通过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课件中不仅有动画而且插入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
首先课件演示三种不同的三角形在争吵,(学生录音,把每个三角形说的话录下放入课件中)让学生判断他们在争吵什么,引入本节课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眼睛一亮,耳朵受到刺激,吸引珠学生们的注意力,很巧妙就把学生带到课堂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次让学生观察每把三角尺的内角和内角和,以及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内角和是多少,利用身边的学具材料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呢?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学生带着问题和质疑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时同桌两人一组测量三角形的内角以及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并抽查小组上台把合作探究结果输入电脑表格一便统计和观察。但是由于需要帮助学生输入电脑,不能对每组学生的测量进行指导及询问,很多学生是运用180度这个结论来量的,不过还是有一组学生测量后得出结论是189°,有了误差。下面我就引导学生哪个角是180°,以致学生提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看看能否拼成一平角,,师生共同撕拼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撕拼过程中学生不知如何下手 我对学生进行辅导。但是有时间的有限,不能让所学生都亲自感受一下这一撕拼的过程。但是课件上我运用动画演示,学生可以亲眼看到这一过程。
课堂练习我是通过一个游戏“挑战不可能”巩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运用课件展示了练习题的多样化,层次化,有易到难,并运用一些可爱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后有主角“三角形”(音频)出题带到“荣誉殿堂”。游戏是孩子都喜欢,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可以激起孩子的活力,调动他们高涨的情趣。但是我觉得这节课我设计的这个游戏只激起部分孩子的兴趣,如果把这个游戏设计成小组比赛或者男女比赛,看谁最终进入“荣誉殿堂”更激发学生的激情。
总之,本节课我和学生完成的教学目标,学生也能感受到课件不仅能播放图片,而且可以播放音频、动画。通过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教学重点难点可以清晰的展示给学生,可以增大课堂的容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是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多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以致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来解决有关计算问题。
课程开始前,我让学生计算三角尺的3个内角的和,很自然地引出了“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也是180°吗? ”的猜想。当时有同学说不是,又有同学说是的。我告诉学生: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或发明创造都要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那么这个猜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大部分同学首先想到先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一量的方法,我让学生去画去量了,结果有些学生量出的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我让学生讨论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过后,我引导学生:180度是什么角?我们能否把三个内角转化一下呢?经过这么一提示学生想到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还有学生想到折的方法。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启发,最后学生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后面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活动,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并体会到求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可以直接用90°减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来计算,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
第二次课我从学生常用的一副三角板出发,让学生说说每个角的度数,以及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有学生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我就接着问: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学生无语。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进行研究,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当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撕一撕、画一画之后找到自己的验证方法时,他们体验了成功,也学会了学习。在这节课中我们共同找到了几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方法。学生们拿着他们手中的三角形,讲述自己的验证方法,虽然有的方法很不成熟,但也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中,渗透了他们发现的乐趣。在此过程中,我关注的重点除了学生最后论证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了学生思维的过程。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几乎每个同学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以及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基本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然重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们都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动手感受三个角拼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平角,进而证实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学生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180°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到数学的活动中去!
并且,在剪的过程中,我演示了三种不同三角形的拼凑结果,进一步证实,无论任何的三角形,部分形状和大小,内角和都是180°。
现在反思一下,课堂中自然有很多好的地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在剪一剪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因为没有剪刀,没有真诚的去操作,还有一两个个别的学生在演示的时候没有演示好。
还有的同学,在剪之前,没有做好标记,导致剪完之后,找不到哪个是原来三角形的角,这个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因此我在第二个班级上课的时候,就提前让学生们在三个角上面做了标注,这样就不会再出现那样的混乱。
另外,学生在反馈学习效果时,没有做到我想象中那样好的顺序,以及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过,我做到了不慌不忙,让学生对学生进行纠正和帮助,课堂的气氛和交流还是很好的。
因为学生基本的互相交流、讨论和总结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接下来,我会进一步的放手,把课堂一步步的再去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的调动学生自学的能动性!
1、课堂教学要有预见性,更重视课堂生成性。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教师才能设计出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案,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动态。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猜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学生非常肯定的说是180度。还说不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时候与老师的预见是不同的。原本以为学生会猜出不同的结论的。但是付老师表现出了教学机智,他问,究竟是不是180度呢?你怎么证明呢?这进一步的提问一下子把学生的思考的引向了课堂的中心所在。
2、找准教师“导”与学生“行”的平衡点,关键词是相信学生是能行的。
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理念的一轮轮冲击下,逐渐被广大教师在思想上摒弃,但是要真正实现教师变满堂讲为适时导,学生变“听”为多方面“行”的课堂局面,还需要教师找准“导”与“行”的平衡点。
本节课中,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很多同学早就知道了,但是这节课的目的很显然不在于只教给学生结论,而是要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遇到问题努力求证的科学精神,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我认为这节课还可以放手更多一些,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实验求证结论。在相互的争辩中明晰概念。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根据孩子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启发和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来激起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浓厚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生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们看出,学生有独立探索的精神,也有去证明求知的能力,我们要的只是信任他们,设计好实验方案,做好组织,让学生的操作、讨论、练习等活动有条有理。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背景:
最近,张店区教研室举行了“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我们学校有位刚毕业一年的年轻教师参加。经过大家共同选教材、研究商量后,确定参评课题为“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是新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从教材上看,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折等方法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很显然,许多学生肯定有这样的知识经验,每个班都有部分学生已经能说出这一知识点。根据这样的现状我们让年轻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备课、设计教学思路,随后我们进行了跟踪听课。
试讲教学片断: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先出示色彩鲜艳,用卡纸制作的学具: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分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回答的轻车熟路,感觉非常简单。继而教师拿出直角三角形,说道:“请大家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很快,学生便大功告成,举起画完的作品让老师看。
老师边点头边露出赞许的微笑。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聪明的同学们,能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呢?画画试试。”没出5秒钟,反应快的学生便脱口而出:“老师,画不出来!”老师紧接追问:“为什么呢?”学生:“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直角就是180°了,画不出第三个角了。所以画不成三角形。”学生说得太好了,老师赶紧接过了话题:“这位同学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们知道吗?”其他学生似乎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只好连忙点头说知道。教师肯定的说:“是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我们怎么想办法验证一下呢?请大家想想办法。”学生经过很长时间的合作、探究,得出了三种办法,全班交流汇报。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两个层次。学生计算的没多大问题。最后一题是思维拓展练习:研究一下四边形的内角和?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呢?多边形呢?因时间的关系,无一人能够想出策略。
反思:
教师创设情境采用的是给学生制造思维障碍的方法,让学生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欲擒故纵,有其果,学生肯定会究其因,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找数学的真谛,此创设情境的方法真是妙哉。听课时,我也为他这样的设计感到高兴,心想,一定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学生一堂课显得比较沉闷,只有部分好学生在迎合老师,学生并没有充分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课后,我反复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发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为教师在出示问题时,没有把“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强调清楚,有许多学生没有听清要求;
二是因为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好学生反应快,答案脱口而出,其他学生思维还没产生任何的碰撞,更没经历实验的过程。
三是我们现在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大都缺少质疑权威的意识和习惯,显得顺从,没有主张和个性。在好学生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后,其他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真正知道的有多少?但正因为是好学生的回答,在其他学生眼中,这是学习的权威啊,他说的肯定是对的,结果大家只有稀里糊涂的点头附和,是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就吃了夹生饭,根本没有透彻的理解和掌握。看似精彩的情境创设,如果得不到教师适度的调控和把握,也焕发不出它应有的光彩。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深刻的思考、仔细的推敲以上情境的创设,也不难发现,它尽管有它的闪光点,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它的设计引入没有从大部分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没有照顾到全体,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这也就是它没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欲望的原因所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再者,最后一题,是在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基础上的拓展,任何多边形都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形来计算内角和,学生无一人能够想出办法,仔细想想,是我们的题目出的太难,还是学生太笨呢?都不是,是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没发挥出来,没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部活力,也就无谈学生的动手实验、猜想、验证。当然,学生的实验、猜想、验证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堂课的问题,而是朝朝夕夕,无声无息的渗透。作为任何一个站在教学前沿的教师,我们都应有这样的教学理念,让自己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丰富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再次实践:
经过大家的共同评课和授课教师自己的反思,我们重新改变了创设情境的方法。
师出示一正方形纸,问:这是一张(正方形)的纸,它有(4)个角,这4个角在数学里,我们给它一个名称,把它叫做正方形的(内角),而且每个内角都是(直角),那么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为什么?
生1: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因为每个内角都是90°,有4个内角,就是4个90°,也就是360°。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正方形纸沿着对角线剪开后会怎样呢?
(师演示,并指导生拿出正方形纸折一折、剪一剪)
生3: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操作,我发现这样沿对角线剪开后,得到了2个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师:谁来猜想一下其中的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操作,我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为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沿对角线剪开后,等于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也就是把360°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80°,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我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为沿正方形对角线剪开后,等于把正方形原来的直角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是45°,两个45°加上90°就得到180°,所以我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同学们猜的对不对呢?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生:验证。
师:对,需要经过验证。
(分小组对三角形进行验证。看它的内角和是不是180°)
组织学生汇报 (测量的同学边汇报边板书,剪拼的同学利用投影汇报。)
生1:我们用量角器对3个角进行了测量,再分别把3个角的度数相加,得出了内角和为360°。
生2:我们将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用量角器测量,把两个锐角相加是90°,再加上直角的度数,这样我们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3:我们小组将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直角,再把另一个直角拿来拼在一起,这样组成了平角,证实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4:我们是先将一个角折过来,使它顶点落在底边上,再把另外两个角也折过来,这样三个角正好拼成一个平角,所以我们知道这个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自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我思想开放了,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在练习的时候,由于形式多样,所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效果很好。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有不足之处。学生在折纸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后汇报时,我引导小结不够。在练习时基本练习题太少。
1.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应该干什么?
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会边走边不停地提示学生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其实,这个时候老师的提示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不仅影响学生的思路,还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我想,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做的是快速浏览每个小组,看看每个小组的问题所在,帮助每个小组排除学习的障碍。然后找到最需要帮助的小组,介入到这个小组的学习中,了解学生的状态,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准备。因为在几分钟的交流时间内,老师不可能每个小组都照顾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帮助每个小组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当学生的认知和原有的经验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在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让学生去研究和探索,然后获得结论。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情境中往往会有很多情况出现。如果我这样做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如果我那样做了,就可能会偏离我的教学设计,学生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不知所措。其实,在课堂中,这是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最好契机,抓住学生最核心的问题,重组我们的课堂思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讨问题。我想,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的,教师要勇于放手,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我所讲的课题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我认为本节的重点是通过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定理让学生感悟出辅助线的做法。
我的导入市让学生感受一些动手操作实验中误差,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引出本节所要研究的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这个定理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运用了,但是这个定理到底如何证明呢?这时,本节的目标就已经明确下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了的证明。证明的过程中,我通过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道具,让我的学生通过撕撕拼拼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我们所熟悉的平角或者是同旁内角的关系,那么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就完全展示出来了,然后师生共同把我们自己的做法转化成准确的数学语言加以证明,在证明的过程之中,辅助线就自然而然的运用到其中。这时,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突破,要让学生感觉辅助线不是由老师强加告之而明白证明的方法,而是由学生自己在拼图的过程中亲身感悟出来的知识。
课后我认为本节中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引入简单精炼,给了全体学生的自信心,能使所以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课堂上来;
2、利用拼图的方法来找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配合,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采用此种方法来引出辅助线在几何中应用,巧妙地分散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事实也证明学生的接受程度很好;
3、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每个三角形都是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纸拼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看起来会更加的清晰、醒目;
4、在本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阶段,我设置了“你来讲”题目,而且此类题目的要求是哪位同学想尝试一下,等学生站起来准备好之后,教师再把题目投影出来,不仅要锻炼学生的思维速度,而且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临考能力,同时得到结果后要为同学们讲解本题的解法。我个人认为,给同学们讲题目的过程中收获是更多的。
5、在本节课的整个流程中,师生之间的配合非常地默契,教师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思维也在短短的45分钟内得到了充分地发散和发挥,通堂的气氛活跃、轻松。
课后我认为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
1、在学生拼图寻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之前的铺垫,有些过快,导致个别学生不太明白这些铺垫对于利用拼图来证明定理时有什么用途;
2、不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比如在学生讨论拼图方法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来展示作品的时候,我似乎不敢距离学生太远,恐怕中间会出现什么差错。而实践证明学生完全是通过自己来完成作品的展示的;
3、还是没有改掉急躁的毛病,一些问题还是急于说出答案,没有给学生们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是其一。其二,教师讲得过多,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权,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针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积累和进步。
背景:在课前学生已备好了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剪刀和三角形纸板数张。在老师引导学生经过猜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后。
师:请你用你自己的方法去验证结论……
于是乎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只见学生在剪剪,画画,拼拼,好像非要弄一个明白不可…。一会儿,师示意学生停止了验证、探索,接着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上的拼剪方法验证…。
请你从小组合作学习的角度谈谈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张彦彬
这是一节非常好的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操作、亲身体验的课题。恰当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但是在这一片段中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密士娜
片段中虽然“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但给人的感觉是学生的活动有些流于形式,没能较好的发挥好小组学习的优势。四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而在开展小组验证活动时,我认为要分三步:首先,可以提出:“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要予以点拨)。然后,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分小组探究验证的方法。此环节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发现、体验的时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互取所长,合作探索,找到验证的切入点,体验成功。最后,就是要注重学生的小组汇报,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周晓芹
在片段中注重了小组的合作学习,抓住了合作的时机,但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吗?在学生进行要验证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放手,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验证,这样的合作才能发展学生的思想,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能让学生经历思考、探究、验证的过程,其次,注重学生的个人认识和小组认识的结合,最后,综合认识,让学生的思想进行碰撞、交流,达到合作的有效性。
刘维舟
学生的合作交流应是在自己的思考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在自己的充分思考基础上产生人交流才可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否则这样的合作交流就成了一部学生在探讨,而有部分学生就成了看客。同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不能流于形式,像上面的场景一样“一会儿”这样的合作表面上是热闹的,学生也动了,但可能具体的效果并不太好。既然让学生探索,就应有足够的时间,并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过程的机会,这样才能展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同时也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刘维舟
学生的合作交流应是在自己的思考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在自己的充分思考基础上产生人交流才可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否则这样的合作交流就成了一部学生在探讨,而有部分学生就成了看客。同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不能流于形式,像上面的场景一样“一会儿”这样的合作表面上是热闹的,学生也动了,但可能具体的效果并不太好。既然让学生探索,就应有足够的时间,并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过程的机会,这样才能展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同时也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武鹏
对于合作学习,我有很多想法但从这节课来看还没有做到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为了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并通过学生的交流去完成具体的目标。而这位老师的做法只是让学生去想,而没有交流,还是老师的讲授为主!
刘维舟
建议以后听课由讲课老师调课,这样听课老师就不用大面积调课了,相对来说要方便一些。
奚传武
这个案例,教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流于形式,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合作学习结束以后,学生处于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的时候,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首先应给学生独立的学习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意见,统一意见,再到全班交流,再次形成统一的意见,逐渐形成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好小组分工。注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卫秀红
我认为片段中的这位老师没有抓住小组合作的时机,他根本没有提出让小组合作去探究,而是让学生毫无目的地用自己的方法去验证。看上去学生在动手很热闹,其实是低效的活动。
孩子们虽然都能猜测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内角的概念,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因此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应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如果老师能抓住在动手探究验证这一环节提出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就抓住了合作的时机。在学生合作前,可以先简单交流验证的方法、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在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后再开始合作探索验证。在学正充分探究后,再交流验证的结论!最好让学生演示拼剪方法,展示不同的思路,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孙静
看完这个片段,我的感觉只是让学生做了探究,但是少了小组汇报和小组之间的交流,老师展示教材上的方法我觉得完全可以在学生汇报之后在进行总结是再展示!既然谈小组合作就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给谈们充分的时间去说!
马艳伟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讨论、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怎样把课堂交给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小组合作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于是有的老师就热衷于让学生小组合作,而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在合作,是不是合作的有意义,有效果。是不是所学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节课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可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是不是真的有效,学生在合作中有没有探究出结论。而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看起来学生热热闹闹,其实没有效。教师急于把应该学生呈现的验证过程,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应该所他的小组合作是失败的。
马艳伟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讨论、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怎样把课堂交给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小组合作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于是有的老师就热衷于让学生小组合作,而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在合作,是不是合作的有意义,有效果。是不是所学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节课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可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是不是真的有效,学生在合作中有没有探究出结论。而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看起来学生热热闹闹,其实没有效。教师急于把应该学生呈现的验证过程,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应该所他的小组合作是失败的。
高春美
这节课中看上去很热闹,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学习效率不高。本节课老师让学生用个种方法去剪、画、拼。看上去老师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方法非常灵活,其实老师没有提出合作探究的要求,学生没有目的去探究学习的内容效果很低效的。既然是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了,为什么不去展示学生作品呢?应让学生去展示并汇报,师要注意学生汇报时语言表达能力。
高春美
这节课中看上去很热闹,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学习效率不高。本节课老师让学生用个种方法去剪、画、拼。看上去老师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方法非常灵活,其实老师没有提出合作探究的要求,学生没有目的去探究学习的内容效果很低效的。既然是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了,为什么不去展示学生作品呢?应让学生去展示并汇报,汇报时教师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李飞飞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也是非常必要的,他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有时候,在实施过程中难免要出现为了做课而进行的小组合作,搞形式上的小组合作.没有实际意义,纯属于浪费时间.我认为小组合作的前提是应当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的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以及提出他们能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我们一味的传授死板的教学法法,进行有效的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是学习数学很重要方式,我觉得这个学习方法也是学习其他课的学习方式,所以小组合作事非常重要的。
周荣花
小组合作学习是老师在抛出一个问题,经过思考、讨论而不能解决后,通过小组的讨论,动手合作进而把问题明确,最后在经过各个小组不同的汇报,集全体学生的智慧而把问题解决。老师只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而这一片段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合作,因此合作学习对于这一节课毫无意义。因而合作学习这一活动要谨慎应用,只有这样它才能为我们的课堂增光添彩。
侯艳芬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多样,可以是几个学生的观点方法相互交换、交流;可以是差生看并学优生的一些方法,并“据为己有”。可以是几个学生在一起共同完成掌握知识的过程;也可以是小组内组织有关学习的实践活动、问题争论或组组间的辩论等。这都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培养!
王甲荣
本片段老师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没有实效性。在合作结束后没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合作动态,教师成了看客。
本节课的内容一般作为讲授内容,只要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生记住结论教学即可完成。问题是通过这个内容的教学,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更高的目标我把本节课定为活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并从中学会学习知识的科学方法。
课的一开始我就由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入手。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对于这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已经没有悬念了,但这样的争论会引发他们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三角形内角和会一样?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一样?这也正是我本节课要与学生共同研究的问题。这时学生想说为什么又不知怎么说,又因不知道怎么说而感情特别激动。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于是我让他们将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进行研究,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当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撕一撕、画一画之后找到自己的验证方法时,他们体验了成功,也学会了学习。在这节课中我们共同找到了几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方法。学生们拿着他们手中的三角形,在讲台上讲述自己的验证方法,虽然有的方法很不成熟,但也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中,渗透了他们发现的乐趣。有的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撕下来拼接到一起,有的同学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沿着三角形的中位线拼在一起。当孩子们正愉悦于自己的发现时,我适时提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再一次被激发,专注的研究着……当我进行提问时,还没有研究出方法的小组成员是那么用心的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当有的同学说要将多边形分割成学过的三角形进行研究时,他们发出赞叹的声音。于是我们进一步研究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他们从中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兴奋;于是孩子们又发现多边形外角和的奇妙之处,真是万种变化定在其中。
这节课下课后我自己都有一点兴奋,因为我的孩子给了我意外的惊喜。但试想一下,如果我上课之初,就告诉孩子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并且告诉孩子我的验证方法,即便告诉的方法再多,再详细,他们学到的也只是我的有限的方法,而且是老师的方法,不是自己发现的方法。但换一种教学方式,孩子们不但找到了所有我知道的方法,也找到了我意想不到的方法,我们大家在研究中都是受益者。也许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兴奋的了。
有许多内容我们教过多次,但如何教教学效果更好,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回想一下,有许多想法: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一结论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知道,只不过那时是通过度量得出来的。因此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和方法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如何证明这一结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在上新课之前,我事先让每个学生剪好了一个三角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验证。教学中,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剪下来,把三个内角拼合在一起,会得到一个180°的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快进入状态,积极性较高。并且有的小组整出了多种拼合方法,还有一个小组通过折叠的方式来验证,我都及时给予肯定。接下来让学生把得到的图形画在练习本上,从中有没有受到启发,探索出证明思路。这一过程中,有些同学能拼出但画不出图形,导致了找不出证明的方法。下一步在证明的时候,有的同学能说出理由,但写的时候无从下手。说明学生不论是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几何语言方面的表达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在后续的学习中需要慢慢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能学会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今天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对于三角板,学生是不陌生的,所以我们从一副三角板入手,让学生算出一副三角板的内角和是180°,于是抛出问题,在其他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和是不是也是180°呢?学生当然会猜是。我觉得今天孩子不仅学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还学到了对待一个猜想就要想办法来验证的数学思想。当我要求孩子们来验证的时候,有的孩子想到了量,有的孩子想到了折,这里我先让孩子们都去量,量了以后,因为有的同学量的不精确,所以我建议更精确的验证方法,孩子又想到了折,我又让孩子们去折。事后想想,如果我一开始就让孩子们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验证一下,说不定碰撞的火花会跟激烈些。我这样一步一步来的话,就有些按部就班,没有那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了。后来,校长提出,一开始有个孩子说到他量到175°,比较接近180°的时候,我只是强调要精确,却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一资源,如果我这时候让孩子把他画的这个三角形撕下来,折一折来验证的话 ,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这点我没想到,看来我还不够智慧啊!
杨教导也提出,后面的习题三,正方形内角和是360°,而把它对折变成三角形,就变成了180°,把三角形对折还是180°,这道题我没有深入,这是教材没把握好啊!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问题的教学反思
中秋节祝福佳句汇编46条
秋思张籍教学课件
精选母亲节祝福问候语40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问题的教学反思
关于大道之行也的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白桦教学反思范文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草原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班教学反思汇编十五篇)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景阳冈教学反思十五篇)
除法估算教学反思范文(通用六篇)
梅花魂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比长短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我爱幼儿园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教学反思
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范文
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反思(精选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