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例题呈现形式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反思

刘莉莉老师

改变例题呈现形式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第76面套圈游戏教材通过一幅主题图和一张统计表,让学生看统计表估计淘气和笑笑谁会赢?再提出问题淘气三次的总分是多少?给出算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得出算法多样化。对于表中笑笑三次得到的总分教材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自主列式和进行计算,接着进行发散思维的教学。教学之前,我反复琢磨编者的意图,如果按照这样的编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体验算法多样化,掌握连加的算法和发展初步的估算的意识,但我总觉得这样的探索空间还不够,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潜能。所以,我把例题呈现的形式稍作变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改变例题呈现形式,倡导自主学习。教学时,先出现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是什么小动物,接着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统计表,告诉学生:"六一"快到了,我们班也要举行套圈游戏,现在请你在统计表上第一行写上自己的名字,想想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就填上自己所套到动物得到的分数。这样一来,把教材上统计表填淘气套动物的分数改为学生填写套自己喜欢小动物的分数,每位学生脸上露着笑容,兴致勃勃地进行填写,接着告诉学生,在下一行填上你喜欢的同学名字,猜一猜他(她)喜欢什么小动物,把套到的分数填上去。这时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拿着铅笔一直在猜想,而后认真地填写。填好后,老师又提出要求,到你喜欢的同学座位上与他(她)交流,看你的猜想是否对了,如果不对,修正猜想。然后互相交流说说这张统计表的意思。这样的改变,更切合了学生的实际,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整个教学环节,出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景象。学生的数学意识,猜测、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都得到培养。

  2、拓宽学生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淘气和笑笑三次各得多少分?我是让学生看着自己手上拿着的统计表提出问题,这时学生有的问要提出什么问题,是不是提什么问题都可以。我对学生说:"你会提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写在本子上,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或画图表示。"当学生在写问题时,我下去巡视,并有意识地把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大致上有这几类:从横的看统计表:×××(自已的名字)第一次比XXX(自己的名字)第二次多(少)多少分;有一种是写别人的名字,进行比较提问题。还有一种是竖的看,如:×××(自己的名字)第一次比×××(别人的名字)第一次多(少)多少分。还有一种类型是×××一共得了多少分,一共得了多少分;还有一种类型×××三次得了多少分,两人六次共得了多少分;还有个别学生只叙述题意没有提出问题,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分类后,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进行比较分析,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很接近学生的思维和理解程度。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哪些是叙述完整,哪些是不完整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同时也理解了新旧知识的区别。这一教学环节,我认为学生个体是存在差异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是存在差异的,通过个人写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既掌握了本节的教学内容,又拓宽了思维空间,学生潜能得到了开发,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又克服了四人小组学习的某些不足。

  3、探究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列出的算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在列算式时,是列以前学过的两个数加或减的算式;有的是三个数加法算式(百以内和百以上的);还有个别学生列出六个加数的算式,对于这些算式,我重点引导学生对三个数连加算法多样化进行探究,先探究百以内(三个数连加)再探究百以上(三个数连加)的算法,学生能讲出课本上几种算法,对百以上的计算提出了自己的算法,例如;29+47+41,29加41等于70,70再加47等于117。能这样进行计算学生实际上应用了简便运算的性质,这是一种创新意识,而对六个数连加的计算,有的学生也说出了算法:所有的十位上的数先加,再算所有个位上数的和,再把个位上加的数和十位上加的数合起来。从这里看出学生具有初步类推意识。学生在分层次有坡度的自主学习中,学会的不仅是三个数的列式和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探索、自已去发现,学会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这样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把例题呈现的形式改变,根据知识的起点,灵活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索、交流、合作能力得以展示,知识的获取能力提高了。这样教学花的时间比教材所编排的时间要多一些,但是值得的。虽然估算意识被削弱了,但可应用教材上的统计表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以弥补教学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