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整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
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近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习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渗透在其中,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学习到喜欢的数学和有用的数学。但经过反思,意识到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没能更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空间,学生的思想的闪光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不能最大面积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的程度不够。
三、问题的引入:
如果能利用具有实际意义的背景引入会使学生更有兴趣去研究,也可以调整课堂知识比较单调的的不足;
四、例题的研究:
以现在学生的能力足可以将例题解决,我想要是讲几个例题一起交给学生去研究,研究解决的方法和各个题的结构特点,由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每种情况应如何做,应注意什么问题,这样会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也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练习的方式:
练习的方式方法应多种多样,不仅可以编制题组进行训练,也可以总结题形之后,由学生自己进行编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熟悉题型的结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改进计算不准确的不足,也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应当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这一策略思想,把思想观念的变革同模式与方法的变革结合起来,是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质疑、调查、尝试、研究、体验的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生动活泼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还要在教学中突出自主学习,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努力实现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的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对学习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对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补救。让学生对学习自我监控,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遇》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与交通”中的第一课。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从中也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具体分析如下。
相遇问题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掌握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特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解答简单的相关问题。原来人教版的教材在学生理解了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之后,分了两个步骤:①已知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项与实践,求路程。②已知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路程,求想与时间。而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北师大版教材直接进入第二步骤的学习,在这内容上有了一定的跨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本课教材给学生提供了“送材料”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3个问题。
①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信息进行估计,在哪个地方相遇。
②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③解决“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有多远”实际上就是求面包车行驶的路程。
我一改教学情境,将本班的学生设为本堂课的主人公,利用学生常见的上学、放学的相遇情境,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思维水平的发展,他们的学习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去课堂学习这一重要途径外,几乎每个学生都有通过其它途径接受信息、积累知识的能力。同时,他们已经在三年级接触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生就真正的开始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三者的数量关系来解决行程问题。而本节课正是运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相遇问题的探究。而且本节课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也有难度,所以我想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起点上,尊重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所有学生通过本堂课都能有所收获。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编写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出发,制定了一体化的目标: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将本课重点制定为: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制定为:对相遇问题中速度不同、时间相同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如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法学法体现。
1.突出主体与注重体验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同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基于这一观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学生体验相遇问题中两人或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不一样,但所用的时间相同这一难点,让学生模仿相遇过程和用手势表示相遇过程,使学生体验并理解。有助于学生对难点的突破。再如:学生对相遇问题中路程、时间的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从线段图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这里并没有把线段图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把“指挥棒”交给学生,“如果我们用线段图来将相遇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你们说应该先画什么?后画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鼓励探究,自主探索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基于这一观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经历画线段图之后,提出“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这一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地从线段图上寻找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从而引出出发后几分相遇。所以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自主探索,寻求解题的方法。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出事例—导入新课
(二)模拟情景—发现问题—探究新知
(三)巩固新知—课外延伸—总结深化
在第一个环节中,首先我问学生:“在班里,谁是你的好朋友?”一句简短的话释放了学生上课前的紧张,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从而引出班里一对好朋友也是这节课的主人公是中心小学五(3)班的“田晓斌和陈嘉彦”。课件出示“田晓斌从家里坐车出发,每时走40千米,走了0.5小时,到达陈嘉彦家,通过这些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会说:“共走了多少千米?”实际上求的是什么?是路程,从而引出已学过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利用学生们所熟悉的同学引出旧知,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然后出示“有一天,陈嘉彦放学回家打开书包发现不小心将同桌田晓斌的作业本带回了家,他赶紧打电话给田晓斌,两人商量了一会儿。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方法可以让陈嘉彦将作业本还给田晓斌呢?这一情景用学生经常碰到的问题入手,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生可能会想到:①陈嘉彦将作业本送到田晓斌家。②田晓斌到陈嘉彦家去取。③两人同时出发,约定地点,拿到作业本。经过商量,认为第三种方法最省时间。这时教师小结:陈嘉彦到田晓斌家的这一段路,可以一个人走完,也可以有两个人一起走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个人或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引出新课。(板书:相遇)
第二个环节,我设计让陈嘉彦和田晓斌模仿相遇过程和学生用手势表示相遇过程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感受到所谓“相遇”就是两人或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在途中相遇这样一个过程,在学生脑袋里建立一个清晰的相遇问题的模型,然后接着问:“刚才在陈嘉彦和田晓斌走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这时学生发现陈嘉彦的速度快,田晓斌的速度慢;他们俩所走的路程就是两家之间的距离。或者学生还能发现“从出发到相遇两人用的时间一样”,这时课件出示路线图让学生根据两人的速度信息估计在哪里相遇。因为陈嘉彦的速度快所以相遇地点应该在离田晓斌家近的地方。理解“两人所用时间一样“是本节课的难点,班里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问题还不理解。所以,通过课件播放路线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在学生观看路线图的过程中,分了三个小步骤。首先,播放一分钟陈嘉彦和田晓斌所走的路程,提问:陈嘉彦走了多少千米?田晓斌走了多少千米?用了多少时间?其次,继续行走了1时,用了多少时间?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两人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但为什么相同呢?这又引起了学生思维上的冲突,这时再将课件重放一遍,学生就会发现她们是同时走同时停的,从出发到相遇他们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这一难点在学生观看中,探索中自然而然的突破了。
紧接着,我设计结合线段图讨论分析“如果老师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相遇的过程,你们想怎么画?”数学教学中,运用线段图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并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构造线段图,增强学生运用线段图的自觉性。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老师的操作,完成线段图。“看见这个线段图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说一说你最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回答会出现两种情况。方案A:如果学生提出田晓斌走了多少千米?陈嘉彦走了多少千米?我还继续追问要知道他们所走的路程还要知道什么?引出要知道两人所走的时间。方案B:如果学生直接提出“两人走了几时”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地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此问题的探讨。这也正是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要帮助学生理解知道两人所走的路程和速度,还应知道走这段路所要用的时间,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来解决。因为,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求时间要逆向思考,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所以老师带领学生探索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首先寻找等量关系,陈嘉彦走的路程+田晓斌走的路程=50千米。基于学生在前面的环节已充分理解两人所用时间相同,设所走时间为“x”,列方程60x+40x=50从而求出时间。在学生发现用方程解决比较简便之后追问:“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这时,学生有可能出现用方程(60+40)x=50来解决,或者用算术方法解决用算术方法解决要引导学生理解在两人相对行走的过程中,他们每时共行走60+40千米,两人相遇时所走的路程的和是50千米。求出几时走50千米,就是几时相遇,列式为:50÷(60+40)。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从而调动其他学生解题的积极性,体现方法的多样化。
本环节我注重营造一个认知、生活、情感等协调互动、共同融洽的多层次的大课堂,使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相遇问题。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出发,由浅入深设计了两个题目。
题目一:在十一月份我们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咱们五(3)班里跑步最快的曾文康每秒跑6米,曾菲菲每秒跑4米,两人从50米跑道两端迎面同时起跑,几秒后相遇?这道题有意让学生通过对相遇问题的理解来独立解决,达到巩固的目的(效果已达)。
题目二:曾文康3秒跑18米,曾菲菲2秒跑8米,两人从50米跑道两端迎面同时起跑,几秒后相遇?本题在上一道习题的基础上讲速度作为隐含条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所给条件先求出两人的速度,再求几秒后相遇。
两道习题在学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巩固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思路,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全课总结时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学习收获,这样可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收获不仅只有知识,还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的来说,本节课我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了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接受起来比较主动,消除了以往应用题给他们带来了“恐惧感”。学习气氛是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是开放的、生成的,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主人。课后之余,我把“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不仅体现在行程问题上,而且在诸多如:两人同时打一篇稿件,几分后打完;两个工程队共修一条路,几天修完?等等,这些问题也可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来解决。针对这一点,我在下一节课设计了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数松果》是北师大版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的第一课时。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一、情景教学法。
首先让学生在采松果的情景图里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激发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以探究式的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这节课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5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5的乘法口诀算式的比较观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函数思考能力;通过对情景图的提问题与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编口诀的过程学生独立完成,针对个别问题反馈强调编口诀的注意事项,学生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其他乘法口诀打下扎实的基础。达标检测达成率高,学生学习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三、不足之处:
1、课堂上部分学生格外活跃,出现争着说、抢着说的不好课堂行为习惯,部分学生成了主角,没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
2、在练习题的设计上,采用不同的题型来开拓学生的思路,课件准备了一些挑战性知识以及一些活动安排,但时间有限,不能得到展示,说明教师对课堂的时间和练习量估计不准。
3、在这节课中,我虽然利用了即时评价,但对学生使用的激励性语言不够丰富,评价的过于形式,不够具体。
4、教师还缺乏机动灵活性,如果放手让学生完成拓展延伸并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比较好。
总之,每一次公开教学就是一种历练,需要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掌控自如,要对学生的学情和教材把握准确,并能合理的做出课堂的预设,灵活的处理课堂生成,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点拨相机结合。教学即艺术,需要的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驾驭课堂、教材、学生的能力,教学是个不断修炼的过程。
一、教学应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探索,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本节课我在这一主导思想的引领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请学生折纸与涂色,并在学生的折纸与涂色中,不提任何规定性的要求,同样在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后,请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算式,结合作品图进行估算,探索算法,讲解做法,对这些做法进行全面评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学生说得精彩极了,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会出现的问题,如结果约分,是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通分时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简单等各种情况全部剖析清楚。当得到老师的认可时,他们兴趣盎然。整个过程,我没有评析对错,是否科学、合理,而是在学生的探索中一一澄清,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师应成为善于挖掘教材的优秀挖掘者,善于设计的设计师。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化难为易,我打破教材的设计,从学生喜欢的折纸活动入手,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四个有代表性的算式,并且让学生先估算,后计算,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异分母分数减法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含有带分数的减法,于是抛出了如何验算它们这一问题,不仅使学生学会了验算,而且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减法的学习,可谓巧妙的设计,取得一举两得的功效。
最后的练习也可以说恰到好处,很好地体现了把计算问题还原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数学思想,它不是给这节课化上句号,而是添上了一个问号,使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展到课外。实践再一次证明,教师做好挖掘者、设计师,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渔场,让学生自己提供相关的学习素材,会使他们对知识有更全面、更系统的领悟。这样的学习,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关于除夕短信感恩祝福语(精选125句)
除夕夜祝福语摘录42句
母亲节祝福微信问候语摘录61条
精选中秋节祝福问候语短信锦集33句
七年级英语上册Starter单元教学反思
文言文曹刿论战教学反思三篇
dtnl的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草原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班教学反思汇编十五篇)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景阳冈教学反思十五篇)
五彩池的教学反思
爱打电话的宝贝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范文
快速跑教学反思范文(精选三篇)
高中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我批改作业的方式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反思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精选五篇)
关于我的一家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 假设教学反思
船儿漂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