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教学案例及反思

黄飞老师

《春天》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春天到了,花儿开了,树木长出了绿叶。孩子们眼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给美工区的孩子们设计了命题画《春天》。经过一番引导后,我就让大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眼中的春天。孩子们各自选取了作画材料和工具,开始活动。有点孩子能很快的挥洒着手中的画笔,积极、主动的开始作画;但有个别孩子坐下后开始东张西望,表现出不是很感兴趣的样子。

  老师:丽丽,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丽丽:树、花、燕子。

  老师:那就把这些画下来吧!

  丽丽:我不会画燕子。

  老师:没关系,我可以教你画,你这么聪明一下就会学会的。

  丽丽:(摇摇头)我不想画燕子,我想画人。

  老师:可以呀!那你想画人在干什么呢?

  丽丽:我想画小朋友手拉手。

  老师:奥,那你眼中的春天,一定是小朋友在美丽的春天里做游戏,是吗?

  丽丽开心地点点头,开始认真的画了起来。她画了三个手拉手的小朋友,周围还画了许多不同形状的花,色彩也运用的很艳丽。

  老师:丽丽,你画的真棒,春天里的花好漂亮呀!背景涂上绿色,是不是会更美呢?

  丽丽:对呀,我也是这么想的。

  老师:是吗?那我们想到一起了,赶紧动手画吧!

  丽丽开心地拿起绿色的油画棒,歪着脑袋,快乐地涂着。我还听见她对旁边的孩子说:“老师和我想的一样,这里画绿色的。”

  活动后,我还让孩子们拿着作品,向其它区域的孩子介绍自己眼中的春天。大家都对自己的画很有信心,只见丽丽给这个介绍完了又给那个介绍,脸上一直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分析与反思: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孩子对活动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高的孩子,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我想,我们老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活动中,一定要观察了解每个孩子。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判断孩子学得是否主动、积极,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帮助孩子获得有关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那到底怎么去观察了解孩子呢?我想,首先要了解孩子学习的兴趣与需要。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运用有效的手段去了解孩子的创造兴趣,以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例如在本次命题画中,有孩子认为我的命题妨碍了她的表达,在生活体验中有她更感兴趣、更愿意表达的内容时,要是我继续使用集体式的指导方式,我想就容易使她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时,我认为最好还是通过个别辅导和交谈,去顺应孩子的表现需要,调动她的积极性,尽可能为每个孩子提供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进行学习的机会。当然,我们并不是盲目地迎合孩子的每一个兴致。我们可以顺应孩子的需要,可以根据事先设想好的多种应变方案,给予孩子灵活激动的教育引导,以满足孩子的表现需要。例如在本次活动中,丽丽一开始就对“春天”这一命题不感兴趣,她一心想画人,我就根据她的意愿与她交谈,逐步的把她的所想与本次的命题画有效结合。活动后,在评价作品时,我还说:“看看,丽丽眼中的春天是百花齐放、遍地绿色的,这几个小朋友在春天的草地上玩的多快乐呀!”不但使作品迎合了主题,也满足了孩子的表现需要,使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在活动中,观察了解孩子,也要了解孩子思维的即使状况。活动中,孩子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我们老师作适当的引导和灵活的处理。老师只有对孩子学习过程作客观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孩子需要何种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并尽可能在孩子感到困难和乏味前介入,以避免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例如在以上的活动中,一开始丽丽要是真的由于不会画燕子而表现出沮丧时,我就要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活动中,有的孩子需要具体的指导,而有的孩子需要的只是鼓励与支持。孩子要是由于不会画,而对活动失去信心与兴趣,其实我认为这个孩子只是处于思维的暂时停顿状态,她需要学习新的经验,进行新的思考。这时我就会引导她去看看小朋友是怎么画的,或看看我(老师)是怎么做的,来帮助与指导孩子从拾对活动的兴趣。

  我想,不管是何领域的活动,作为老师一定要有灵活机动的教育机智,才能把握好各个活动中随时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多看、多学、多问、多思,以积累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