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双课循环的教学反思范文

王明刚老师

物理双课循环的教学反思范文

  20**年的高三双课循环,每位教师都轮了一遍,到现在已是各学科展示阶段。循环课和展示课我都参与其中。真心感谢在这三节课中孙校长、高三领导及组内同仁给予我的高屋建瓴的指导,这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要求写写反思,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想从事了多年来的教学工作,也确实该好好深入反思,静静思考的时候了。对于我来说,因为从小接受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所以要解放思想,转变教学理念是一个很困难很漫长的过程。但是,自己都不知道从何时起,我蓦然发现我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高三复习课更明显:我尽量让自己想说的话都从学生嘴里“吐”出来,原来我写的物理方程现在都让学生先写出来,原来我的分析方法现都让学生展示出来……

  首先,是我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虽然我是学习理科的,但是我很喜欢没事时看看新闻。每当新闻里说国家改革需要解放思想,听得我耳朵都起了茧。说实在话,我当时很是疑惑,解放思想有那么重要么?如今,我才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体会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发现我的教学思想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课堂形式自然而然的就不一样了,举个例子:原来一轮复习中关于物理概念规律的复习,是我在黑板上一条一条的引领学生回顾。而现在我采取的是抽签方式,提问XX同学假如你是老师,关于动能定理你想说些什么?(课下他们已经自己复习过了)XX同学回答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着,否则如果我让他补充时,他不知道说什么。而且补充的内容是要求不能与前一个同学的重复,我发现这样做不但检查了他课下前置学习情况,也调动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这可是一剑双雕。(个人看法啊,不一定妥当)

  其次是关于教学活动的反思。

  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我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所以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就是潘主任经常说的第三次备课的“行为备课”,原来我并没把“行为备课”当成事,通过双课循环我才理解“行为”也是很重要的,举个小例:对于已经批阅过的学案中出现问题不是很多的题目,我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后,随机抽查做学案出错的同学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若对我的问题回答准确,说明合作有效,组内加分。另外,批阅学案时发现具有代表性的错误时,我不会点出错误所在,而是让他们展示在黑板上,提倡学生纠错抢答,通过纠错反败为胜。比如展示课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有两种答案都看似正确,我要求纠错的同时还得答案统一,那就要求既动脑还得动笔,眼高手低的孩子不会做到的。

  而关于物理思想和物理分析方法的总结,我会安排在每节课适当的时候,可能在课中或课终。比如“带电粒子的加速和带电粒子的偏转”与“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进行类比,通过类比法来学习本节课,要求学生得自己先做思考总结。我想,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

  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使其真正成为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转变以往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学生能说的让他说,学生能做的我绝不会包办,但同时学生做这些后我会及时地给与他们高层次的引领。因为学生毕竟没有老师看待分析问题角度高,方面全。比如,学案中的`习题做完后,我要求学生看看这么多题,其实就是一种或两种题型的应用,这样把题做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时间。我告诉学生,高一高二我是你的老师,到了高三,你们必须超过我!所以有时我会一本正经故意犯一些学生爱犯的错误,让他们来辩论纠正,以达到培养他们思考的目的,提升他们的物理思维。

  最后是关于习题强化课和答疑的反思:

  因为在习题强化课前学生把知识和方法都学会了。所以习题强化只是一个熟练的问题,现在我在习题处理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直接点中要害。学生说老师每次“点穴”式的治疗病症,使他们找到了病灶。找到病灶后的问题我就不再唠叨了,“自己去疗养。疗养不成,再去找同学或老师当你的康复大夫,但我会隔断时间检查他的恢复情况。”

  关于学生答疑,我不会拿过题来一字一句去帮他分析,而是首先反过来问他:你认为此题题眼是什么?你画的图是什么?你的研究对象是谁?你的研究对象受什么力?你的研究对象做什么运动?你想用什么规律列方程?一系列问题……可喜的是,有时学生还没等回答完我的问题,便笑呵呵地说,老师我会了,颠颠地跑着走了。望着孩子的背影,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