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健康的生活》教学反思

李盛老师

《感受健康的生活》教学反思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感受健康的生活只能从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出发。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选取了他们每个学期都非常期待的郊游活动,而本学期是春游,因此我找来了春天美丽的景象让他们欣赏,渲染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从来引出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以往的思品教学中只会一味地灌输,而轻情、意、行的培养。这种教育带来了直接后果是学生“只会说不会做”、“只愿玩不愿做”,无形之中助长了学生言行不一的毛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把认知与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颇有见地。他认为: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对象性,用通俗的话说是具有特定的对象、任务及内容。活动的对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活动使主体服从于对象并且对对象加工改造,二是主体活动中形成了对象的印象。因此,活动就有了这样的特殊机能,使活动在儿童的人格发展或者说社会化的进程中具有了独特的作用。因为社会化——社会化规范的内化,不是简单自外向内移入,而是一个内部图式形成的过程,通过儿童的对象性活动可以切实地产生内化;儿童的对象性活动使得原本无特定对象的主体需求在活动中得到满足,从而使儿童形成特定的需要,即把活动的内涵转化成了儿童的自我价值取向和人格倾向。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只有通过学生的活动所感受到的道理,才是有真正的意义。例如:教育低年级学生要关心、照顾、尊重家里的`老人,教育高年级的学生要关心、爱护所有的老人。显然,如果仅从文明习惯养成的目标序列上安排教学,不设计系列化的教学活动或主题活动,那么效果就不会理想。

  课内外的结合,应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课内到课外,课外补课内的思路,较好地把握课内外结合的关系点,保证课内外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如“健康生活”这一话题,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不是非常深入,课后可以让学生围绕“寻找健康生活方式”为题来让他们从生活中来寻找身边的健康生活方式。从活动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健康生活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