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王明刚老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1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的一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独自一人在街上卖火柴,但是谁也没有买她的火柴,最后小女孩点燃火柴,在火柴带来的幻想中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幸福”一词,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通过幻象和现实的对比来感悟从小女孩在美丽幻想中对幸福的渴望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

  课堂导入部分,回顾上节课所学,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小女孩留给你的印象,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结尾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小女孩死前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微笑?文中的两个幸福是什么意思?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加深对两个“幸福”的不同理解。接下来,仔细品读描写小女孩五次幻想的部分,重点指导理解第一次幻象,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在幻象小女孩虚构出的幸福。通过增删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删掉幻想部分之后的表达效果,从而体会童话的特点。再通过幻想和现实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幻想是出于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

  课文学完后,联系自身让学生在小女孩身上学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拓展延伸读读《你别问,这是问什么》诗歌,之后写写自己想对小女孩说的话。推荐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引发读书兴趣。

  对于此次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引导学生彻底的体会到反衬的写作手法,小女孩通过幻想虚构的幸福更从侧面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怜,命运的悲惨。主要在于教师本身对课文的理解没能更深入一层,只体会到人物表面的可怜。其次,由于对学情不够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的语言过多,提到问题不够开阔、发散,没能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课堂没有十全十美的,我会不断的反思自己,争取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新的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2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在这一教案中,我能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体现以下特点:

  1、把握一条感情脉络:

  从课文导入开始,我就一直为学生放带有悲剧性音乐,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使学生情感升华。

  2、培养学生想象和表达能力,虚拟“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的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3、动画的设计和播放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节课虽然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但我却忽视了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对学生评价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使我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3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这节课中金老师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情感渲染,激起同情

  从课文导入开始,金老师就渲染一种情境,从与学生的谈话“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在学生充分发言后,金老师深情地说:“同学们真幸福啊!……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爷爷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激起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并迫切想了解课文的内容。在第一段的教学中,金老师紧紧抓住“可怜”一词,引导学生细细去品味文章,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情感不断升华,达到人文合一。

  二、自读自悟,体会可怜

  依据《课标》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学中老师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如:在学习1~4自然段,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小女孩“可怜”?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然后仔细读读这些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从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可以看出,学生能抓住文中句子谈自己的体会,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相机点拨使学生从寒冷、人情冷漠、无人疼爱等方面,体会到了女孩的可怜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以读为本,感悟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语文的述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老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在引导学生初读文本时,首先让学生快速读课文,熟悉文本后,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自读自悟。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来指导朗读。教学中,金老师采用让学生谈感悟、抓重点词等多种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目的,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四、写话训练,升华情感

  理解课文后,金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课文第一段写小女孩卖火柴的,可小女孩是怎样卖火柴的,作者并没有详细地描写。但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一整天小女孩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请你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这样学生就化书本知识为自己语言,学以致用。这一写话练习,发散性了学生思维,他们深入理解了课文,课文的中心也从而得到了升华。另一方面,通过虚拟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师课堂的关注点只集中在了极少数学生的身上,孩子们的素质很高,读书都能够读出情感,如果能够给更多的学生读的机会,课堂的参与面会更大,收到的课堂效果会更好。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4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的重点是讲这个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能够让这些在幸福中生长的孩子们领悟到作者这种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我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方案:

  1、强调精读细说:

  “读”是语文课的基础。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卖火柴”这部分,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结合具体语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擦火柴”这部分,让学生自读,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同时抓住课后习题来“说”。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给学生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读、说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或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选择读、说的内容、形式。全班交流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独立体验。

  2、读议结合:

  我让学生精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这一段中的写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变化后,针对“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一重点句子来讨论,先是提出了:“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度过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残酷地写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不仅理解了:是因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说这火光是奇异的;还了解了作者这样对比写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接着我再让学生以此方法学习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5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19世纪丹麦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饿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深刻地控诉了当时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我通过学习课文,学习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种种幻象,从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细细反思这堂课,我有些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句、段,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在引导中不仅注重了对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烘托出当时那种凄凉的氛围,激发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

  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使他们带着疑问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在比较中品读,在品读中有所感悟,形成见解。使学生明确小女孩看到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唯一疼她的奶奶时是幸福的,说明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快乐与疼爱。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能够引导学生去体会,幻景越是美好,现实越让人感到悲凉,学生也能领悟到小女孩只能通过幻想来满足一下她对幸福的渴望,太可怜了。学生在一次次地与文本对话中,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一次次从美妙的幻想回到痛苦的现实生活中。从中,深刻体会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另外,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进行创作,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写散文、写对话、创编歌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这一点达成度不高,在以后的教学中,适时的点拨一下这种写法,应该会更好,课的结尾可以适当有一些拓展,培养学生的爱心,而且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悟句子的意思,这些地方都还需要我加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