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六篇

孙小飞老师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六篇

  篇一:《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今天有幸听了卫军霞老师的执教《长方形面积》一课,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了让学生学好《长方形的面积》这节课知识,卫老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整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反思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 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老师课堂中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整节课从动手探究→方法归纳→方法的应用上环环相扣,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来探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逐步推出计算公式,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课堂上重视探究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卫老师利用几组由小方格拼成的图形面积,由少到多,“你怎么数的这么快?”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为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做好铺垫。接着给出一个长

  方形,你想用什么方法找到它的面积?学生有的用手估,有的量一量,有的用小方格摆,还有的要 画小方格??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数方格的方法迁移到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正方形,用尺量长与宽的长度等等,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在探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卫老师没有刻意地去问学生,只是很自然的借助练习,计算长6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的?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否推导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讨论并交流: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建构,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纳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也只有经过学生主动建构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优化了学生思维过程,取得了认识上的平衡。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是充满了观察、操作、探索、抽象、概括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亲历操作——思考——交谈——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交流与思考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中发展自我。

  篇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一、说教

  本教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二、说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法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

  ①学生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各种长、宽数据不等的长方形,想一想:自己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自主探索,领悟方法(猜 一猜)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学生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习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再相乘??)

  ④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拼、量,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利用迁移,探究知识(验一验)

  ①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的过程;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学生交流、验证计算公式的产生过程是否正确?

  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用一用)

  ①请你帮老师配玻璃:老师办公桌上的一块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块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忙算一算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校有一块边长16米的正方形园地,中间有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花坛,周围是草坪。请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积。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猜想验证;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分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变被动的教为让学生主动的学,那么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郭莉老师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加上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是一节好课。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新课的引入趣味性强。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是《新课标 》的准则。新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蓝猫三百问》引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教师板书课题,进入新知的探究,自然顺畅的过程中显出了教者的匠心独具。

  2、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改变。

  本节课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教师能充分发扬民主,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运用透明的格子纸、摆方块和直尺画等方法,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找出这几种方法的相同地方都是通过数方格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又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的积累,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取,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重视轻松良好的探究氛围的营造。

  课堂中,教师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使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过程,通过猜测把学生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索中去发展。虽说有一些学生不知从何入手,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过组内同学的帮助,很快理解别的同学的想法,学会了知识,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

  4、重视知识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三步曲,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借助学具的操作和表格统计,发现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正好是长边所含厘米数,小正方形的排数正好是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5、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在新知的探索和形成过程,还是在练习的设计中,教师都注意让学生做到勇于实践,细心观察,仔细思考,认真分析。特别是在计算运动场主席台背景图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发挥想象,重新排列正方形块,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并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设计教案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很有用,并重视让学生进行体验,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中。奖励学生“蓝猫书签”,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但书签是什么形状,估计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怎样计算书签的面积;怎样计算运动场主席台背景图的面积,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

  7、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习小组汇报交流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尊重他人;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学生作业时,教师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等,

  时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三:《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今天上完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感觉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但从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经历了“实验——猜想——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即先引导学生尝试求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拼各种长方形进行验证,逐步归纳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测量。这样,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这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二、多次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在这堂课中,四次运用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在学生尝试求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独立尝试,有的学生同桌合作)。第二次是在拼各种长方形来验证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第三次是在对实验形成的表

  格进行的小组讨论,讨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不是正确时开展的。第四次是在解决玻璃被打碎这个实际问题时,同桌讨论这块玻璃的长和宽有哪几种可能。四次讨论各有各的作用,有的进行合作操作,有的进行方法的讨论。使学生在这些小组合作中提高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并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第一次的小组合作,就是在一个人无法解决问题时,自发地产生合作的需求,并在合作中,使原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也学会了解决。同时,在合作中,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得好,解决问题的速度就快,小组合作得不好,解决问题的速度就会很慢,这在第二次小组合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合作得好的同桌,很快就填完了表格,合作得不好的小组,别人都填完了,他们才刚开始。

  三、正确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理解新知。

  在这节课中,我两次运用了迁移。第一次是利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知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进而猜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第二次是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将长方形渐变为正方形,从而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进行合理的猜想,从而为新知的形成创立了条件。

  另外,在我的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态太过严肃,在一些环节的处理还不够妥当,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努力。

  篇四: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1.《长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我运用了?摆一摆用一用?的教学法,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让学生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改变。

  本节课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我能充分发扬民主,用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厘米。或长是12厘米,宽是1厘米,面积是12厘米。或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12厘米从中形成猜想,进而想到:其他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紧接着采用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的长方形,并填表。观察统计的数据,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运用摆方块和直尺量等方法,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找出这几种方法的相同地方都是通过数方格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又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课堂中,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的积累,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取,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重视知识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精心设计三步曲,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借助学具的操作和表格统计,发现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正好是长边所含厘米数,小正方形的排数正好是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摆长方形时,速度慢,摆的图形不美观,学生操作的时间比较长。

  篇五:赵春红长方形面积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课是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学习,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经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能正确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几点比较成功。

  1、本节课我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摆一摆的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我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长方形草地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比如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担心学生说不完整话经常插嘴,没有真正放开,压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就是在处理长方形2和3时,操作时间过长,以至于在处理后面的练习题时,时间有些紧,时间上没有掌握好,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篇六: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二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之后,本单元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的基础。针对于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在教学中,我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或直观体验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并进行数学归纳,提升数学思想。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导入环节,出示用面积单位铺满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面积,明确用面积单位摆一摆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动手实践,建立数学模型

  本环节主要放手让学生进行猜想、动手摆一摆进行操作验证、通过观察、发现抽象概括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数学经验,同时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中设计让学生仅用12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通过摆一摆的方式合作探究以下四个长方形的面积:

  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

  长是6分米,宽是3分米;

  通过让学生有层次的拼摆是,逐步引着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通过操作、观察、感悟、总结,直至探究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和面积之间的关系。根据三次摆的过程,初步感悟有所发现,在脑子里想象,沿着长摆几个,沿着宽摆几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多少,面积是多少。最后出示长是10分米,宽是8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借助刚才的感悟,思考,直接说出它的面积,这样学生经历了由摆到不摆的过程,再通过观察黑板上的板书,发现长方形的长、宽与每排摆的个数和排数之间的关系,对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终于感悟、体验、归纳出来了,借此提问: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个数,也就是长乘宽。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了数学方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练习,提升数学思考

  我设计了相对应的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层次分明,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始终让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创新,满足了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