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铁杵磨成针》的课后教学反思

阿林老师

  一年级语文下册《铁杵磨成针》的课后教学反思1

  本学期上了一节小古文教学研讨课,这也是教学过程中首次接触到小古文教学。对于古文,我的感觉是又爱又怕。古文更好地展现了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有时在与人交流时想引用几句古文,但是在别人眼里到成了另类。这也深刻地让为感受到了古文文化的缺失,作为语文教师,我觉得我们也有这个义务让学生能更多的接触古文,更好的从古文中获取文化的养分。

  这次我展示的是《铁杵磨针》一文,《铁杵磨针》写的就是李白幼年时铁杵磨成针的故事。选择这篇文章,我是觉得文章中的主人翁学生有过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也都接触过,首先在教学时就减少了难度。

  在指导时,我是结合我自身学习古文的经验来指导。我中学时接触小古文首先学会的就是记住每个字的意思,特别是古今异义的字,比如“易”在古文中是交换的意思,但是在现代文中是简单的意思。把这样的古今词义不相同的字记住也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望文生义的现象。在教学本文时我则是重点抓住了“媪”字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到“媪”是老妇人的意思,由此又引申理解“妪”“叟”“翁”的意思。当然文中其实还有一些难以理解的如“欲作针”中的欲;“方磨铁杵”中的方,但是时间缘故我则有意识的带过了。另外我学习古文时还很注意古文翻译的几个方法,在教学本文时我着重指导了“留”“补”和“调”。我之要着重指导古文这样的学习方法也是相对我原来学习古文的漏洞进行指导。我之前学习古文时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就比较欠缺。因此我想在自己指导时能在这些我觉得重要的方面多下点功夫。

  当然我这堂课最大的漏洞就是缺少趣味性,趣味小古文还是要抓住他的趣味性,抓住了趣味性才能够让学生更有兴趣,兴趣永远是孩子学习最大的动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铁杵磨成针》的课后教学反思2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而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熟读成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范读引领、教读断句、自读巩固、互读评议这些不同形式的.朗读,突破难点。

  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弄懂每句话的意思,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每个句子读通顺。教学中,类文链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学过的知识理解句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基础。文言文语句极其凝练,运用单字扩词、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补白文本等方法理解文章,能事半功倍。

  一年级语文下册《铁杵磨成针》的课后教学反思3

  1、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的,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只有每句话的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读能顺。

  2、在教学中还注意以下的问题,发挥范读的重要性,要有声有色,流畅自然,注意断句,做到准确,要注意读法,一速度要慢,二停顿得当,三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不足之处:

  应该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的理解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而不采取老师一味的教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