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王明刚老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我在教学第一课时时就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周恩来初到东北从伯父口中得知中华不振,第二件事是周恩来闯进了租界,从租界地发生的事中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第三件事就是修身课立志。三件事之间又互有联系,正是因为不明白中华为何不振才会驱使周恩来闯进租界,又是因为真正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才会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于是,我决定抓住“中华不振”这条主线进行教学,七、八两个自然段是我这节课教学的重点,要让学生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且激起他们的愤怒,使得他们心中能树立起为强大祖国而读书的愿望。

  首先我引导学生找出租界景象的句子,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租界内洋人的生活,和租界外中国百姓的困苦生活,形成对比从中体会中华不振,并以一个问题: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中华不振引入下一个重点段落,这个段落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的不同反应,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比如妇女的哭诉,洋人的'得意扬扬同样也是通过对比描写,并让学生站在妇女的角度通过演一演体会她的伤心、悲痛,还有帮着外国人耀武扬威的中国巡警,以及围观者的“紧握着拳头”“只能”体会出他们虽然很愤怒,但仍敢怒不敢言,通过一个反问句“谁又能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的形式,体会这个句式更能强烈地表达出国人的情感。从这一系列人的反应中,深刻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

  周恩来立志的段落,我先让学生通过想象思考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在沉思什么,很明显他是在想为什么中华会不振,怎样才能振兴中华等问题,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校长的周恩来的对话,让他们在读中仔细体会周恩来立志的过程,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之后立下的,并且从“清晰而坚定”“铿锵有力”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他立志的决心很坚定,不会有丝毫动摇。周恩来立下的志向和其他同学的志向不同,通过这种对比,学生就能明白正是因为周恩来少年时期立下为祖国强大而读书的志向,将来才能有所作为,激发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为自己定下一个学习目标。一堂课之后,我觉得对课文内容的教学,还有重难点的把握还是都比较到位的,特别是重点七、八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激起了他们的愤怒之情,让他们想为中国强大而读书。只是中年级的训练点我并没有抓住,这个单元的一个训练点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我反复思考应在开课前让学生就课题提出质疑,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如此远大志向?中华不振,是什么事情让他真正明白中华不振,直接引入重点段,始终紧扣中华不振教学,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处理也稍欠妥当,应以“周恩来立下了怎样的志向,他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校长是怎样的反应?”等一系列问题贯穿,总之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