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篇一:《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郑和远航》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这节课上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紧扣题眼、突破重点:
本课的题眼应该是“远航”。课文的最后一段文字做了很好的说明。“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这句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规模之大”这一环节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先计算:
我们的教室长约10米,宽约8米,教学楼每层楼高约4米,学校的师生员工大约2600余人,算一算,每艘宝船相当于我们的教室多少间?相当于我们的教学楼多少层?需要几艘宝船就能装下我们全校的师生员工?
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计算后加以比较,在语文课中运用数学的方法,既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又能让学生更感性地体会到“规模之大”。在感受完“规模之大”这一特点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这次远航除了“规模之大”之外,你还有什么体会?可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我想体会“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并不是件难事,这样就能把郑和远航的特点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理解体会。
二、创设意境、放飞想象: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造意境,提供平台,给学生以放飞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当教到郑和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时,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还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
三、抓住线索、完成目标:
本文按照“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来写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呢?”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这个问题可以从“战胜凶险”这一环节中得以解
决。除了书上所说的遇到的凶险外,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发挥自己的想象:他们还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凶险?这里的凶险不外乎人为的和自然的两种。这样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四、利用网络、深化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牵涉到很多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学生在课前搜集大量的跟本课相关的资料,但并不是搜集到的资料都能为本节课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在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中加以筛选、加以整理,最终为本节课服务。这就培养了我们学生搜集资料、筛选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在信息化的社会,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得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深化课堂教学。
篇二:《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郑和远航》是一篇经典的文章,这篇文章板块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是指导学生阅读写作的范文,因此我的教学收获颇丰:
一、抓住“文眼”,寻找突破。
在对全文的熟读和掌握课文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快速浏览找出最能体现“郑和远航”的特点的句子,于是“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就出来了。这就是本文的文眼,也是学习本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二、走进文本,感受远航的辉煌
(1)规模宏大的远航
让学生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文字里感受远航的规模。联系生活想象148米长,60米宽,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该是怎样巨大的轮船。在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想象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郑和第一次远航像这样的宝船就有60多只,还有随行的战船,粮船,水船。再想像一下呀,这两百多艘船只航行在海洋上,绵延该有十多里呀,上千面风帆鼓风张起那是怎样壮观的景像呀?!可以用课件展示船只编队出航壮观场面的图片。感受规模宏大。
师引导学生对郑和远航和西方的几次大规模的远航进行比较后让学生交流感受:6百年前我国的建船技术,远航技术,船队的规模就远远超出了西方人的想像,领先他们的何止是一百年呀!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适时的补充资料,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学生的脑海中使 “宝船”的形象鲜活起来,感受远航规模的宏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文字入心,诵读 动情。
(2)充满凶险的远航
学生细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感受这是一次充满规模宏大的远航还是一次充满凶险的远航。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从两个方面感受理解 一是大自然的“凶险”。从“像脱疆的野马”“咆哮”“仿佛要把船只撕裂”等描写,感受海浪的巨大与可怕。
二是海盗的袭击。适当补充这是当时横行在海洋上的一支最强悍的海盗,他们势力雄厚,足有五千多人,十分猖獗!
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从文字里感受远航的凶险与可怕,则与凶险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郑和机智、英勇和智慧的形象在不知不觉中突显出来了。同时引导学生融入想象,朗读这段惊心动魄的文字郑和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将深深刻入学生心里。
[3)友好和平的远航
生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表演的形式感受这还是一次友好和平的远航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三、走向历史,品味远航的辛酸
教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一些研究郑和远航的学者却对郑和远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郑和远航,虽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但从历史上看它更像是强盛的明朝帝国向他周边的邻居摆阔显富而已,也是劳民伤财的。——一些研究“郑和远航”的学者
“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大多明朝官员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一旦他国之君夺得海洋,华夏危矣。” ——郑和
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一个普通的明朝百姓,假如你是位权高位重的明朝官员,你会继续支持郑和远航事业进行下去吗?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各自的立场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对郑和远航的认识并写一写。
篇三: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一、倒叙入手,直奔中心。
二、巧搭舞台,放飞想象
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说的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 间。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 什么呢?当教到郑和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时,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还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 验出发设计教学。因此,到结束课程时为学生设计了实际解决问题的体验课题。把学生的练习引向国家、社会、群体、个人的未来。
课文详细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组织课堂教学:
1、抓住了文中列举的数字,让学生通过这些数字体会远航船队规模之大,体会郑和七次远航历时的久远和范围的广泛。郑和远航教学反思郑和远航教学反思。其中抓住了第二自然段中对宝船的介绍,通过朗读体会宝船的雄伟壮观;抓住第六自然段中郑和远航时间长达28年,7次,来体会郑和对航海事业的丰功伟绩,让学生由衷地赞美这位航海英雄。并通过诵读"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这一句话激发学生对郑和远航伟大意义的感知和对郑和的崇敬之情。
2、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郑和远航对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促进作用。并通过诵读"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再次促进学生对郑和远航伟大意义的理解和对郑和的崇敬之情。
3、抓住航行途中遇到的凶险来体会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在这一段的教学中,紧紧扣住"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
次次化险为夷。这一句话,引导学生思考"郑和的船队究竟遇到了怎样的凶险,他又是如何渡过险境的?体会郑和的勇敢机智顽强。并通过诵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再次激发学生全面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和对郑和的崇敬之情。
回到家,摊开语文书把课文反复地读了好多遍,仍然没有一条清晰的"贯穿线浮出水面。于是放弃了设计,先找了一大堆关于郑和的视频来看。结果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中的《1405,七下西洋》给了我一个灵感,接着又想到了办公室里的一个同事前几天去聆听专家授课时回来分享的一个教学方法:把重点从课文中"抓出来,再一拳打出去,才是最能给学生深刻感受的教学。
于是马上重新再读课文,最后采取了如下的设计:
在教学"扬帆启航一部分中让学生自读,然后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感受。感受可以很多种,这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品读感受,但是教师需引导把课堂教学重点要放在宝船的介绍上。这段文字的描写非常形象也很精彩,是学生作文的理想范本,同时透过大量的数字、比喻和对比,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出宝船的壮观,然后辅以资料补充使学生明白这宝船的设计和制造是非常神奇的,就算以我们现阶段的科学技术也是难以制造出来,以此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此时加以板书强化学生的认识。
在教学"友好往来一部分时,让学生看"你是从哪些地方品读出中国人这种骨子里的'友好'的,再体会 "往来的意义,辅以资料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经济、文化、政治意义,学生自然而然对"友好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此时板书"友好,时间恰到好处。
在教学"战胜凶险一部分时,主要引导学生找出凶险是什么?重点品读海上风浪大的句子,学习这种兼比喻、夸张和拟人于一处的形式,体会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方法,目的就在于表现出郑和和他的.船队是"勇敢无畏,机智沉稳的,此时板书"勇敢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三部分教学结束,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体会郑和的精神,从来引申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以此作为过渡,品读还有什么样的精神。
在品读第6小节时,应放手让学生采用上述方法自学,从文本的大量数字中体会出郑和和以他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执着探索精神。板书"探索
最后通过最后一个小节的学习,再返回上述文本中再次强化理解板书出的精神,引导学生洞悉最后一个小节其实是全文的总结,不仅道出了郑和远航的意义,同时也点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精神品格。
全文教学之后,效果较好,也让我再次意识到了高年级语文教学"抓和"放的重要性。其实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抓"放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从大篇幅的文本中"抓出能够反映主旨的重点语句,然后在体会时给予学生充分"放的权利,放他们自由驰骋在理解、品读的空间里,然后再由教师引导抓出品读后的重点,这样方能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紧密结合起来。
篇四:郑和远航 教学反思
课文详细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组织课堂教学:
1、抓住了文中列举的数字,让学生通过这些数字体会远航船队规模之大,体会郑和七次远航历时的久远和范围的广泛。其中抓住了第二自然段中对宝船的介绍,通过朗读体会宝船的雄伟壮观;抓住第六自然段中郑和远航时间长达28年,7次,来体会郑和对航海事业的丰功伟绩,让学生由衷地赞美这位航海英雄。并通过诵读“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这一句话激发学生对郑和远航伟大意义的感知和对郑和的崇敬之情。
2、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郑和远航对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促进作用。并通过诵读“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再次促进学生对郑和远航伟大意义的理解和对郑和的崇敬之情。
3、抓住航行途中遇到的凶险来体会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在这一段的教学中,紧紧扣住“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这一句话,引导学生思考“郑和的船队究竟遇到了怎样的凶险,他又是如何渡过险境的?”体会郑和的勇敢机智顽强。并通过诵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再次激发学生全面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和对郑和的崇敬之情。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美术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
窗前的气球的教学反思范文
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
窗前的气球的教学反思范文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草原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班教学反思汇编十五篇)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景阳冈教学反思十五篇)
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反思
口算两位数的加减教学反思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小数加减法教学片段与反思
对你发现了什么的思考数学教学反思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校园的树木教学反思优秀范文
环境保护的课后教学反思范文(通用五篇)
圆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人生礼赞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