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本单元是“动物”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寻访小动物,和对几种小动物进行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使学生获得对这些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发展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发现观察对象更多的内容的能力和观察对象进行描述、记录的能力,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的小动物,珍爱生命。第一课已打开了观察探索小动物之门,寻访了自己身边的小动物,熟悉了身边小动物的栖息之地。《蜗牛》这一课将对蜗牛进行细致观察,不仅观察它的外形,更要关注它的生活。蜗牛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说他们常见到蜗牛,也知道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栖息,陌生是说他们对蜗牛身体构造并不了解。除此之外,孩子们对于蜗牛靠身体的哪一个部分爬行的,也并不了解。因此,本节课就通过观察、讲解让孩子们进一步地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和它的运动。
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2只蜗牛,便于课堂上进行观察和教学。可有两位学生没等老师来上课,他已经把蜗牛给弄死了。另一位学生课前拿来玩弄时,不小心蜗牛掉到地上,刚好经过的同学给踩死了。对于以上三位学生,我在课堂上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呼唤学生珍爱每一个小动物,不伤害它们。让学生观察蜗牛的构造时,大部分学生都细致观察,并把观察中地发现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有少数学生就不听指挥了。有把两只蜗牛面对面放,观察它们是否会打架;有把蜗牛放到女同学的头发上,吓唬女同学的;有用手在蜗牛后面拼命拍桌子,想追赶蜗牛往前爬。当时我都一一对这些行为进行纠正,并引导他们用放大镜去观察蜗牛的身体构造。在画蜗牛图时,大部分学生基本能画出蜗牛的各个部件,虽然不是很美观。粗心的学生画得并不完整。在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时,学生们都比较认真地去做,去观察,也比较积极汇报自己在观察中地发现。
本节课上,学生们认识了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及它对外界的反应。同时也发展了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了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对于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防范,加强课堂组织纪律,加以引导,力争更好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蜗牛是本单元学生接触的第一种小动物,孩子对动物似乎有天生的研究兴趣。由于平时生活中玩的很多,所以懂的也很多,但是大多浮于表面,认识过于笼统。所以,在这单元中,要合理的安排好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全面、细致得学习动物。
在前一节课,我介绍了蜗牛的饲养方法,要求每个学生收集1只蜗牛,并饲养好。这样能够让学生先与蜗牛相处一段时间,在相处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对它进行观察,多观察了,就会发现问题。这样,在上课时,就能节省时间,更多的放在解决问题上。在课前准备中,有这样几个问题:1、有些同学抓了很多蜗牛,这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容易在饲养的过程中出现丢失和死亡的现象。2、有些同学与蜗牛相处的时间久了,会对它产生感情而在课后不愿放生,这时,教师应该尽量劝其放生还是容许学生继续饲养蜗牛,应该斟酌一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蜗牛的外形结构、蜗牛的运动方式和蜗牛的食物与排泄。对于蜗牛的外形,头、眼镜、触角、壳是学生很容易观察到的,能够自己辨认出来。呼吸孔、肛门和生殖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观察,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与帮助。腹部和尾部,学生知道,但是会遗漏,教师需要提醒一下。蜗牛的运动方式我主要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先将蜗牛放在玻璃上,从下方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再将蜗牛放于学生手臂上,让学生感受蜗牛的运动。在观察运动的时候,蜗牛留下的痕迹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仔细的观察者应该留意到蛛丝马迹。对于食物和排泄,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已经有一定的比较与了解,老师只要提一下即可。
这是我第一次上观察课,从中发现一个问题。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也许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习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说来容易做来难,还需要在实践中多锻炼。
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饲养的蜗牛都产下了卵,孵出了小蜗牛。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事。
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一、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第2单元----动物之二《蜗牛》
二、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亲近感。
2、组织和指导学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蜗牛的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4、学会表达交流自己观察的情况,学习如何整理事实。
三、成功之处:
1、 注意学生年龄特点,营造既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又直观、简洁的探究学习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课堂一开始,在每组学生小组桌上,放一只活的蜗牛,使学生一进教室,马上被这活生生的蜗牛吸引了,马上投入到观察探究中去了。教师只是在小组间巡回指导,鼓励肯定。
2、把经历活动的过程充分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个体和集体的观察、探究、交流等过程中,体验一系列的直接经验,体验观察过程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在一节课的课堂中,如何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观察和体验过程呢?在本堂课的活动设计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
第一步:让学生一进课堂,马上投入到自由的观察活动中,这一步,主要是激发兴趣,使学生得到一些零碎的直观认识,观察还处于自由,零碎和没有目的、没有条理状态下。为下一步的活动作铺垫和准备。
第二步:观察蜗牛的外形。在学生对探究目标的自由提出和合理选择后,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蜗牛的饿外形。活动的形式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自由观察,在观察现象的交流中,整理信息,体验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得到相互补充和提高。
第三步:对蜗牛食物的探究。先由学生学习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后用小组的方案进行观察和探究,在交流中,比较方法的优劣,使学生产生更深的体验。
3、 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本课活动中,教师没有大量的提问和叙述,没有“精彩”的表演和讲解。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研究的目标,和学生一起根据课堂的实际条件选择合理的饿研究目标,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个别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方法的体验,并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新的问题。
四、值得商榷的地方。
1、 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原有的接受习惯、思维方式、合作形式之间的有效磨合。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教师的课堂中的行为,必须从学生学习活动的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的活动与学生原来长期接受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出入,学生一下子很难接受,或者活动不能到位,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深入性、广泛性不够,直接制约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和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
2、 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如何高效、合理、有节又生动活泼地开展。
我们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教师的指导,一定是手把手的指点,既要指点活动的目标,又要指点活动的具体方法;既要指点活动的环节要求,又要指点材料的处理方法,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如何处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我探究过程中生成的对活动的过程、方法的体验之间的关系,还值得我们深入事件和研究。
3、教学目标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知识目标和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如何落实,落实的途径和达成度如何把握,还有待于探索。
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我”听到一首歌谣回忆童年时观察蜗牛的事。文章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写“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蜗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在讲这一课时,根据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这一点入手,课前,我首先布置学生观察蜗牛,画蜗牛,给蜗牛设计一个家等探究活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先介绍下自己观察、动手后对蜗牛的感受、看法,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验、交流等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在感悟课文时,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读,读出对蜗牛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情。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个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接下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理解“蜗牛是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这部分内容,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在反馈时,通过回顾自己爬山时的体验,从而体会出蜗牛爬行的艰难,同时也理解了“长途跋涉”这一词的含义和蜗牛不懈努力的精神。课后,我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像课文的作者那样,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动作,看看有哪些新发现,并做好观察日记,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还是很感兴趣的,课后,有一个同学对我说:“老师,以前,我总觉得蜗牛太笨了,爬得慢吞吞的;现在,我觉得蜗牛太伟大了,我要学习它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动物之最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白板课Food and drink课后教学反思
动物之最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草原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班教学反思汇编十五篇)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景阳冈教学反思十五篇)
白板课Food and drink课后教学反思
冬冬学识字二语文教学反思
有关安全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范文
五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范文
It’s big and light教学反思范文
小班音乐课教学反思三篇
四年级精卫填海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有关zh、ch、sh、r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