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汉字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李盛老师

  我爱你,汉字教学反思 篇1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汉字的魅力”,尽情抒发对汉字的喜爱、珍惜与赞美之情。赞美它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赞美它给使用它的人带来诗的灵性,赞美它维系了一个统一大国的存在,赞美它在科学发展中焕发了青春。

  在设计这一堂课的时候,我发现教材内容虽然很。而我们的汉字与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汉字书法艺术为世人瞩目,我充分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汉字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于是,我决定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对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调整,确定了四个板块:古老的汉字、神奇的汉字、实用的汉字和美丽的汉字。

  我爱你,汉字教学反思 篇2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是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个新的单元,它同以往的课文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在执教这节课之前,我在深深地思考,何为综合性?综合性学习,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能否在这种自主的活动中学有所获,在各个方面有大的提高。

  为了防止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遵照学生自己的意愿,让他们自行组成小组,把全班分成了“汉字历史长廊”“甲骨文博物馆组”“啄木鸟医院”“书法艺术苑”几个大组。这节课主要为“成果展示,互动交流”。在活动中,一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前学生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查找与汉字有关的各种资料。老师根据教材的编排由“阅读材料”引入,了解与汉字有关的知识,再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利用小组交流实现资料共享,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次活动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互助合作的能力。但是,活动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反思和改进:学生组成小组,从搜集资料、设计活动,再到反思总结,花费的时间很多,老师需要适当调控指导。而且这种活动课势必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合理利用、分配时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还有班上学生个体差异大、现实条件受限等诸多因素导致我们老师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些勉为其难。课堂中老师的语言较多,我没有做到给孩子更多的机会。以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学生从课外学习、从生活中发现的本领,除了学好课本知识,更要从课外汲取营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我们每一个老师去摸索,探究,寻找一个个更好教学方法,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综合性学习”教学之路。我已经轻轻掀开了综合性学习的面纱,还会进一步加强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丰富。我将在“走一步”的兴奋中,期待“再走一步”的快慰。

  我爱你,汉字教学反思 篇3

  《我爱你,中国汉字》从四个方面展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汉字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文章语言优美,用诗一般的文字展观了中国汉字的神韵风采,读着读着也被作者的情绪所感染。

  如何让学生也有这般感受?我提醒自己,如何才能不让自己情思飞扬,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思虑后,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给足时间,以自然段为点,训练概括、归纳能力

  文章2—5自然段分别从四个方面展示了汉字的独特魅力。每一个自然段呈现一部分内容。教学时,给3—5分钟,让学生充分默读这四个自然段,概括出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鼓励学生静下心,走进文字,认真读文,大胆将自己的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学生能力差异太大:有的很快能捕捉一自然段的重点,有的则茫然无绪。在梳理归纳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总体框架。

  2、抓关键词,学习文章写作方法,体会表达的情感

  把握年段特点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很重要的评价标准。高段教学重点要放在写作方法及体会思想感情上。作者用如诗的语言处处愉悦着读者的眼睛。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明、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的交织;对汉字的喜爱赞美之情溢满字里行间……教学中,抓住第一自然段“像……孩子”、“像……鲜花”、“真想”、“真不忍”,抓住课后思考题提示的两个句子,抓住几次重复使用的词“真的”去品味,适机感情朗读。

  3、收集资料,美化语言,以情激情

  汉字是什么?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中,我努力让自己的语言向作者的优美语言靠拢,努力缩小与文本语言的差距。可惜的是,在作者充满灵性与激情的文字面前,我感觉自己的语言是那么灰暗与匮乏。情由心生!因为作者心中流淌着对中国汉字发自肺腑的热爱与赞美。

  我爱你,汉字教学反思 篇4

  一、教学过程活动化。

  教学中,抓住儿童好动的特点,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通过组织学生喜爱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提升对祖国文字的感情。活动中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不是只读书本上已有的结论;在活动中每个学生亲历和体验,而不是只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解。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需要综合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听说读写能力也能得到整体发展。对长期以来习惯于在课堂里听讲、回答问题、做练习的学生来说,活动化的综合性学习无疑是令人兴奋的,对教师来说也是富有挑战性的尝试。

  二、探究过程自主化。

  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必须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我们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真理的代言人,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参谋、顾问和咨询人员。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规定学生必须做什么和怎样做,用信息诱导而不是以指令来约束学生。尽管教材规定了活动的任务和范围,但学生必须通过自觉主动的活动才能完成任务。具体的活动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活动的开展,用什么形式呈现学习的成果等,都由小组同学自主决定。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三、学习过程探究化。

  综合性学习的设置为探究型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组学习内容都不作为系统的知识来教。这样,学生可以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掌握方法和规律。

  1.评价学生不够及时,在活动过程中,一些学生发挥较少,未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2.在收集书法作品的过程中,较多小组没有收集到作品,且大部分学生不懂如何去看书法作品,可能是在指导方法时没有起到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我爱你,汉字教学反思 篇5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用富有感情的、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激发学生的幸福感和民族自豪感,围绕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教案,并进行了教学实践。我觉得上好这一课需要解决如下这些问题:

  A、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觉得应该好好地加以思考,第一节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发言踊跃,但总觉得不够深入,如果能播放一些VCD画面(表现祖国繁荣强大的场面)就更能从内心激发起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B、第一环节激发感情后如何过渡到本课的教学需要斟酌,可否用“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想对自己的祖国说些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到怎么样?”来过渡更好一点,原来直接过渡到课题“中国、中国我爱你”显得太突然。

  C、在学习歌曲第一环节让学生欣赏时,问题应该简化一下,就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就可以了,问题太多学生无法深层思考。

  D、分析旋律可放在教师弹奏歌曲时提问:“这首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或每个乐段可分为几个乐句,乐句与乐句比较一下有何关系?”引导出旋律的节奏,音高相同和相似。

  E、难点让学生在唱歌词时自己发现,如“野”“光”“窝”“梦”的一字多音,“字”的高音到低音的过渡,然后教师通过范唱和跟节奏念词来解决。

  F、在合唱训练时可先让一部分学生唱词,一部分用母音“la”伴唱低声部,对一些音程可单独挖出来让学生先听音程再唱。

  G、在完整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聆听老师深情地朗诵,体会出丰富的情感:自豪感、感激等,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去演唱。

  H、歌曲学完以后可作两个拓展,一是从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如让学生创编歌词,体会当作词家的快乐;二是从情感上进一步拓展,找共鸣。如还有哪些表现爱国之情的歌曲。《红旗飘飘》、《五星红旗》、《我爱你,中国》。这样既可锻炼能力又可激发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