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冷水加热》一课是学生探究如何给身体增加热量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如何给冷水加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让孩子们观察冷水变热过程中的细致变化,达到教育的目的。针对本节课的反思:
1、结合生活经验,丰富科学前概念
对于给热水加热这一课题,孩子们在生活中已有类似的生活经验。课堂上抛出“如何给冷水加热”,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抛出:可以放在煤气上加热,放在电磁炉上加热;加些热水等等,对于这些生活经验,孩子们深有感触,然而对于冷水温度升高的变化外,还有哪些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
2、学会观察,探究发现
孩子们在探究冷水袋在热水中的变化,孩子们的前经验对于热水除了温度升高以外,并无其他经验,因而发现冷水袋子在热水中慢慢变热,并且上浮,非常兴奋,马上和老师汇报,适时抛出:你有什么发现?HM小组:我发现水位上升,可能是体积变大,这结合上一节课的沉浮经验进行学习。是不是真的体积变大呢?孩子们提出新的疑问,为了验证猜测需要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通过天平称重和蜡烛加热观察气球的变化,虽然不明显,但是仍然能感觉到气球的细微变化。验证自己的猜测,为何会这样,在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3、演示实验,确保安全
对于加热试管,孩子们的经验较少,甚至是无,这就需要老师提前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做好试管加热前的工作,确保试管不会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这也是需要提前考虑的。
4、汇总观察记录,学会总结
培养孩子们的记录意识和根据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提出新的问题并解决自己的猜测和疑惑。
本课以实验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由冷水沉,热水浮的现象引发思考,再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猜想。尽量把时间教给孩子,教师只是引导。
对于给一杯冷水变成热水的方法,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各抒己见:把冷水倒在锅里加热、在冷水里再加入热水、把冷水杯放在热水盆中、放在太阳下晒、放在暖炉里烤……这些方法都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经验,所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热这一单元是有一定了解的。
因此在实验上我就有选择地放弃了一些不影响结论生成的实验。比如一开始冷水袋放在热水槽里和热水袋放进冷水槽里两个活动,考虑到在班上上课没有条件准备大量的热水,我舍弃了前一个活动改为讲图片分析原因,我准备的是热水袋放进冷水槽里的演示实验。为使漂浮的热水在冷水中显得更明显,我在塑料袋里用滴管滴了几滴红墨水现色。热水袋果真在冷水中漂浮着,因为不可能把塑料袋倒得滚圆滚圆,所以第一次里面有不少空气被封在里面了,我采取用袋里的液体赶走空气的方式放低封口的高度让液体逼近袋口这样封的口里面的空气就所剩无几了,这样也避免了学生怀疑是袋里的的空气轻才带着热水袋子浮起来的认识误区。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分析到底是同体积的热水冷水轻重有差别导致一沉一浮呢?
还是同重量的热水冷水体积大小有差别导致一沉一浮呢?告诉学生看下面的实验你会揭开谜底。教材上要求用砝码分别测量一冷一热两支装满水的试管的质量,教辅书上特别强调要把试管装满水再加热,否则虽然上面的气球蒙皮鼓起来了但那是水受热体积增大引起的,还是里面的的空气受热体积增大引起的我们就无法作出判断了,我特别注意到文中写了“伪科学”一词,不能为让学生看到生拉硬拽的结果就模糊了科学的求知实证精神,我课前实验时确实是装了少半试管水,临课前才看到这样的警告,怎么办?那就装一试管水,尊重事实显现的真实是我的追求。后面的实验活动就是为了证明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重量是否会有变化和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体积是否有变化。
用天平称质量我没有用砝码而是一次装两支灌满冷水的试管来配平。我的设想是加热其中一个试管,加热完再放到天平托盘里,一边热水一边冷水理应同样重,结果这一环节在上课时出现了意外情况,由于水满热水体积增大橡皮筋箍的气球皮漏水,顺着试管滴漏出来一些,再把这个试管放到天平上称它自然就轻了,我给学生讲了轻的原因是由于漏水,由于无法知道漏出了多少水这个实验的正确结果今天的学生就没有看到,课后还要找能堵漏的方法。最后一个实验我的理解是分别把一支装热水的试管放进冷水杯中和把一个装冷水的试管放进热水杯中,观察蒙皮的变化从而推导出热水冷水体积的变化。
可是在设计实验环节我觉得有点浪费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使得最后有点紧张。在最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我没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大部分孩子都发言,显得不够全面,这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都会注意加强。总的来讲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全部完成,学生都参与到了探究过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我会再进一步的加强,使得更合理有效。
课题内容是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给冷水加热》,现在就该课教学的情况做一个反思。
首先谈谈教学实验器材的准备方面,教学设计在科组里集体讨论,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讨论,结合教师你们的建议进行了修改。在实验的器材准备方面也做了比较细致的准备。实验中要用到热水,要事先烧热,并用买来的水壶装好保温,为保险起见,我还找来加热棒放在装满水的桶里提前加热一桶水备用。实验用到的烧杯、试管、小塑料袋、毛巾、这些工作自我认为准备得比较充分。烧杯要找足够大口径的,因为要容的下装满水的塑料袋,而且还要能让塑料袋自由沉浮不受阻碍。小塑料袋的选择也很重要,要带有密封扣的,像衣服拉链那样,大小要合适,在文具店里找到的。装冷水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有气泡在袋子里面。还有试管,要求实验前装满水,并有气球皮包住试管口,也是不能有气泡。要使没气泡,只需装水和封盖在水下进行就可以了。
其次谈谈不足之处吧。感觉上课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验也都很成功。不足之处在于实验过后引导学生解释冷水袋沉浮的现象,不理想。没有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水袋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应该利用板书引导回顾之前学过的的浮力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合理的解释。
本课以实验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由冷水沉,热水浮的现象引发质疑,再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最后通过实验证明猜想,我努力做到尽量把时间教给孩子,教师只是引导。
对于给一杯冷水变成热水的方法,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各抒己见:把冷水倒在锅里加热、在冷水里再加入热水、把冷水杯放在热水盆中、放在太阳下晒、放在壶里烧……这些方法都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经验,所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热这一单元是有一定了解的。为使漂浮的热水在冷水中显得更明显,我在塑料袋里用滴管滴了几滴红墨水现色。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分析到底是同体积的热水冷水轻重有差别导致一沉一浮呢?还是同重量的热水冷水体积大小有差别导致一沉一浮呢?告诉学生看下面的实验你会揭开谜底。教材上要求用砝码分别测量一冷一热两支装满水的试管的质量,教辅书上特别强调要把试管装满水再加热,否则虽然上面的气球蒙皮鼓起来了但那是水受热体积增大引起的,还是里面的的空气受热体积增大引起的我们就无法作出判断了,我特别注意到文中写了“伪科学”一词,不能为让学生看到生拉硬拽的结果就模糊了科学的求知实证精神,我课前实验时确实是装了少半试管水,临课前才看到这样的警告,怎么办?那就装一试管水,尊重事实显现的真实是我的追求。后面的实验活动就是为了证明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重量是否会有变化和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体积是否有变化。用天平称重量,由于比较麻烦,所以改用弹簧称成水袋,最后一个实验我的理解是分别把一支装热水的试管放进冷水杯中和把一个装冷水的试管放进热水杯中,观察蒙皮的变化从而推导出热水冷水体积的变化。
总的来讲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全部完成,学生都参与到了探究过程中,可是在设计实验环节我觉得有点浪费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使得最后有点紧张。在最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我没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大部分孩子都发言,显得不够全面,整节课的学习目标还不够明确,教学语言不够专业,评价语言平淡,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虽然这节课与优质课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经过这次锻炼,我对科学教学的一些常规和方法认识得更深了,我今后在这一学科会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科学教学的能力。最后要说的是最重要的,感谢教研员、校领导以及科学组的倾心帮助,让我进步的同时,也感到了集体的温暖力量。
作出猜测以后,学生都很明确要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那么怎样设计实验探究水在加热过程中重量、体积的变化呢?
我将这两个问题分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讨论如何研究重量问题。学生一下想到用天平分别测量冷水带、热水带的重量,话还没说完,学生立即补充到“不对,水要一样多的”,总的来说这个实验比较简单,学生也考虑很周密,因此我采用了演示实验,通过称量学生发现重量并没有改变。只是其中我演示的时候对于天平的使用方法指导的不够,现在想想课上应该要渗透性的将方法交给学生。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学生都一致认为体积变大是使水袋上浮的因素,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我依然让学生自主讨论。
学生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直接想到的即将冷水袋和加热后的水袋的水倒出比较体积,很遗憾可能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遗忘,学生没有想到利用量筒,不过欣慰的是学生想到了测排开的水量,经过集体的交流,大家达成了共识可以通过量筒测量体积的变化。学生有如此见地(装的水要一样多),说明他们有了扎实、认真的思考,也明确其实这两实验即对比实验,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思维结晶,但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更直接观察到呢?根据提供的材料,学生设计了与书本设计相同的实验,在动脑基础上的动手达成了有效、直接的探究,学生在总结发现后即找到了科学的结论。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范文(通用六篇)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六篇)
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的教学反思(通用三篇)
小班教育教学反思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范文(通用六篇)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六篇)
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的教学反思(通用三篇)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草原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班教学反思汇编十五篇)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景阳冈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班教育教学反思
家乡的老房子美术教学反思
期中考试后的反思
卖炭翁教学反思
牧童的教学反思
中长跑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杨修之死的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找规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
小猫钓鱼教学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