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马振华老师

轴对称图形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在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

  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准备得比较充分,每个小组里都有跟黑板上一样形状的图形) 出示黑板上的一些图,如下:

  等腰三角行 等边三角形 一般三角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 平行四边形

  空间观念好的同学基本不用动手就能准确判断,想象力稍逊的同学通过动手折一折,也知道了答案,可以看出,在逐个交流中,学生能对图形做出正确的判断,老师对大家的表现比较满意。

  【反思】亦步亦趋,阻塞生成。

  上述教学活动中,单纯地功利性地看,学生都能知道哪些图形是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都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进行判断。但是,这节课仅仅是让学生会判断某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吗?一问一答、亦步亦趋的过程总是让人感觉缺乏思维的碰撞与交流,缺乏个性的释放和张扬。学生的回答要么是,要么否,绝不会节外生枝,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整个课堂顺利得平淡而无味。究其原因:并不是孩子的思维不够开阔,也不是老师不够灵动,而是因为一问一答、亦步亦趋的设计阻塞了学生的思维的开阔,老师把所有的形状都给学生罗列好了,他们没有可以发挥的空间,当然就没有了课堂上因为碰撞而有的生成,没有思辩和跌宕,课堂就显得无味。

  同样的素材,有的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课件出示五种图形)在我们学过的图形当中也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你能大胆猜一猜并动手折一折证明你的观点吗?

  生动手操作,组内同学交换着意见。

  交流成果时,生1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其他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生2反对,认为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拿出了手中的三角形进行验证,这时,有同学发现了秘密:原来他们的三角形是不一样的,最后达成共识:一般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等边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接着生4提出梯形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从老师的设计来看,没有细密的分类,也没有过多的问题牵引,而学生却能由此及彼,由一般到特殊进行热烈的讨论和思辩交流,在这过程中“数学知识生成了,数学思想方法生成了,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生成了”,老师的成功得益于开放的设计和细致的准备,课件上只是出示“五种”图形让学生判断,而每种图形中情况又各不相同,给学生创设了尽量多的发挥的空间,为积极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同时老师为了促进生成,在学具的准备上还进行了细致的思考,给各个小组提供的学习材料有的是一般图形,有的提供特殊的图形,从而让学生在交流时产生冲突,引发争辩,进而逐步完善认识,为丰富的生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