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反思

李盛老师

  《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反思 篇1

  首先感谢各级领导专家给我们一线教师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我是带着向两位前辈学习的态度来上这节课的。今天我也是借班上课。下面就我所上的这堂课说说我的教学反思。

  我所执教的《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三角形特性P59—60的内容。学生通过以前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及其特性。为后面三角形面积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课主要采用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自主推导出定义,建立学习成就感,信心。

  根据我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出示安康夜景三桥图与金字塔图请学生欣赏,通过观察找共同点(三角形)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感受三角形来源于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精神,唤起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兴趣。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本环节是课堂中心环节,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

  1、特点:(1)通过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指一指,让学生感受在玩中学,学中玩,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和交流,从中活跃课堂气氛。

  2、定义:(2)通过“火眼金睛辩一辩”的开展,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逐步探索和相互交流后(在学生不同说法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老师适时用反例引导纠错),为自己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做好铺垫。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自主学习的方式得到较好体现。让学生在主动、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字母表示法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看展示的那么多三角形不易区分,师生共同经历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并以此为契机引出下一个环节比高矮。

  4、高的教学

  通过“比一比,两个三角形”给三角形比高矮,生动形象引出三角形高的概念,激发学习探索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1):上台找高共同小结定义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新旧知识的之间联系,学以致用,便于更好利用知识迁移学习新知。

  (2):自主学习,验成果,通过学生试画,教师直观演示。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认知冲突、自省中提升认识,体会高的依存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定义和掌握高的画法,有效突破三角形底边上高的教学难点。

  (五)、练习:加深巩固画高,探索直角、三角形的高。

  (六)、找一找,拉一拉

  通过让学生两次拉的亲身体验感受四边形和三角形不同的特性,在操作实验中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七)、全课小结:帮助系统梳理知识,回忆强化所学。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本节课上课的效果还不错,但是我让学生试着找高完成后,学习画高后没有更正,这是一点不足之处,应该让学生及时订正。

  一、是三角形有三条高,高不是唯一性的,两个三角形在那里比高矮这个情境设计有问题,如果设计成某动物住房子能住下吗?的情境就会好一些,这是这节课的硬伤。以后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知识的严谨性。

  二、有的老师下来提出需要把特点和概念的教学进行颠倒一下,我觉得就学生的认知而言,他就是先去关注事物的特征的,在逐步细化找出概念,有所分歧,我觉得值得探讨一下。

  《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反思 篇2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及时地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初始概念进行反思、对比,从而形成新的正确概念。《三角形的特性》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所以我从生活中的漂亮图片入手,把数学的学习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挑战新问题。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在于它具有稳定性。为使学生亲身感受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拉拉三角形,然后得出结论。而是先让学生拉四边形和三角形,猜想三角形拉不动的原因,再通过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基础——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体会应用”的认识全过程,做到“以思考指导实践,实践验证思考”的科学态度。学生从探索实践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之后,适当延伸拓展是这节的课的又一亮点。学生明确了底和高是对应存在的,有三条底边,就会有三条高。通过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定地边上的高,使学生可以掌握三种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画法,告诉学生钝角三角形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教学,在落实“双基”的同时,适当拓展知识,只要适时适度,是有利而无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