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学好分数应用题,将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既能熟悉和掌握各种类型分数应用题的内容、特点、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也能提高解答各类复杂分数应用题的应变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觉得要学会分数应用题必须扎实地打好两个基础。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传统的分数应用题的教法,在找标准量时,让学生死记“是、占、比、相当于”后的量来找单位“1”。题目若求比较量(即所谓“知一求几”),就用乘法来计算;题目若求标准量(即所谓“知几求一”),就用除法来解答。这种机械模仿的呆板教法,不利于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算理,会严重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克服这种弊端,就要加强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
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时,要注意沟通与整数乘法意义的联系。现行教材100×3就是求100的3倍,100×1。5就是求100的1。5倍,引出100×个数的几倍,实质是一样的。这样使学生感到新知不新,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性练习
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分数除法应用题是由分数乘法应用题演变而来的,两者紧密联系易于混淆。因此,在教学时要加强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求新、求异、求同、求实;要灵活多变,使学生在多变中思辨、纠错、探讨、沟通,以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1、通过对比,加深理解。
如教学例题“小营村有棉田64.8公顷,占全村耕学生用以下方法加以对比:
(1)直观线段图对比。
(2)已知数量的内在联系与解法对比。
全村耕地面积有多少公顷?
全村有耕地64.8公顷。
2、通过多变沟通联系。
如教完分数应用题后,可以组织学生作这样的练习:“甲仓库存粮120吨,_________。乙仓库存粮多少吨?”要求学生分别根据以下各条件列式解答:
数乘法应用题融于一题多变之中。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上述方法教学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正确地运用概念分析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是本册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很多老师都深感在此处和学生说不清,教学效果不佳。我个人通过在本段时间的教学和反思,自认为找到了一些基本的“小窍门”,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
一、加强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要想第三单元学生学的顺利,第二单元知识的学习一定要铺垫好。
一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一定要理解好,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二是,能快速地根据题中的关键句判断出谁是单位“1”。比如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出是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怎么确定的?这可以通过题意画图来说明。通过学生实践,让学生归纳出快速找单位“1”的方法:是“谁”几分之几,相当于“谁”的几分之几,比“谁”多(少)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最简单的方法是:分率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
三是,学生要熟练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比如要先画单位“1”(因为单位“1”是比较的标准,所以要先画),再画比较量。如果是“部分”与“整体”相比较的关系,可以画一条线段表示,如果是“两个不同的量”相比较,就要用两条线段表示。
四是,能根据线段图或关键句快速写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其中根据应用题中的“关键句”进行分析比较快捷。
例:“柳树是杨树的”等量关系式:杨树×=柳树
“柳树比杨树多”等量关系式:杨树+杨树×=柳树或者杨树×(1+)=柳树这样学生在学习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找等量关系式”就轻松多了。
二、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时候要复习到位,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比如教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的时候,就要复习一下学生学习第二单元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例1的知识,如从关键句中找单位“1”、说出等量关系式等。教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2时,就要对应复习第二单元乘法解决问题例2和例3的知识。一节课只有事先的工作做得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读题、分析题的能力。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老师常常都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线段图来找分数除法中的等量关系式,以达到“数形结合”的目的,想法是好的,但效果却不尽人意,让学生每道题都画线段图也不现实,时间也不允许。所以,在学生掌握了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后,我就让学生扔掉“线段图”这根拐棍,引导学生从关键句的字面上来分析、理解,从而发现找“等量关系式”的快捷方法。如:柳树比杨树多。引导学生分析:
①谁与谁相比较?(柳树与杨树相比较)
②谁是单位“1”?(杨树)
③多是多“谁”的?(多杨树的)
④到底多多少,具体的量怎么算?(杨树×)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柳树比杨树多了杨树的。所以等量关系式应该是怎么样的?(杨树+杨树×=柳树)
当然,还有一种等量关系式:杨树×(1+)=柳树可由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①柳树比杨树多,就是比单位“1”多,柳树应该是杨树的几分之几?(1+=)
②即柳树的棵树=杨树的,所以等量关系式应该是怎么样的?③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式,想想用算术方法应该怎么列式?为什么?柳树的棵树和之间有什么关系?(对应关系,从而导出: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学生等量关系式找到了,就能很容易用方程或者算术方法解决分数除法问题了。
总之,我通过运用以上的教学方法,达到了非常好教学效果,班级成绩也在学年一路领先。
析能分析思维能力,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
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
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如:在计算我班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1)49÷7×2(2)49×。于是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要求他们讲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49的2/7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三、精心练习,追求高效。
如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有用,学习数学有价值。我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新颖的.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问题,通过尝试计算我们班参加烹饪组的有多少人、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为学生创造了学数学的氛围,又巩固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渗透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的有效素材,我们应从学的层面对教材进行学习化的加工,应站在学材的视角上对教材从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作出理性重构,努力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喜欢。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探求的空间,有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我们还要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总之,我们要努力让数学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动力的殿堂!
应用题的教学无论在乘法还是除法中都是重点中的重点,特别是教学除法时,再对比乘法,学生的思维零乱一下子很清楚看出。到底是用除法还是用乘法来解答,是关键,所以教学时该如何把握每道题的重点,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是难点。
分数乘法及应用中,也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的非常好。而学习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则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两个问题正好相反,一个是已知“单位1”,一个是要求“单位1”。
所以引导学生审题、找关键的句子或者词语,找单位1、画图分析,写出等量关系。课堂上,我让学生读题(至少3遍),找出关键的句子(谁的几分之几是谁),单位就是(几分之几的前面那个词语),这些好像都不难,难的是写出等量关系,特别是一些隐藏的关系,如:“原来的1/3”,那么隐藏了“实际”的。对于画图也是一个挑战,学生不懂几分之几对应的量,为什么要这样画?
在巩固练习中,我有意出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一道除法应用题,让学生解答,并观察、分析,学生们通过这两道题建立起了表象,对这两种题型及其解法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在反复寻找单位1和画图,写出等量关系后,接下来的几道题目中,很多学生都能够独立解答,但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待第二课时的再次启发吧!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学习就能将新旧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更有效地激发了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勇于探究,及早进入最佳的学习状况,为学习新知识作良好的准备。
2、依据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本节课注重了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提供多样的活动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发展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学中,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学生首先用已掌握的方法找准单位“1”,再理解关键句的含义,最后明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学数学。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改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二、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让学生通读题目、细读题目,圈出题目中的重要词句,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中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教师分析讲解相结合。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毕竟是初学者,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肯定是不全面的,各种水平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所学的层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尤其是概念性的知识,可以为学生节约许多时间。但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帮助优生建构知识结构,帮助一般学生理解题意掌握知识。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注意启发学生从例题中抽象概括数量关系,总结经验规律。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的数量就是作单位“1”的数量,画线段图就先画作单位“1”这个数量,再画与之对应的数量的线段图;“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我的牙刷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整数的简便运算在小数计算中的推广的教学反
小蜻蜓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我的牙刷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整数的简便运算在小数计算中的推广的教学反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草原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班教学反思汇编十五篇)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景阳冈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蜻蜓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高一物理功率教学课后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范文
体育课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对称性教学反思
环境保护教学反思
六年级课文盼教学反思
长城的教学反思范文
中班语言教案:春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