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秦风学老师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想

  中国古代小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浓郁学生文化气质的丰富资源。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是古代小说专题,我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教学要求,从品味鉴赏语言入手,尝试着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将点评式读书法引进课堂并带领学生走进文字,欣赏形象,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二、过程描述

  以学生熟悉的歌曲《枉凝眉》和《红楼梦》有关名句引入新课。接着表明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本堂课只是从文学的角度,用点评式读书法,就节选部分的两个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来鉴赏曹雪芹运用语言塑造人物的高超技艺,从而获得艺术审美享受。

  课堂的主体部分是先介绍点评式读书法,包括点评的形式、内容等,使学生对点评式读书法有大致的了解。再以林黛玉为例,教师做示范点评,并在适当的时候指导欣赏的方法,提醒学生从那些角度去欣赏人物,平时阅读要注意些什么。这一部分共有四个例子:

  例1: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从外貌描写方面)

  点评:气质超凡脱俗,容颜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欣赏方法提示一:要认真揣摩语言,要细细咀嚼品味,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

  在教师示范点评后,采取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要求学生就王熙凤这一形象进行点评。各小组活动积极,纷纷在书本上圈圈点点,写出自己的点评。几分钟后,各组代表上台踊跃发言,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点评内容。以下是其中一位的点评:

  生:我们主要点评王熙凤的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从黛玉的心理活动中,可以得知王熙凤非常大胆、不拘一格,也略显出一些掌权者的气派。因为凤姐主要是料理和主管贾府一些日常事务的,手中掌握着财权,因此,可以说是实际当家人。再从她的衣着来看,头上戴着金丝八宝珠丝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充分表现了当权者那种华丽富贵的气势。另外,贾母笑道这里,南省俗谓作辣子辣子之称,便足以让人感受到她骨子里的泼辣之气。还有第42面,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说明她非常精明能干。总之,王熙凤是非常精明能干,胆大心细又透出几分泼辣的人。

  上台的几位学生从多种角度展示了对王熙凤这一形象的鉴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为了弥补点评的深度不够,也为了使学生的鉴赏上一个台阶,我在学生点评之后,又有针对性的展示了名家的点评,举两例如下: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脂砚斋评: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得此机括耶?

  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罥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脂砚斋评: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脂砚斋评: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

  一堂课下来,学生在逐步深入的鉴赏中不断获得审美享受,直至下课,仍陶醉在未绝的余音中。

  三、教学反思

  1、引进读书方法,让学生跟语言文字亲密接触: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人物剧照或电视剧片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调节课堂气氛。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上这节课时,上课前没有组织观看剧电视剧《红楼梦》,也没有向学生展示与《红楼梦》有关的图片资料,而是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从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比如: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堂课,在教师示范部分,我就提示学生特别注意愁病等词来体会她的体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词来体会她的多情,并在原文加上一些点评符号如着重号等以提醒学生注意。接着对这一段文字点评到:气质超凡脱俗,容颜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一步步地走进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提示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这样一来,其实就是让学生将那些朦胧肤浅的感觉用文字进行加工、提升从而表达出来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从看热闹的层次提升到审美鉴赏的层面。

  这样的教学处理,既避免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思维习惯,又使学生能更明确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读名著,提高鉴赏力。

  欣赏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精神愉悦。

  语文课通过文字的间接性,引导学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韵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如:很多同学在点评王熙凤的外貌神态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时,只点评出她的漂亮或美丽而完全没有看出她的凶狠来。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名家点评欣赏时,重点引导学生被他们忽略的三角眼吊梢眉以及春和威几个词,并在这些词上加了着重号或圈符,使之格外醒目。引导学生体会曹雪芹描写人物不仅写人物外在的形貌,还通过极精练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神韵的高超技艺。在这个基础上,我再展示出名家对其外貌部分的点评:

  脂砚斋评: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脂砚斋评: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至此,学生对王熙凤的认识已从外表深入到了灵魂,对大师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蕴含独特的匠心的高妙技巧不得不由衷地佩服。

  2、提供舞台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本堂课,引入了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力求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课堂情况来看,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形成课堂教学民主化的氛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落实了本课的重点点评式读书法的运用。从学生的点评情况来看,学生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够从多方面展开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鉴赏。离开了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都大大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料,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学生不会欣赏或欣赏不到位的问题。因为在让学生自由发挥各自的认知水平去鉴赏作品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是个性化的.,而这样的一种氛围以及学生们积极热情的参与过程,已经使自主学习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间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需要改进之处:

  ⑴可以将读书方法的介绍和学生对鉴赏方法的感悟结合起来。

  虽然本课着力给学生提供实践点评式读书法的舞台,但这种舞台只集中体现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则体现得不够。前半部分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课堂上的双边活动,特别是学生这一方的活动不够热烈。究其原因,是教师过于拘泥于课前的教学设计,认为在教师示范部分,就要完全由教师来完成,其实可以在教师示范完一个例子后,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的各项内容。比如,四种鉴赏方法的点拨,教师可以在点拨完一个后,引导学生感知、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让他们自行探究、进而总结归纳其它的几种鉴赏方法,这样学生的自主活动会体现得更充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会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⑵对语言的朗读品味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语文课离不开对语言的涵咏品味。好的语言大多意味隽永,可多意会,少言传。虽然小说的篇幅较长,不像诗歌散文那样便于诵读吟咏,但还是可以挑选出一些精彩的片断,让学生体会,品味。可采用单个地读,分角色地读,对读的情况进行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品味,发掘其中的妙处。本课的前半部分有两次齐读,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对文本进行朗读,使得鉴赏点评有些游离文本。如果在不同的阶段,穿插对精彩段落的品读,如王熙凤出场时的语言,夸赞林黛玉的语言等,会使学生在品读文本中不断加深理解感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