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莉落老师

  中职计算机教学反思1

  学生在学习时,是一个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怎样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不同表现,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对所教授的内容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己掌握,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怎样能更高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当前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熟悉相关网络配置和维护过程,能够胜任中小企业网络搭建与应用的专业人员。不过,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以我校为例,我校为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校,所设有的计算机系别专业,每年毕业生达到数百人,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学校建有数所计算机房、网络实验室等公共教学设备间。学校的教学顺序是:一年级理论课程,二年级等级考试、计算机网络等专业课,三年级开设3DMax、Photoshop、网站制作等专业课程,但从第三年第一学期开始大部分学生开始出去实习,第二学期基本上都已经在实习中。学生毕业后掌握的专业技能有限,无就业优势,所以,从事网络方面技术工作的学生不多。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陈旧,理论多于实践。

  教材是学生了解知识的根本,但是现如今的教材局限性很大。有部分学校采用自编教材,但是既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又适应学校实验条件的不多。加上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教学内容也需要更新换代。现如今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根本无法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网络设备与技术。从而造成了学生获得的知识完全来自于老师,并没有创新。

  2、实验教材更新速度慢,教师资源不足。

  现如今学校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教学课件,学生能够真正动手去组装机器、配置交换机等实践活动很少。这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从而缺少了实践能力。现下流行的无线设备、XDSL等缺少设备线路支持,无法在机房中做实验。齐全的实验室因网络设备较多,专业性要求较高,对操作者要求亦较高,普通机房管理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法完全适应工作需要,设备维护跟不上,实验准备也非常欠缺。没有好的实验老师指导教学,哪怕有再完善的设备也对教学于事无补。

  3、学习考试形式单一,教师知识没有及时更新。

  计算机网络教育不仅仅止于教师教授,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应该让学生自己放手去操作实践。现如今的教学模式恰好相反,造成了实验课程的动手方面只是辅助性的,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期末考核也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并不能检验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并且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展示,就连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这也是教育考核的一大弊端。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科技是随着时间的变换而不断进步的,如果教师的知识不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更新,那就造成了学生对于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计算机是一个工具和技能,计算机教学是通过入门学习、熟悉、综合运用、举一反三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步骤,还应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因为方法是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手段和途径。如果只是单纯地复制老师的想法、做法,那可以说根本就是在做无用功,学生还是没能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引导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2、好奇式学习法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自主探索,将教育学习于实际生活紧密地相结合,让学生利用好奇心来发现更多的新生事物,在交流与实践中得到快速进步。

  3、自主课题学习模式。

  教师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作为课题。通过自学、讨论和不断探索答案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老师只作为一个辅助者帮助学习,由此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4、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

  改变由传统笔试独为考核标准的模式,采用实践评分与课堂表现能力同时进入考核标准的方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上课时的出勤率,保证教师所教授的知识都能够参与考核,又能在实践课程中端正学生的学习的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鼓励教师学习,掌握更加专业化知识。

  对于教师知识更新慢,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问题,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和学生一同进步。多与优秀教师沟通,多参加讲座,不断加强学习,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优化。在自己知识输出的同时还能从外界获得更多新鲜知识,一位好老师不应该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还要有自己的思想、创新,把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分享给学生。同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职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方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要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和学生一起更好地成长。

  中职计算机教学反思2

  计算机这门学科在现今已成为了一门公共课,我个人认为计算机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从始至终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的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应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解答等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课堂上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同时采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极强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要想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这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中职计算机教学反思3

  刚踏入职业中学的大门,有多少学生不是向往能在这里学到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适应工作的需要,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对口就业率有多高,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对口就业率,不用多说,相信各位同仁心知肚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学生在校学到什么,用于何处,如何以用导学,学以致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学以致用”这条传承千年的办学基准,对于当代计算机教育已经不再适用了吗?

  一、目前状况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三年,学习的科目至少在七门以上,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要精通所学的学科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要达到就业岗位的要求,也是有一段距离的,直接影响学生的对口就业。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某一方面的专才往往比面面俱到的通才更容易找到工作,就以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而言,在计算机某一方面精通的学生比在计算机多方面知识都略知一二的学生明显占有一定的优势。

  二、以用导学

  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给学生第一反应就是,学到的知识多但是没用,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不实用。给学生感觉就是,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能帮助学生找工作。所以笔者提出以用导学,这里的“用”就是实用的意思。何为实用呢?通俗点说,就是能帮助学生找到工作。让知识变得实用,就必须紧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

  目前部分学校对课程的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方面不够重视,导致课程的开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材的选用更是缺乏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用性进行必要的研究。直接造成课堂难以组织和管理,学生无心学习,导致学生专业技能不扎实,影响学生的对口就业。如何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和对教材的正确选用,笔者认为,学校应及时组织科组教师到IT公司了解IT的发展,到人才市场去了解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技能要求,到兄弟学校去了解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根据本地区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客观因素来开设课程和选用教材。

  为了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两方面的问题必须解决。一是计算机配置能否满足课程的需要,二是教师能否胜任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采取及时更新计算机和教师参加培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在“以用导学”的大方向下,结合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体系,引入先进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着重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领会现代IT教育的先进思想和理念,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观念指导计算机课程教学;二是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效改善当前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课后实践与项目建设有机结合;三是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一系列信息化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

  三、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就是要把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处,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和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学以致用”至少应当在三个方面进行体现。一是在正常的教学中;二是学校定期组织的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的竞赛;三是学生自发组织的计算机专业技能的比赛。而在这三个方面当中,学校有义务提供一个平台去展示“学以致用”,而这个平台也将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源泉。笔者认为,其实平台早已搭建好了,只是没有很好地利用它,这个平台就是学校自身的网站。现在学校网站主要用于对外的宣传,而对学生的专业作品的展示比较少。这么好的一个现成的平台,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地利用呢?

  学校可以在自身的网站上,开辟一个新的频道,这个频道最少有以下功能:允许学生在线展示作品和他人对作品进行评分;允许在线组织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包括学校组织和学生自发组织;实现每次对作品评分进行排名,评出优秀者,进行公告。目的很简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知识的实用价值,可以激发学生不服输的斗志。正所谓“有对比,才有提高”。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个动态的系统,在这个动态的教学系统中,我们应紧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和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这样,中职计算机教学才能够体现其培养目标,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真正做到以用导学,学以致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中职计算机教学反思4

  计算机课程就是要实现人人学有用的信息;人人都学会基本的作;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施计算机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要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计算机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计算机的使用价值及“作”计算机的乐趣。本文主要就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中计算机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看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办学模式单一,筹资渠道不畅,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滞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表现的更为突出。近几年来,普高热及愈演愈烈的招生大战使得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年年为了完成招生任务而疲于奔命,以至于有许多学校没能在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学校竞争力上做足文章,致使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计算机教学设备严重不足,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设备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2)师资匮乏。

  (3)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落后。

  在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中,学术型的、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通常只是少数,大量的需要的是实用型的、能直接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线人才,因此,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应该是职业教育,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就担负着培养大量“IT蓝领”的任务,所以,改革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体系,成为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现状,信息产业发展对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我校年曾开展了一个与之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案。该方案将我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改造成以下各专门化专业:

  ①信息处理与应用。

  ②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

  ③网络管理与维护。

  各类专业都实行学分制。通过各专门方向的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作技能,具有解决和作本专业方向基本技术的能力,结合有关课程的学习,在校期间能取得一至多门本专业方向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又能较好摆脱因所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而导致就业难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一个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发展迅速和知识复杂两大特点。但是它涉及面极广,并且只有与各行各业结合才有生命力,这给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难题。教学的实践证明,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是,用"滚雪球"式的方法学习,用层次结构组织教学。按照基本目的和教学规律,认为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一)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当前计算机信息基础课程改革的讨论中,有人提出"应当搞与平台无关的教学"、"程序设计不要讲哪一种具体的语言"等观点。对这些见解,本人是不赞同的。实践证明,这些都是无法进行的。例如,程序设计不要讲哪一种具体的语言,如何叫学生上机调试程序?自己的程序是否正确?再者,不讲平台,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成了纸上谈兵了吗?也有人提出"教学内容不应当赶潮流,追逐新的软件"的观点。对此笔者也不敢贸然苟同。一方面,本人认为计算机信息课程的教学决不能成为某家公司的培训班,不能为某一家公司所左右;另一方面本人认为,赶潮流、追踪新技术正是计算机信息学科的重要特点,我们不但要追踪新技术,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应该选命令式的语言还是可视化的语言?笔者认为,要看教学目的是什么。从培养学生程序能力的角度,应当选命令式的语言;从提高程序开发效率的角度,应当选可视化的语言。由于计算机信息基础教育中程序设计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程序式思维的训练,自然应当选命令式的程序设计语言。为了兼顾提高程序开发效率,可以在用命令式的语言讲完程序设计之后,再用少量学时讲一下同种语言的可视化版本。

  (二)教学大纲和教材应当有明显的时间性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必然带动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而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师资、专业方向等方面的差异,计算机与信息的基础教育必然是多元化的。这种多元化,除表现在教学内容上外,还表现在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时间轴上选取的区间的不同。也就是说,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水平是永远不会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的,而只能是一个动态的跟踪过程。跟踪新技术潮流是这一学科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任何企图像数学、物理、化学那样将教学内容保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都是不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明显的时间标志,便于同一水平上的交流。时间上的差距,有利于形成追我赶的生动局面:对教学水平落后的职业学校来说,无疑是一种鞭策;对先进的职业学校来说,如何探索新的教程及其体系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本人期望能形成"1997"、"1998"、"20xx"……等一系列不同时间性版本的大纲和教材。这个系列将描述出我国计算机信息基础教育内容不断前进的轨迹。同时它不要求把所有的学友校都拉在一个水平线上。设备先进、力量强的学校可以选新一些的大纲和教材;设备落后,力量弱的学校可以选较陈旧一些的大纲和教材。

  (三)精讲多练

  在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上,着名计算机教育家谭浩强教授提出近几年计算机基础教育要上一个新台阶应当着重解决的十个问题,其中提出"压缩课内学时,增加课外学时是发展的趋势"。但是,具体怎么作呢?也就是说,课内与课外应当各设多少学时呢?笔者认为,应当把课时分为三部分:课堂讲授(包括习题课)、课内上机和课外上机,现阶段这三部分基本以1:1:1的比例为好。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每部分以2学时/周为宜。也就是说,每门课的课堂讲授应控制在40学时以内,笔者认为,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科学、更合理,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只要改革科学合理,大家就会理解、支持、执行的。这样细水长流,再加上以后开的计算机选修课和渗透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专业课,正好可以实现"计算机不断线"。

  三、加强教法改革探索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专业,课堂上讲授的大部分知识都需要让学生在机器上进行实践作,并要求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改革后的新课程对计算机设备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计算机设备的数量和档次的保证是使计算机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此外要加强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改革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是顺利实施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改革后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大都运行于Windows平台,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教室和相应的辅助教学软件等,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在学习Windows作系统、office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可视化程序设计及计算机网络课程等方面都是大有必要的。

  办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动手作和创造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除了强化教学管理,认真抓好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教育外,还应注意向学生灌输生存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敢于创新突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职计算机教学反思5

  1、源于教材,但不依赖于教材。

  兴趣是学习最好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乐学,好学是我们信息学教师要不断探索的方面。在本次教学中,没有完全照搬教材上的例子,而是创设了生活当中的情景,去商店买礼物的时候需要包装引入。这样的设计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又用《冰河世纪》电影光盘的包装制作来引导学生进行包装设计,让学生们始终积极、主动参与。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通过操作步骤先自主学习光盘的包装设计。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有的学生能根据教程非常快的完成,有的学生就偷懒坐等小组其它成员的研究结果。所以在这一教学环节里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力度,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辅导。为了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我采用了小组比赛、组间互评的评价机制,引入了竞争小组成员也就多了一份责任感。在最后的小组评价阶段看着学生们提交的作品,我欣喜于学生进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3、在信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规范。

  健康的信息文化素养的形成、网络道德等网络文化规范的潜移默化,应该在不断的信息实践中产生,而不是在简单的说教中产生。在“作品创作说明表”中我特意设计了作品素材来源一项,要求学生对引用他人图片、文字等资源时作引用出处的记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信息产权意识。在充分肯定学生能运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创新实践的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伪造,欺骗、犯罪的现象,自然的引导学生去思考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通过师生间的相互沟通交流理解“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真正涵义。

  当然在本次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值得我今后去不断改进的地方,比如如何划分异质小组能最大效能的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评价学生作品的维度如何设计才能更科学、合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