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比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能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原理,并能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个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能从比例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关键:理解正、反比例意义,认真分析两个量的变化情况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意义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正确计算比的比值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5=60:1
(2)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
1.2:1.4=12:14=6:7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看课文的情境图
(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
(3)测量教室国旗长和宽各多少?
(4)教室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5)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不和?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6)什么是比例?
(7)找比例: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可以组成比例?
三、练习
1、练习六的1~3题
2、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的教学,总体感觉自己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清晰,对本节课的两个重点突破较好,学生基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比例,并且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写出比例。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练习设计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教学任务起到了巩固作用。
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整节课一味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对学生放手不够,有牵着学生走的嫌疑。(2)教师讲解太过仔细,以至拓展练习无法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大“放手”力度,多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语言力争言简意赅,把更过的时间还给学生探究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观察比列中内、外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1/5:1/2和5:2
3/4:5/8和5/8:3/4
二、探索新知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1)学生认一认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独立探索其中规律
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汇报你的发现,班上交流
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六的4~6题
2、班上交流
教学反思
上了本课,自以为准备比较充分,于是把本应分为两课时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了。最直接的后果是没有充分地进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练习。
一方面,由于课堂是时间比较紧迫,另一方面,我选择了教材练习6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做,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因此我也没有发觉有多大的问题。
但是,批改作业本的时候,我却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习题2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各比例改写成乘法等式。”有不少学生把“3.2:4=4:5”改写成“3.2×11=4×”,显然是把除法转换成了乘法,而不是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45
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其余几小题也如法炮制。这样做的学生还不在少数,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是原因之一,更为主要的是对比例的基本性质不熟悉。最后责任还是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由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没有过关,自然也影响到了后面的解比例。本来学生对解含有分数的方程就比较容易混淆,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一部分学生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现在再加上很多学生将比例与从比例转化得到的乘法算式混淆,以及内项、外项如何相乘的问题也容易混淆,所以更加增加了解比例的难度。
解比例
教 学目 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解比例
2、解比例的方法
3、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
2填空:3:8=15:( )。你是怎么填出后项的
二导入:
如果把3:8=15:( )写成3:8=15:X你能解出这个比例吗?
教师板书课题:解比例
三、探索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1)比例中只有几个项?有什么关系?
(2)说明什么叫做解比例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和情境图
(2)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3)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4)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5)汇报解答情况
3、教学(例3)
(1)独立解出未知项
(2)同桌相互交流
(3)请学生板演
4、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5、小结: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课。在解比例中,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注意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所以,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时,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成正比例的量
教 学目 的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正比例意义
2、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认真分析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吗?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3、: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情境图问:
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表格问:
你有什么发现?
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4、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5、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6、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二)、教学(例2)
1、出示表格
2、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
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七的1~5题
2、班上交流思考过程
成反比例的量
教 学目 的
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
1、反比例的意义
2、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篇二:比例教学反思
比例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感觉在以下两个方面还要进行强化和训练。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 比例是一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围绕知识点多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指导学生解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比例的概念与比、除法、分数等相关,解比例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要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比和比例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加深对比例概念的理解。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讨论题中的比例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比例,从而使学生掌握用比例解答的基本方法。
篇三:第二单元比和比例教学分析及反思
第二单元比和比例教学分析
本单元内容及课时安排。
1. 比的意义 (1课时)
2. 比的基本性质(1课时)
3.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课时)
4. 比的应用(一)(1课时)
5. 比的应用(二)(1课时)
6. 比的应用(三)(1课时)
7. 测量旗杆高度(1课时)
8. 第二单元复习(2课时)
9. 单元测试(1课时)
10. 习题订正(1课时)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了解比、比例、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知道比和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比的各部分与分数、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2.理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简单问题。
3.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比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能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简单实际问题可以用比来描述或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比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学生初次接触比的知识的第一个内容。能否透彻理解比的意义,对于比的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节内容在整个比的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除法)的基础上,引出对与比的认识,及其二者间的关系。教材淡化概念的“形式化”叙述,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实际意义。教材选择现实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搅拌水泥沙和调制涂料两个事例,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 情境一,通过搅拌水泥沙的事例引出比。教材以两个工人对话的形式呈现了问题情境,即:每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3千克沙子对1千克水泥等。然后分别介绍1:3表示水泥和沙子的关系及式子的读法,3:1表示沙子和水泥的关系及式子的读法。接着用描述的方式说明:像1:3、3:1这样的表示方法叫做比,“:”是比号。
情境二,调制涂料。教材设计了环卫工人用6千克白色涂料和3千克蓝色涂料调制成浅蓝色涂料的典型事例,提出:“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的问题。教材首先呈现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写出的两个除法算式,即:6÷3=2,表示白色涂料是蓝色涂料的2倍;3÷6=1/2
表示的蓝色涂料是白色涂料的1/2
。接着,分别介绍用6:3表示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质量的关系,用3:6表示蓝
色涂料和白色涂料的关系。然后,把表示同一种关系的算式和比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大头蛙的话说明比的意义,即: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进而介绍比值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最后,安排了议一议:比的各部分和除法、分数的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求比值。
教学难点:弄清比、除法及分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单元教学反思: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关系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任何两个相关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按比例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是比的知识的具体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会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从编写思想、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
本单元要认识的数学概念有比、比例、按比例分配等,学生对这些概念实际意义的理解,是学生能否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教材淡化概念的“形式化”叙述,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和比例及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如,选择现实生活中搅拌水泥沙的事例,利用人们生活中的语言“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认识比;选择我国《国旗法》中规定的五种国旗长和宽的比都一样的真实素材,让学生通过计算不同规格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认识比例;结合在一块长方形地里种茄子和西红柿,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本套教材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做的过程中,积极地、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如,学习比的意义时,教材选择了现实生活中调配涂料的问题,通过“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质量有什么关系”的问题,启发学生用已有知识写出6÷3=2和3÷6=
两个算式,然后,说明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关系也可以用比表示,并写出比的式子。这样,把以前的除法和新知识比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再如,比的基本性质,选择了学生平常玩的踢毽子的数据,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再让学生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比值有什么关系,把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联系起来。又如,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计算自己写的比例,发现规律,归纳总结性质,经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选取了大量的、真实的工农业生产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并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如,菜农按比例种植茄子和西红柿的问题;建筑工人把水泥、砂子、石子按2:3:5配置混凝土的事情;商店配制什锦糖的典型事例;配制药水、配置葡萄糖注射液等现实问题。通过学生自主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比和比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和分数乘、除法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内容有:认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按比例分配问题。单元最后安排了综合应用?“测量旗杆高度”。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折扣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教学备课及课后反思
放飞蜻蜓的教学反思
大班手工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折扣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教学备课及课后反思
放飞蜻蜓的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草原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班教学反思汇编十五篇)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景阳冈教学反思十五篇)
大班手工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优秀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音乐课小船教学反思(精选三篇)
教科版I Like Music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个人教学反思
英语单元测试教学反思范文
孩子你长大了教学反思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优秀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