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黄飞老师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反思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子,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的愿望,可以让学生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我在教学中本着这样的原则进行教学,如《识字2》教学设计中“琴”和“养”这两个字,还可以让学生用有趣的猜谜语的方法记住。“琴”是两个大王在吵架,今先生来劝架。“养”是一只山羊真奇怪,两腿一分立起来。把这些方法,窍门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让学生可以当成儿歌或顺口溜一边拍手一边唱的形式来记忆,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的识字方法,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

  识字和词语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贯穿于整个语文的全过程。生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在识字、阅读中理解、积累词语,在积累中学会运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自我感觉身上压力很大,担子很重,因为语文教学本身是“有缺憾的艺术”。自己觉得有些教学细节忽略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环节,教是过程,学是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学生的状态。只有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达成教学目标。有时连起码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都无法做到。正是对细节的忽略、不重视,才导致了种种不完美。“教学细节”它看似平常,却是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着深刻。

  应该把生字露在表面;

  在学习〈秋天的图画〉教学活动时、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是这样做的。把生字“图”“梨”“笼”“颊”“浪”“梁”“燃”“勤”“劳”设计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我说:“秋天来啦,苹果成熟了,露出红红的脸颊,谁来摘苹果?”稀稀拉拉的几个学生举手,我叫了几个学生,一一地把每个生字读了一遍,有的读得结结巴巴,有的干脆读不准音。有的好不容易读正确了。于是我带领全班同学齐读了几遍。总算每个学生都会读了。但我还是有一种遗憾:虽然效果达到了,但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应对游戏很感兴趣,事实上课堂气氛却十分沉闷。

  我课后想了想,问题出在哪里呢?通过仔细回想,我终于发现,在课件制作上是有缺陷的,我在制作课件时,把这9个生字全部用苹果盖住,学生虽然想摘苹果,但不知自己所指的那个苹果后面是什么生字,怕不会读,又怕读错。所以举手者寥寥无几,假如我把生字都露在苹果外面,让学生自由拼读,学生对于自己会读的,肯定会勇敢地举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运用了这样的方法,果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要好多了。

  再看看我校其他老师的教学,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到教学细节的处理,时时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即使是许许多多看似不经意的安排,都能让人觉得那么妥帖、舒服,执教者、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陶醉在课堂艺术的美好氛围中。真的是一种享受呢。然而,“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这一信念,要真正渗透在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细节中,真正能做到是多么的难啊!

  回味着每一个教学细节,教师、学生本身就是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常常转换角色,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反思2

  人的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对低年级识字教学采取这样方法可能会取很好效果。

  一、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摘苹果、风车转转等,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无意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并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老师也常常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型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在学生看书的时候,老师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而且又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收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比赛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他们就来劲了,所以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效果。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后,开两列火车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组词比赛,教了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再如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这些比赛,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相得益彰。

  四、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让学生说出“哭”怎么记,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又如教“跑”、“跳”等字时,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反思3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采蘑菇等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什么时学得快,忘得也快。尤其是中下水平及后进生亦是如此。在学习生字(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刚开始学习会认的字,课堂上总是让他们一读再读,要求会写的字当场口头说一两个词,这样的教学方法对那些优等生行得通。可其他的学生学完后隔两三天,我抽查一下,才发现有很多的字不认识,要求会写的字也不会写出。

  后来,我在识字教学中,我就这样做:学完“会认的字”,布置学生课后到小组长出读,并且要求拼出音节。这样学生渐渐的认识了字,并且把前面学过的拼音也学得更加扎实。教“会写的字”除了让学生会读字音,我还当场让学生口头组三个词,再板书在黑板上(组的词都是学过的而学生又会写的字),如:门(开门)(门口)(大门)。课堂上读一读,隔日早读课再读一读。课后要求学生每个生字写一行外,并组一个词。渐渐地,我发现学生的错别字越来越少,要求会写的字基本上都会写,就连“看拼音写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也较少。特别是那些后进生,他们的识字量也明显地提高了。

  以上仅是我个人粗陋的想法,希望能从其他老师处学得更多的宝贵的经验,让我在识字教学中能得心应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