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六篇)

莉落老师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1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对数学课还不甚了解。《1~5的认识》这节课是通过一幅野生动物园的图,来引导学生数数,进而学习1~5这几个数字。在观察插图时,我尽量引导小朋友们有序的数数,进而感知1到5的数序。因为给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考空间,孩子们观察的都特别仔细,有些我都没有发现,比如:数"1"时,有人数出一只大象,这并不奇怪,可之后孩子们的一些细致的发现让我很高兴也很意外。一片绿草地、一位女老师、一个扎两个小辫的女孩儿、一只黄颜色的小鸟等等;在数"3"时,又有惊喜:加上老师,共有三位女性,在书的第十五页上有三朵白云等等,孩子们精彩的回答和发现让我感慨不已。

  当然在教学中难免有一些失误,在两个班级的对比中,做到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还是不少。如:对课堂整体把握能力不够,有时因为练习而完成不了课时计划;有些课堂问题由于我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大费周张的去讲解,结果小朋友们已经会了。还有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有些课后练习题,不理解编者的意图,讲解不到位。

  诚如白纸般的孩子们,在教学的道路上我还会遇到不少的磕磕碰碰,但我愿意在实践中跟可爱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2

  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时,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在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加强对算理的深刻理解。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找“生活中的数”和“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的练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通过表述,把知识形象化,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所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练习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摆圆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轻轻松松巩固了1—5的数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3

  下面,是我在上《1~5的认识》时,一学生创造火花绽放瞬间的片断,在此展示给各位同仁,望赐教。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幅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4~15页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出数量分别是1、2、3、4、5的事物吗?

  生(很快地):图上有1头大象、1个太阳;2只河马、2棵大树、2个树桩、2个书包、2个女生、2个男生;3只长颈鹿、3只山羊;4只小鸟、4个小朋友、4朵云;5个人、5朵小花等。

  师: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一下子找出了这么多!请再仔细观察,看谁还能发现数量是5的事物?

  生(互相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正在茫然之时,梦妮欣喜地站起来向我报告:“老师,我还发现图上一共有5种动物。”

  师(非常兴奋):这可是个伟大的发现呀,我们一起来跟着梦妮同学数数看,好不好?

  众生:跟着梦妮一起数着。大象、河马、长颈鹿、山羊、小鸟。果真是5种动物啊!同学们高兴极了。一下子把赞赏的目光都投向了她。我激动地对她说:“你真是个数学小发明家,连老师没看出来的你都发现了。”整个课堂也在这里被推向了高潮。

  下课后,我迫不及待地向同组其余三位老师汇报这一发现。她们奇怪地对我说:“你班上的学生咋这聪明呢?我们怎么就没有同学想到‘一共有5种动物’呢”?老师们不经意地回答却引起了我的思考。

  课后反思:荷兰学者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实学生的`“再创造”并不像科学家那样是“真创造”,而是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明或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有老师经常抱怨学生没有创新,其实那是我们的错误。

  难道真是我的学生更聪明吗?当然不是。应该说同龄的孩子在思考水准上都比较接近,就看老师在课中如何组织引导而已。这节课中,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数数,相对来说知识比较简单。所以在他们直观地看出了每种事物的数量后,我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对图中隐藏的“5种动物”这个数量进行了再次挖掘。个人认为,像文中这个孩子的想法在课中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她想到了其他同学都没能找到的答案。也许在大人眼里,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内容,可是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数量是5的,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也得到了我毫不吝啬的夸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给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落实“双基”,提高教学效率,一般老师课前都有思考。但如何把数学的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课中老师的有效引领了。我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贵在方法的引导。只要我们老师能认真备好每节课,把每节课中本应出现的创新及生成预设到,也许每节课就不会因为学生没有创新而抱怨和烦恼了。

  细想这个“奇迹”的出现,回味老师们平时的抱怨,我体会到“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深刻意蕴。是啊,如果我们在课前能认真领悟一下教材的编排意图,如果我们能在课中有效地把握让学生探究的数学活动时间,如果我们能抛弃孩子还小不会创新、教的知识太简单不需要提前阅读教材这些老套的理念,我相信,无数瞬间的创新会陪着我们愉快地走过每一节数学课,并留给我们美好的回味。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4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小游戏,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种树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习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习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习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着: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效益不高?为什么学生学习热情不浓?为什么课时计划没有完成?之所以拖堂,我觉得主要归咎对学生有时估计过高,有时又估计太低,知识结构前后的联系也了解不够,用一种想当然的想法要求学生。看来,有效教学真的需要我不断地去深钻教材,尤其是了解学生,同时还得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技能。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5

  1—5的认识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入学前,学生对1~5的数大多已经会读、会认、会写了,但是对于1~5的书写还不是那么规范。同时,学生对于数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数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时,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感,并能规范地书写1~5这五个数字。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积极地进行思考,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创设情境,增强数学课堂魅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上课时,我就以朋友帮助朋友的活动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小学一年级阶段,学习准备期的数学教学,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本课时,我说的是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善待小动物,通过让小朋友看课本上野生动物的情境图,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们喜欢哪一种?数出你们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的小圆片表示出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顺利开展15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数学课堂动起来

  让学生做出数学的精彩,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数学课堂生动化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操作与实践,探索与发现是理解数学是重要条件,要使学生不是记数学、背数学,而是在活动中探索、活动中发现、活动中发展,那么数学课堂活动化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体现出其必要性。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摆小棒,摆圆片,猜点子图的游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体验,真正体会15的基本含义和数序,符合了一年级小朋友以游戏为主的学习特点,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现实生活。

  学生在整堂课堂中反应积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不错,但在这个忙碌的一周教学工作中,我可能没有将很多问题考虑细致,还是忽略了一些小朋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所有的小朋友全都互动起来。作为老师还应更关注群体教学环境下的个别学生,克服这些学生为活动而活动,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6

  学生对《1—5的认识》在学前和“数一数”的教学中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教学时着重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的素材。在新授课时,课件出示“科技馆”主题图,先让学生自由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量各是多少?又引导学生按从少到多的顺序观察,进行数数强化练习。最后又把这些数量的物和人抽象成数字。

  由于孩子刚入学,倾听习惯很差,如果让他们摆学具,很多孩子会把学具当成玩具玩个不停,所以我没有让孩子们准备学具(配套的学具还没有来),而是让他们数笔袋里的铅笔橡皮。等孩子们比较会听课了,能坐住了,再逐渐训练他们动手操作学具。

  写数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还会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错,手指也不灵活。所以教学书写1—5时,我先在黑板上范写,边写边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清每个字起笔、运笔、收笔的位置,告诉孩子们1写得要直直的,2、3、5写得要“圆圆满满”才美观,让学生用手指和我一起书空练习,然后再让他们在书上描红,要求他们描的不要出格,比一比谁描的和书上印的一模一样,然后再让孩子在田字格本上练写。这样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规则写数字,使他们知道一个数字如何布局,如何书写美观、漂亮。教学时我还注意关注孩子们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我看到大部分孩子在田字格作业本上写的数字都非常漂亮,我在巡视指导时及时发给他们“小贴画”进行奖励,孩子们为了得到奖励写得更认真了。

  本节课的教学不足之处是大部分学生不能把图上的事物完整的说出来,每次只说一种,语句还不够完整,因此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训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