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老师这儿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的都是红球,如果让你任意摸一个,会摸出白球吗?
生:不可能。
师:老师在袋子里又放入一些黄球。这时候会摸出白球吗?可能摸到什么球?
生: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也猜测得非常正确。像这样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到。
今天我在二班讲了《统计与可能性》一节,这是作为平行班的第二节课,也是在上完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作出改进之后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来自主探索教学内容,从而主动发现统计规律。
记得第一次在一班上这节课的时候,由于事先对学生特点不了解,所以在教学时没有充分估计到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致于在课堂教学时出现时间不够用,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这节课后,听课的老师细心地帮我评讲了这堂课,指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板书、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等,而且也就这些问题积极地帮我想解决的方法,这对我接下来进行平行班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第二次讲这节课的时候,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摸球环节用时过多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对策:首先,在摸球游戏之前,明确摸球游戏的规则;其次,让学生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即小组长负责记录数据,剩下的三个同学依次连续摸10次;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在全班8个小组中取完成最快的前五个小组的成绩。这样一来,学生任务明确,在游戏的过程中各有分工、各负其责,因此整个过程很顺利,全班八个小组都按时完成了任务,而且好几个小组提前就完成了。由于学生提高了做游戏的效率,整个课堂教学在时间安排上就显得比较充裕,从而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我自我感觉这堂课上的还可以的时候,评课老师的一席话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在解决了课堂时间不够用的问题的同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当速度快的小组提前完成任务的时候,学生只是单纯的在举着手等着其他小组的同学,而白白的浪费了这段时间,致使教学出现了空当。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要顾及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特点来设置分层的教学任务,以便从不同层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我觉得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和加强的,教学应该分层次,应该因材施教,应该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在不同层面的优势,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统计与可能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教学中也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和感悟。
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基于这点,本人创设了让学生摸各种不同颜色的小球的活动,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不确定及确定现象的体验。如在理解“不可能”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摸球,在几个学生试摸之后,都不能中奖,学生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那么多的同学摸过后,居然没一个能中奖?由于疑问而引发思考,并作出猜测和推理,原来箱子里根本就没有白色的球。在此基础上,再打开箱子让学生观察,从而验证自己的推想。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在教学实践中,理解“不可能”这个概念时,教师只让三个学生进行试摸,马上就得出“不可能中奖”这个结论过于仓促,以致班上还有个别孩子心存疑惑,这个环节应该给多数学生提供试摸的机会,然后再产生疑问。在体验“可能中奖”这个环节,教师对于课前需要准备的奖品未作研究,导致摸奖时出现奖品不够,然后很生硬地把学生的兴致和注意力拉到下一个环节,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在具体的试验与操作活动中往往对游戏本身更感兴趣。这个单元的学习有很多是通过游戏来完成的,比如书上安排了“转盘”,“掷色子”,“抽卡片”,等游戏活动,设计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测―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这样可以丰富学生对事物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直观体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学生首先猜测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最初猜测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也让他们参与领悟事物发生的概率,并修正自己错误的猜测。我也在课堂上运用了这些游戏,但总感觉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高涨是来源与游戏本身的乐趣和刺激,党他们的忘乎所以的呼喊着所想要的结果时,却忽略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这种新奇的过程中体会可能性,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情绪,我只好间歇性的透露知识,我告诉他们,每一个游戏的开展是有目的,透着神秘感,学生似乎才能放正自己的心态。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我在“可能性”一课中,设计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比如:袋子里装的是5个红球5个黄球,猜猜摸到哪种球。学生通过猜测,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接着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可能性。这种结论的获得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积极动脑研究所得的,这样比起教师直接单纯地给出一个结论要重要得多。在新课设计过程中,我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也是学生特别感受兴趣的事情,而这种现象又和可能性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课题引入后,,我就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让学生亲自参与抽奖活动,在摸球中发现两个抽奖箱,一个摸出的都是黄球,一个摸出的都不是黄球,学生对抽奖箱产生了“怀疑”,从而积累到关于预测可能性的经验。同时,学生在摸球、猜测中对可能性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可能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节课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摸球,先让学生预测摸出的球一定是黄色吗?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摸出的结果,然后让学生亲自摸一摸,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第二个活动是说一说,出示袋子里已装好的球,让学生说一说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第三个活动是抛硬币,让学生猜一猜朝上的一面是正面还是反面,切实感受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第四个活动是根据要求往口袋里放球,老师先让学生试着判断“要想达到预期结果,每次口袋里应该放什么颜色的球”。再让学生实践操作体验各自的想法。通过这样的四次活动,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
3、注重思维拓展,体验成功。在练习设计中,通过课件中准备的身边的一些现象,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使学生在“做一做”中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培养了学生倾听意见,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更增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事物很多与数学有关,学习用数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还培养了学生怎样用数学去分析问题,使学生懂得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事物。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在课堂中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让小组合作,让多媒体教学手段真正的用到实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执教的班级是二年级一班,学生比较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探索,课堂活动兴致较高,部分学生对可能性已有一定的认识。我创设了父亲节给父亲选礼物遇到难题,最后用抛硬币的方法来解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学习趣味,提高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努力探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愉悦。
但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有小部分孩子参与游戏环节的机会较少,没有关注到全体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面向全体,关注所有的孩子,提高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
《可能性》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尤其在千变万化的世间事中,这是数学一个分支概率论要研究的问题。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
《可能性》这一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说出一些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现实情境,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节课一开始,设计了一个红色乒乓球和一个白色乒乓球放入黑色袋子里,让你摸一摸,它们的可能性相等这一场景引出课题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参加 摸扑克牌活动,学生感受可能性发生的机率。因为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不仅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感受,而且能领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反思:
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发现不够,得出的结论没有很好的让学生说出来,而是教师说的多。
改善:
应该开门见山直接从情景图导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争取时间;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教材分析:
《可能性的大小》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我通过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确定与不确定的现象。
二、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1、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设计中,不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导入新课,游戏活动结果浅而易见,便于学生回答问题,还捕捉了大量的“生活现象”,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2、课堂教学活动化。
本节课以活动贯穿始终,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体验与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同时,又让学生将活动中出现的现象及时抽象概括出来,上升为数学知识,体现了学生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学生学习自主化。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这节课的设计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每个环节中,都是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学生学得生动而充满活力,主动而富有个性。
尽管本节课比较成功,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说,在提出每个问题后应该多指名学生问一些为什么,又比如在一次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后教师没有及时总结出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再比如说没有总结出“一定”、“不可能”用来描述确定事件或现象,而“可能”用来描述不确定事件或现象等等。
“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在课堂中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让小组合作,让多媒体教学手段真正的用到实处,让课堂朴实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浮华。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思考,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多多地提出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不断的提升自己。谢谢!
《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也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从而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几种情况。
我的这一节课一开始,首先设计了一个“摸球”的游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极积性。第一步让学生从全部是白球的盒子摸球,这样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再提出一个问题:能摸出一个黄球吗?让学生试着摸一摸,结果学生发现是摸不到的。第二步让学生从装有白球和黄球的盒子里摸球,小组成员伦流摸,摸了以后又放回去,学生发现可能摸出两种颜色的球。这活动既简单又有趣,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学习内容上。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进行实验、比较、分析、猜想,使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尝到探索成功的乐趣,再让学生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然后说一说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全过程无处不是“可能性”的学习和判断,可以说活动贯穿全课,“可能性”也融贯全课。
本课教学,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只是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首先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界,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很多与数学有关,学习用数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由此而爱好数学。其次,培养学生怎样用数学去分析问题,使学生懂得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事物。这节课中,加强学生对随机事件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可能性”的判断和争辩等。从这节课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分析能力,而且还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基础。另外,学生在这节课中了解到操作、比较、猜想、实验、验证对认识事物、数学分析都有重要作用。所以这些,说明这样教学会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并聪明起:来。不足的是:学生对“一定”的含议了解得不是很好。因为有的同学这样写到:我的实验一定能成工。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属于[统计与概率]里中概率的起始知识之一,本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随机事件的可能发生的结果,并通过简单的试验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体会单次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进行运用。其中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数量越多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为对于这点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高于数学经验,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生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数量少的反而出现的次数多时,学生可能将生活经验与之相联系,产生认识的迷惘,一旦处理不好会使整节课陷入混乱状态。因此处理起来要慎之又慎,只要引导学生了解试验少的时候,试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测的可能性大小相符,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试验结果将越来越接近预测的可能性大小。
学情分析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构建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基本设想,打算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去“猜想——验证——感悟”,最终建立起高于生活的可能大小的认识。
从生活中来,就是尊重学生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猜球”的情境,勾起学生已有的对于“可能性大小”的认知,初步判断出“数量多的发生的可能性大,数量少的发生的可能性小”。
生活经验要通过验证才能上升到理论认识,而其中的“小概率”事件,是提升原有认知的关键之处。因此,我采用了4:2的比例放球,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组织小组摸球,比较、分析数据,体验概括出当摸球次数少时,是有可能发生小概率事件的,但当摸球次数越多原有猜想就越明显,从而使学生站在了数学的高度。最后,通过“摸奖”游戏,让学生体验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最终完成对“概率”的初步体验。
到生活中去,就是尊重数学的基本使命——去指导,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创设了“闯关游戏”,让数学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回归生活,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主动的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
1.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 通过体会单次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初步体会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3. 通过猜测验证感悟,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4.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简单的试验让学生感悟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情况,并能作出判断,进行描述与运用。
教学难点:当小概率时间发生时,如何抓住机会,引导学生知道“当试验少的时候结果可能与预测的可能性大小不相符,但当试验次数不断增加时,结果会越来越接近预测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入可能性大小
[课堂引入讲究快、趣,需要用最少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入课题。“猜球”引入可以既增加神秘感,引起兴趣。又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二、探讨可能性大小
1、小组合作验证猜测结果:[这一环节的随机性很强,到底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无法料定。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准备好比较合理的试验材料,布置好活动的具体要求。其次,就是预设好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备无患。不断地引导学生将猜想和试验结果相结合,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猜想的正确性。]
2、体验单次摸球的不确定性
[这样设计,可以加大全班学生参与面,激发兴趣,培养发散思维。除了可以体验单次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还可以体验到可能性大小中,质不变量变的情况。]
三、运用可能性大小
[这样设计,除了调节气氛,还可以预留悬念,为后面的思想教育打好基础。]
四、总结:
1、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下,我们终于闯过了三关。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和你的收获吗?
2、师小结出示:知识会带给我们智慧和力量,有了它我们人类才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有可能的变成很有可能。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把获取知识的可能性变为最大。加油吧!
[这样设计,既可以总领全课,又可以将收获延伸到知识之外。]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把9张数字卡片打乱顺序后摆在桌子上,随机抽取一张,抽到每张数字卡片的可能性都是1/9,而单数有1,3,5,7,9,共5个,所以抽到单数的可能性是5/9,同理,抽到双数的可能性是4/9。可见,这个游戏对小芳而言是不公平的。那么小芳一定会输吗?有的聪明的孩子马上想到:虽然游戏规则对小芳不利,但根据随机事件的特性,小概率事件也是会发生的,所以在一次试验中并不能断定小芳就一定会输,这里的可能性5/9和4/9都是一个理论值,是在大量重复试验下抽到单数和双数的频率的极限,只能说明小芳输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在该游戏大量重复进行试验时,这一点会表现得更明显。
因此,在独立的一次游戏中,小芳还是有可能获胜的。那怎样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呢?很多同学想到:可去掉一张单数卡片或再增加一张双数卡片,从而使得摸到单数和摸到双数的可能性都是1/2,就实现了游戏的公平。那是不是只有这种加卡片和减卡片的方法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9这九个数,发现5正处在中间位置,5前面的有4个数,后面也有4个数,聪明的孩子马上想到:如果摸到大于5的卡片小明赢,如果摸到小于5的卡片小芳赢,如果摸到卡片5游戏重来。通过这样一番思考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游戏公平性,加深了对可能性的理解,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1.一开课,通过学生的"摸球猜球"游戏,很容易就达到师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教会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新知做铺垫,起到"引路导航"的作用。
2.对儿童来说,动手收集数据的过程常常体现为令人愉快的游戏。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3.有了"可能性的大小"的初步知识,通过练习,加深了可能性大小的理解。从学生情感体验看,他们仍对小组合作的摸球游戏意犹未尽,再次摸球,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4.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可能性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从转盘游戏到摇奖设计,让学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
一、背景分析
“可能性的大小” 这一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概率知识内容,是课程改革后首次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06~107例3、例4、例5;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84、85页)出现的,从而相关的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以往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学思路大同小异,基本是通过“猜想—验证”这一模式来进行教学,主要是“猜想‘哪种颜色球多,摸到可能性就大’→验证‘果然如此’”,以此让学生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并且为了防止试验的意外,刻意回避小概率事件的发生,老师准备材料时特意让学生从“黑球9个、白球1个”这样特殊情况中摸球,以此来验证黑球多所以摸出来的黑球果然也多。
二、案例片断简述
[现象]真的意外吗?
老师在一个盒子里放入3个黄球和1个白球,问:如果连续摸10次,你觉得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1:7次摸到黄球,3次摸到白球。
生2:我猜是8次黄2次白。
生3:我觉得是9次黄1次白。……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猜?
生:因为盒子里黄球有3个,而白球只有1个,所以我觉得摸到黄球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猜得合理?(生齐喊:摸摸看!)
教师指名让一个学生上来摸,其他学生记录。最后,大大出乎意料,结果竟然是7白3黄。
教师非常尴尬……
[分析]实际上摸球意外结果的出现,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正是学生对于“可能性的大小”与“可能性”辩证理解的契机,难道这一结果真的大大出乎意料吗?--没有,从可能性的角度去看,这一问题是非常正常的,甚至于10次摸出来全部是黄的都有可能。试问:如果这10次摸出来结果真的是黄的要多,那么学生就验证了黄的摸出来可能性要大吗?学生就没有问题了?难道用摸10次的结果就能说明可能性的大小了吗?
[现象]“统计”是好办法吗?
1、教师在盒子中放入1个白球和3个黄球,请学生猜想一下,摸球10次的结果会是怎样?
2、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后问:要知道谁的猜测比较合理该怎么办?
3、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摸10次,请先摸好的组上台将数据填到汇总表中。
4、观察汇总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统计总数后你又发现了什么?
[分析]用全班汇总结果分析而把某一组出现的小概率事件掩盖起来,这样的教学表面看似乎没有了问题,学生不管摸出来情况怎样,只要最后一统计汇总,你的个别意外得服从全班统计的结果;但是从可能性的角度看还是存在摸出来白的反而多这种可能,这时老师该怎么办?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出现的偶然性现象的分析与研究,这对学生可能性以及大小的深入理解不能说是一大遗憾。
三、教学思考
1、“可能性的大小”能“猜想--验证”吗?
概率是一个既难教又难学的内容,毕竟因果关系更习惯,逻辑思维更清晰。对错误概念的研究显示,一些错误概念(如预言结果法:将概率很大等同于一定会发生,概率很小等同于一定不会发生,50%概率等同于“不知道”或“不能决定”。)都与因果思维有关,它们顽固而难以改变。
学习可能性的大小不宜简单地用解决确定性问题的“猜想-验证”模式教学,因为从理论上说,实际上黑球可能性大,所以摸出来的黑球要多,但实际上师生希望用有限的摸球次数球来验证是验证不出来的。
我的这节课是人教版第五册的内容《可能性》,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事情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了解有的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些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些是一定发生的。
这节课我想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玩中学的教学思想。
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我就安排非常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乐趣,同时也在学习知识。在这节课中,可以看到整节课学生几乎一直都是在玩,玩的非常开心,在玩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思考。虽然老师没有更多的讲解,但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却都达到了。
二、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始终。
在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节课中,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平时喜欢玩的扑克牌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紧接着又以平时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非常6+1中砸金蛋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猜宝盒的活动中体会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之后又让学生带着要求去摸球,进一步巩固对“一定”“不可能”“可能”的认识。
三、注意学以致用的思想。
学有用的数学是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孩子自觉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又选取了生活中的几件事让学生进行判断。
不足之处:
教学的梯度体现不明显。第2个游戏如果放在最后就会更好些,因为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本节课还有不足之处的是教师,可能是我的经验有限,应变能力较差,学生表现的那么好,老师表扬鼓励的话不到位,没有一份奖品奖励给他们,这也是我以后要学习和注意的地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本册教材第105页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这些现象。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用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放球、猜球一系列游戏活动及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一定”、“不可能”、“可能”的现象。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学概念
我在教学中重组教材,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球”游戏入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数学概念。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使“可能性”等抽象的数学概念易于被学生接受。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了“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事实。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三、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心情愉快。
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合作学习,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他们的合作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心情愉快,愿学、乐学,尝到成功的快乐,建立了自信心。
四、组织调控不到位
初次体验“猜球”和再次体验“摸球”这两环节因为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活动时间过长,从而使整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头重脚轻,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意义不大可以和第二环节合并改为师生互动,作为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不是教学重难点,时间安排上还可以紧凑些、如果能把更多时间放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大小这两个环节将会更为科学合理。
这节课我是通过猜想—验证—判断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确定的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也是学生特别感受兴趣的事情,而这种现象又和可能性的大小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让学生亲自参与抽奖活动,在摸球中发现摸出的红球比摸出的绿球次数多,对抽奖箱产生了“问题”,从而积累到关于预测可能性的经验。同时,学生在摸球、猜测中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大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多次的摸球环节。第一个摸球实验是让学生摸可能性不同的情况,学生操作后发现两种球个数不同时,哪种球多哪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就大。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我就更加大胆,整个实验过程都是通过学生自定标准,自行操作一步步完成的。学生在操作后进一步发现,两种球个数相同时,摸到的可能性也基本相同,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中运用数据分析,比较鉴别、汇总统计,设想判断等一系列方法,理解并体会到可能性大小是可以预测的。
生活中的推理》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之一。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的确定及其可能性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的事情,用“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的事情。下到英牙乡所执教的三年级班,学生比较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探索,对推理活动兴致较高,部分学生对简单的推理已具有一些自己的经验。我利用教材创设的淘气、笑笑、小明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境,组织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或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简明的表格记录法以及生动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初步掌握一定的推理方法,能比较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将推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努力探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愉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在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了推理,培养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基本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统计与概率中的可能性的内容,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在二年级时,学习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三年级学习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认识到可能性的大小与相关的条件有密切关系。(数量的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四年级学习等可能性。就是说游戏在什么情况下是公平的。五年级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刻画。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这部分知识教师可能涉及的较少。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就变得非常关键。
而本课时则是用数字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这对学生来说,十分抽象,难于理解。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是复习导入,揭示课题。通过复习“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物的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及等可能性,唤醒学生对可能性已有的认知,然后出示4个黄球,让学生体验可能性大小生成的过程,层层推进,并得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为0,一定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为1,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第二环节是探索交流、体验概率。首先出示3个黄球1个白球,先让学生猜测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然后通过开展摸球游戏,让学生体验到实际操作中当摸球次数足够多时,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来越接近四分之一,不一定刚好是四分之一。然后通过白球个数不变,黄球个数不断增加,让学生体会到摸到黄球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越来越接近1;通过黄球个数不变,白球个数不断增加,让学生体会到摸到黄球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越来越接近0。
第三环节拓展练习。第1题是基础练习,其中涉及到年月日的问题,思维含量比较高;第2题是拓展。先出示盒子中装有5个黄球,20个白球问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当学生答出摸到黄球的可能是五分之一时,我再追问,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一,是不是一定要放5个黄球,20个白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时自然而然得到黄球的个数占总个数的五分之一或总个数是黄球个数的倍都行,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并解决问题。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及各位专家的点评,收获颇多。
1、在课堂上组织活动是手段,体验感悟是目的。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没有开展摸球游戏(出示3个白球和1个黄球),因为考虑到实验的结果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不一定是四分之一,怕给自己的教学带来麻烦。通过蓝老师和两位教研员的指导,明白了学生是主体,只为自己的简单,不考虑学生的利益,这是不称职的老师。如果不开展摸球游戏,只停留在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是白球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只是让学生用分数的意义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数学味淡了,深刻性不够了。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探讨让学生明白实际摸球活动中记录的数据和标准概率四分之一是有差距的,并使学生明白当摸球的次数足够多时,摸到白球的的概率越来越接近四分之一,上升到理性认识可能性的高度。
2、用简单的材料上富有思考的课。看到好的材料就想用上去,但是事实并不是材料越多越好,一个材料可以落实的任务不要用多个材料去呈现。
3、数学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幽默风趣大气是我努力的方向,评价语过于单一,枯燥,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人生格言名人名言
关于安全协议合同模板合集9篇
生活名言名句集锦54条
精选生活的名言集锦86句
高三英语教师教学反思
有关找规律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五篇)
妈妈的歌的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草原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班教学反思汇编十五篇)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景阳冈教学反思十五篇)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英语课堂教学反思范文(通用9篇)
拼音bpmf教学反思范文
课文我选我教学反思
中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注意交通安全
认识钟表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五篇)
月球之谜教学工作反思
骆驼和羊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伤仲永语文教学反思
花钟教学反思(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