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单位教学反思

李盛老师

  分数单位教学反思1

  分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还受一定的限制。另外,学生的思维可能也受“比较整数大小”方法的阻碍,因此,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学生出错的机率可能会高一些。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课前,先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纸或一张正方形纸。

  一、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长方形纸或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然后再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涂上不同的颜色;再折出它的八分之一,并涂上不同的颜色。仔细观察涂色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即1/2,1/4,1/8谁大谁小?)启发学生思维,如果继续对折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同桌交流想法。汇报想法。孩子们都能理解,同一张纸,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这是一种成倍缩小的情况,为了避免给孩子们造成知识上的误导。接着,可以用课件让生观察,同样大小的图形,平均分得份数不一样,每一份的大小就不一样,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不是成倍缩小的情况)。如果学生问: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纸?可以启发学生想,在比较物体的大小、长度、轻重时,这些物体必须在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比较呢?这时学生定会恍然大悟(必须在统一单位的情况下)。

  二、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情况:

  这种情况孩子容易理解,直接引导孩子观察图形,他们从图中的涂色部分一眼就能看出谁大谁小,因此,不用把重点放在这种情况上。

  最后可以把两种情况对比,概括总结方法。

  这样处理教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掌握起来也较轻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认识。

  分数单位教学反思2

  今天这节课讲的内容是分数单位和组成,由于在四年级学过一些关于分数有关的知识,所以整个课堂我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去发挥。

  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不仅在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堂课的所有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创造的空间,让课堂充满智慧。《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就是要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知识的创新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尽可能地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如分小组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通过操作,讨论去理解分数的单位和组成。

  这节课,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要求,而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收获同学交流,也许这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原因之一,也正是体现了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还有一种尊重的快乐,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课堂。

  分数单位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较分数大小的学习,在比较分数的过程中也更进一步的巩固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能用符号表示一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我的整节课就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设计和教学,现反思如下:

  (一)创设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上课前五分钟,我就设法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先让学生进行玩转盘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猜测、参与、观察、发现、感知中初步领悟到同分母分数比较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样的引入和新授知识就生动、形象、自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知很好的结合起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心理准备。学生还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实践活动,发现了分数,并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材料,学生用自己的成果解决自己的问题。

  (二)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和氛围。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得到了许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还在实践中得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如:在让学生完成课本58页“试一试”中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时,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发现这一组图形可以用3/8>1/8来表示,此时,我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引导学生再试一试还能不能找到另外的分数比较大小呢?学生恍然大悟,立刻发现还可以用不涂颜色的5/8和7/8来比较大小。这使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在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折出几分之一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分子都是1的分数。然后由学生自己选择一组分数进行比较。之后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选择多组分数比较大小并记录下来,课堂开放、热烈,有的小组还找到5组分数之多,这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1/2和1/4的比较,而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对教材进行了拓展性的应用。学生小组合作比较出了许多组分数,从中更好,更快,更准确的发现并总结出比较分数的方法,即比较的两个物体都要一样大,在分母或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仅让学生理清了知识的结构,而且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促进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