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与学生共同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这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已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而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与其大同小异。所以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小组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通过学生的预测、观察,发现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以及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方面:
一、精选素材,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
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因此,我在设计的时候特别注重统计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选取学生身边的、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感受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备课中我发现教材中的例1是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考虑到与我们学生的实际不相符,于是我尝试进行了改变,用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来代替例1,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所以我在创设情景这一环节中,利用奥运会的相关知识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加强联系,了解不同统计图特点
统计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强统计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一是在有效迁移中引入。我首先出示了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统计表,让学生自己绘制条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一定的信息,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接着直接出示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明确课题)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引出折线统计图,加强了两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二是在充分比较中发现。引导学生对两种不同的统计图进行充分的比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比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关注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是思维的艺术和体操。”一堂缺少思维的数学课,即使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再默契,也算不上一堂好课。因此,我重新选择了学习材料,力求让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不同的收获,能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首先,老师出示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小组交流作图方法,而不是由教师直接教给学生作图方法,这样的设计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实践、阐述理由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他们活跃的思维,凸显了个性。其次,在给出两个身高统计表后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时,学生联系实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判断,并在这样的对比中,更深地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最后,在想象某位学生的身高统计图的折线发展趋势时,学生想到了成年后身高折线的变化趋势,培养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大课堂的数学教学观。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旧代新,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学生在制图的过程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后面的概括也变得较为仓促。个别学生出现了制图不完整、忘记标明数据等情况,这都是被忽略的。课中我还安排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的欣赏,由于时间不足,也没有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语言启发性不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 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提供了2000年月平均气温的记录,但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他们已经上六年级了,几年来,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了学校的发展和进步,而学校几年来的一些事情变化的数据也很好调查和搜集,而这些数据既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呈现,也可以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这是非常好的素材。所以我在学生绘制完条形统计图之后,把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到了另外的世界,“这样的数据还可以用别的形式统计图呈现吗?”使学生打开思路,展开联想,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讨折线统计图的欲望。
(二)在探索中绘制折线统计图
当有人想到了折线统计图时,我有意让学生猜测和试画折线的样子,再给学生出示股票行情或其他事情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所感知,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奠定知识基础。再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折线统计图。
接着,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正确分析,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让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并初步掌握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增减变化趋势。我在教学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情境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用两个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这一个情境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绘制一个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知识,然后出示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从而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并且强调读统计对象和项目、读点、读线和读整体趋势四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读点又从直观读与坐标读两个层次进行;读线不仅从线读出数量的增减,而且从线的平陡读出数量增减的快慢;不仅关注线的局部,而且关注线的整体发展趋势,这样完整的解读了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
二、体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在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中同样可以体现,只是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这一特点?比较重视让学生经历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演化过程,且采取加强对比的策略解决它。通过出示两幅图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当然,从数学的现实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条形统计图都可以用折线表示,所以在通过练习初步建立折线统计图的表象后,安排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统计图的讨论与练习,使学生在思辩中明晰两种形式的统计图各自的作用,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更明确的认识。
三、体会统计意义和作用
新课标提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本节涉及这样的例题是小明的身高情况、某病人的体温图,这些题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统计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经历一个调查统计的过程,并讨论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呈现,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和应用。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是教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统计的知识。
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所以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并不困难。本教案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强调的是用折线统计图比统计表来统计方法要优越,这对于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十分重要。
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独立动手画图,并进行适当的计解和点评,不仅可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折线统计图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该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折线统计图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统计图奠定基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成功之处:
1、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德育渗透潜移默化。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了教材的预设,播放了“上海世博会宣传片”和“某地年汛情报道”两个视频,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情境,我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及抗洪抢险取得胜利,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操,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强大。
2、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体现。
在“议一议”这个环节,把前面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各部分的名称,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让学生在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既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又巩固了所学的新知。本节课,通过电脑媒体提供大量的能主动探索的、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能体验感悟的素材,使学生在用眼观察、动口交流、动脑思考的主动性的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中,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发展了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的能力。
3、注重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使他们能可持续发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读“某地年8月1日至8月6日水位变化统计图”时,先让学生认真读图,交流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学生一般都能获得一些直接信息,能看出图上各点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这是表面的信息。紧接着让学生思考:从这些数据组成的折线统计图中,我们还能获得什么信息呢?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水位是在变化着的,水位从几日到几日是上升的?水位从几日开始下降?这些信息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观察、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关于动物领养协议书
CCTV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范文(精选32篇)
开学第一课教案模板七篇
供热委托运营管理的协议书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的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五年级上册暮江吟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读书郎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草原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班教学反思汇编十五篇)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景阳冈教学反思十五篇)
北京亮起来了课文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通用六篇)
四年级火烧云优秀教学反思(通用六篇)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范文
泊船瓜洲语文教学反思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课后教学反思(通用9篇)
大班春天来了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我们的校园教学反思
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