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反思十五篇)

莉落老师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

  好多孩子运用在做“有趣的半圆形”时学过的将一个圆形对折的方法用彩色的卡纸做出了会摇的半圆形,但再怎么办他们就不知道了。我适时地引导他们:有哪些会摇的东西象半圆形?这一下子,孩子们有办法了,通过改造与加工,骑着小人的小木马、露出半个婴儿头的小摇篮……这些会摇的玩具真不比商店里的玩具差!我用纸条折出了一个半圆形,贴上马头,再做了一个小人贴上,也做了一个会摇的小木马,请学生玩一玩。

  结果他们发现:怎么这个小木马光倒呀?“是呀,谁来帮帮老师?”我想他们求助。通过讨论与试验,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重心问题:在半圆的圆弧里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放上一块橡皮,用双面胶固定,小木马终于在一定的范围内摇来摇去了。聪明的孩子们又把这种方法用来为蛋壳不倒翁等自制会摇的玩具的设置重心。“我们的玩具都能‘听话’的摇了!”成功的喜悦绽放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在这一节课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而且这种贯彻是无痕的,是学生自己要求的。通过近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学生们已经适应了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式,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我希望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持续的兴趣,希望他们这一代人能够充满创造热情的走向人生之路。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2

  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一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实物情况,说说树是什么样子的,它会长哪些叶子,你想把你的名字挂在上面吗,怎么挂?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制做好了以后,我让学生思考叶子应挂在什么地方,请他们发挥想像力想想树的结构。问他们如何画出来美丽的大树?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将好几种方案都列了出来,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来。树做好后,我们又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树叶了。这些作业,所花的时间不多,但都是跟现实有关的事物,在学习的同时也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迷雾,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叫他们都把自己名字挂上去,有童趣一点的语言,原来以为相互认识会很麻烦,但我的顾虑却是多余的了,一堂课,既轻松快乐又严谨地完成了,同学们很快教到了新朋友。

  二、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三、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三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戏曲人物面具”方面的训练,我们南方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我给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我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最后,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成果再现。

  比如绘画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想象通过绘画或手工的形式完成,虽比不上那些成年人的作品老练、精致,但他们在这其中会得到很大收获,如自信心、动手动脑能力、鉴赏能力……眼、脑、手协调合作的训练,加之使学生不断完成具有创意、新颖的作品时,就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3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

  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

  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同时,教学形式更加开放了。但是,我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真正落实“有效教学、主动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1、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

  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

  2、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3、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二,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可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一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实物情况,说说树是什么样子的,它会长哪些叶子,你想把你的名字挂在上面吗,怎么挂?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制做好了以后,我让学生思考叶子应挂在什么地方,请他们发挥想像力想想树的结构。问他们如何画出来美丽的大树?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将好几种方案都列了出来,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来。树做好后,我们又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树叶了。这些作业,所花的时间不多,但都是跟现实有关的事物,在学习的同时也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迷雾,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叫他们都把自己名字挂上去,有童趣一点的语言,原来以为相互认识会很麻烦,但我的顾虑却是多余的了,一堂课,既轻松快乐又严谨地完成了,同学们很快教到了新朋友。

  二、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4

  作为美术特色课——剪纸课程,我和孩子们于本周刚刚结束了一学期的剪纸学习,作为老师,应该沉淀下来,全面认真反思课程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总结教和学应该发扬和改进的方面。

  一.技法

  扎扎实实练技法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虽然孩子们难免会感到枯燥,但技法是学剪纸的大前提,所以,本学期在教学中不间断地,练习剪纸中基本纹样的剪制方法,收效显著,学生对剪刀、纸和手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已经掌握的很好,较学期初对剪刀的陌生感,到学期末顺利完成自己作品,成果显著。在下学期,技法的持续练习也是不可或缺的,技法本身就是熟能生巧的,为了不使学生感到乏味,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加入小游戏,提高练习兴趣度。

  二.题材

  技法最终都要运用到剪纸作品中呈现出来,那么选材就很重要,题材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冬天到了,五角剪——雪花的剪纸学习,很受学生欢迎,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和学生聊天,发现他们喜欢动物,对动物形象也感兴趣,就加入“十二生肖”的主题学习。相反,对传统的剪纸题材,孩子们就反应平平,在剪纸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耐烦的情绪,从而变得较粗心。因此,下学期可以多搜集传统剪纸的故事,以故事导入,让学生了解传统剪纸的社会背景,纹样寓意,代入感强了兴趣点就高了,课堂效果也会好。所以,选材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现状和他们创作情绪的要求适时、灵活的进行改变,这样既贴近生活也便于他们发挥创造。

  三.构图

  学习剪纸,初期的临摹是少不了的,在熟悉剪纸的构图之后,就要慢慢引导学生如何自己设计剪纸的构图,处理虚实关系,分清楚阴刻和阳刻,但是在构图设计过程中,有一少部分学生往往不清楚何处留边,何处应该剪去。我总是找不到方法,如何把虚实关系讲得更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向其他老师请教过后,首先,可以让学生在样稿上用笔画出剪去的部分,打上叉号,并感受一下,再进行调整;或者运用点钱面的知识,保留线就去掉面,保留面就去掉线,二者结合起来,多练习就会孰能手巧。功在平时,还是要多学习,才能找到更多的教授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工具

  剪纸时除了用剪刀剪以外,刻刀的使用也不容忽视,在作品细小的部位利用刻刀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入了刀刻教法,指导学生灵活的使用刻刀。在下学期,还可以尝试用其它的方法来完成作品,例如手撕等方式,同样也能产生丰富的画面效果。另外,对于剪纸教学,不一定要求每人完成一件作品,下学期,可以尝试让小组内两人合作或多人合作,用剪纸拼出更新颖、有趣的作品。

  五、安全

  学习剪纸,安全保障是首位的,因为每节课都由老师分发工具,并明确要求使用剪刀、刻刀的安全性,所以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规范地小心使用剪刀,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安全隐患还是存在的,上课过程中,难免会兼顾不到班上的所有学生使用工具的情况,所以,下学期,还应分小组制定安全监督员,确保剪纸课的安全性。

  最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加以指导,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所以,还是要多参与到学生中去,在剪纸教学和学生合作又分工,同时通过对他们创作的指导,了解他们的喜好、兴趣、思想,更进一步地做到高效的剪纸课堂。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5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依赖有限的教学资源把美术知识和图片资料传授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及其有限的。而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美术教学,可以借助网上大量的教学资源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在教学《陶艺》(一)这一课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有趣的陶瓷艺术,多途径收集图片、光盘、实物等资料,教师则查阅相关网页,下载有关罐和壶的教学信息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网上进行欣赏。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来说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对学生来说,丰富了欣赏内容,增加了欣赏兴趣,培养了欣赏能力,激发了创作欲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以罐和壶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网上进行研讨,这就更大大扩容了教学信息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对所获取信息的交往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6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陶艺系列的内容。

  无论你生活在南方还是北方、城市还是乡村,都会发现身边有一些历史悠久的老房子,它们可能是乡村的老戏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昔日大宅、名人故居,也可能就是你的老家。这些老房子有的是砖石结构,有的是土木结构,有平房、有楼台、有院落。它们都曾经辉煌,曾经人声鼎沸,曾经有着美丽的装饰,曾经热闹温馨。它们有些虽然出自乡村工匠的手,却代表着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区独特而精湛的工艺水平,蕴含着浓厚的地域文化,散发着淳厚的乡土气息,就像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悠悠的历史中感受着时代的进程。这些老房子是我们难以忘怀的乡土瑰宝!

  引导学生发现老房子的美,用泥塑的方式制作老房子,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关注乡土文化,从不同风格的建筑中体味文化,同时也培养他们对建筑、家乡风貌、家乡历史文化的感情。也许,在他们略显稚拙的小手下,只能表现老房子的一隅,但是我们相信,源于创作中的感悟与关注,会对他们一生的审美产生影响。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7

  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六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天气情况,说说青蛙是因为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着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学生制做好了以后,我让学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请他们发挥想像力。问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将好几种方案都列了出来,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来。小青蛙做好后,我们又可以做其他要冬眠的动物了。这些作业,所花的时间不多,但都是跟现实有关的事物,在学习的同时也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迷雾,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叫他们都带领动物去冬眠,童趣一点的语言原来以为六年级学生难以接受,但我的顾虑却是多余的了,一堂课,既轻松快乐又严谨地完成了。

  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六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戏曲人物”方面的训练,我们南方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我给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我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8

  本学期我担任一至三年级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每周18课时,虽然很辛苦,但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与进步,我也就觉得欣慰和满足了。下面我针对一节课的教学作一下反思:

  《变脸的太阳》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的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这节课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兴趣出发,以快乐为主旨,让学生从听歌曲活动入手,观察太阳一天及四季大小与颜色的变化、听故事,再到感受画面的美,最后用自己的手创造出色彩艳丽、形象独特的太阳。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感知中发现太阳的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在活泼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新知。下面就从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贴近学生心灵式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下的教材呈现出的是一种更为“儿童”的文化,促进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教材的内容具有“童心”、“童趣”,学习内容更贴近儿童生活。作为教师,想真正走进儿童美术,就要有一颗“童心”,而且一年级学生正是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龄,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尤为重要。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学习的趣味性,让“乐学”理念充满课堂,将有趣的、学生喜欢的听歌曲活动融入导入环节。首先我播放一首《种太阳》的歌曲让学生来听,然后再由他们说说想种怎样的太阳,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始终贯穿整个导入环节,很自然地带学生走进美术活动,从而自然导入了本节课学习内容。在尝试环节我又让学生来听一听、看一看,探究太阳的形状与色彩,找一找、学一学,这一系列突出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活动更贴近一年级孩子充满好奇又用于探索的心理特点,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会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同时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二、从观察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只有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发展,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才会激起智慧的火花,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所以本节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他们观察、记忆日常生活中肉眼可见的太阳,欣赏科学家在太空拍摄的太阳,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启发学生在色彩上进行大胆表现,再通过讲故事、欣赏作品、教师示范,进一步启发学生在太阳的造型上进行创新,这一系列观察活动,都是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探究来完成的。学生眼中不仅闪烁着欣喜的光芒,还充满了智慧。通过观察学生们发现太阳的脸型、五官、光芒、色彩等都可以发生变化,这些新知的呈现都是通过学生体验来完成的,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不仅如此,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一直都在不停地从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就连最难的如何使画面构图饱满,也是通过学生合作探究集体完成而发现的,为今后的美术造型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很高,学习新知的同时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儿童是富于幻想的。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开头的歌曲《种太阳》,到欣赏绘画作品《太阳神鸟》、《太阳》,使学生通过对作品造型及色彩的欣赏,感受在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完美结合下产生的美,注重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大胆绘画,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效果还是不错的。通过让学生观察、体验、探究等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有些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背景创作不够丰富。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画的背景内容都比较简单,很少有平时生活的场景,整体感觉比较单一。

  二、加强美术课作业的讲评,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化,主动吸收学生参与,通过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创造性的时候,学习过程便充满美的魅力,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9

  在课堂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创作、表现自我的空间。不能总是让学生围着教师转,而是应让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顺着学生的思维去开导、指导、辅导,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尽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独立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教师也应因人而教、因思而导,分别根据不的同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辅导学生,去帮助学生拓宽想象空间。在指导他们如何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辅导他们完成构图,颜色搭配等,最后完成一件能充分表现学生自我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又要对学生服好务,这是一种传统观念的转变,是本人对教学活动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学生的知识增长了,说明我们的服务有了成果,这也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为达到以上目的,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藏书票创作活动,对培养孩子们的德育、美育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在读书的同时如何爱书、藏书,让他们学会亲手设计制作藏书票,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促进他们的学习,使其全面健康成长。

  经过教学实践,我把藏书票的设计与制作作为一个切入点,将其引入到了小学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美育、美学及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0

  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始终认为美术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使得美术课堂融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知识化于一体。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教材,把美术教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懂得将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6.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7.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8、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学生不仅拥有娴熟的美术技能与奇思妙想的综合美术动手能力。同时更要使学生拥有一颗纯美之心,在广阔的天空下,尽情地展现童真、童趣的身影。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1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结果发现,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而且对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体验、观察、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美术课程改革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美术创作活动提倡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点难度,问题应用一定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作性。第二,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第三,每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是保证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基础。第四、注意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评价,使小组间通过竞争共同得到提高的同时,个人及小组群体分享成功的快乐。第五、小组研讨的民主性、超越性是保证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

  合作学习需要改变传统的整齐、标准化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美术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表现风格多样的教学景观。座位排放是合作学习的教室物理环境,教师可根据各种美术创作活动的需要来合理设置座位。积极的相互依赖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差异,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群体,在生生互动中进行“帮扶”学习、互帮互学。合理的合作环境的营造,能使合作学习运作更加流畅、和谐、默契,合作的成果也会因此而水涨船高。

  我所在的学校实施的是大班额教学,学生人数在50———60入之间,应该说大班制不利于合作学习的组织。我在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采用四人一组的方式,即以上下两桌为单位,只要上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即节约时间,又方便灵活,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例如:我在上一年级《奇妙的撕纸添画》时,把上下两桌合为一组,推选出一位小组长。发给每组一张白纸:让孩子们把彩色纸随意撕后贴在白纸上,然后进行添画创作。并且告诉他们:每一张作品都应该有一个小故事。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分工合作,一边创作一边编故事,他们有的创作了《快乐的好朋友》,有的创作了《森林里真热闹》,有的创作了《有趣的海底世界》……最后,让组长把自己组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把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并且每一个任务都服从于小组即定的目标。个体与共同体的一致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分享到了个人与集体成功的快乐。

  总之,创作中的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敢于创新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健康心理得以发展;学生增强了交往,掌握了初步的社交能力;有效地激活了师生的创作激情,形成了愉快教学的良好氛围。

  对学生而言,未知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当学生对美术创作有了探索的欲望和探究的能力时,仅靠课内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的。此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探究的领域扩展到课外生活中。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新课程的美术创作教学,应是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课程内容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整合构建,才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深刻、牢固,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2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绘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在课堂中我学习运用一些有亲和力的语言、动作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完本课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在第一次上课时,虽然学生都能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学习,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但我总感觉课堂上少了些什么。课后反思发现,问题源于教师本身,一是教师的课堂气氛调控没有到位,教师的语言、神态均缺乏激励性。二是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因此课堂气氛就比较紧张、沉闷,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够主动,似乎在给教师“牵”着走。在继续进行教学时,我运用了如:举起大家勇敢的手、把掌声送给善于表达的他、你的理解连老师都自叹不如(竖起大拇指)、让我们更关注还没有发言的同学……等激励性的语言和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友好的、积极的氛围中进行,特别是听音乐画情感这一环节,学生的热情更是达到了极至,他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尽情发泄着自己的情感。从他们的脸上和作业中都流露出对学习的喜悦之情。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3

  《城市灵光》(湘教版)一课建立在广泛的美术文化背景之上,重在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课外调查实践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标志性建筑,并在此基础上自由、大胆地进行创作表现,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时我从欣赏繁华的香港夜景和雾色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导入,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文明气息,以及体验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体现的微妙关系。然后安排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或自己喜爱的建筑,从建筑的设计思想、风格特点、外形结构做简单的介绍,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最后从制作材料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生活中各种废弃物品来进行创作,渗透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以,美术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掌声教学反思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4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立足于低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学科知识上没有要求过高、过深,而是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形象思维、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学实施以中我学生玩吹泡泡游戏为学习导入,进行对圆形事物和常用色彩的学习。教师提示学生在玩吹泡泡时发现有什么奥秘,找一找泡泡的形状和色彩及飞在空中的感受。以吹泡泡的快乐感受为话题,进入泡泡形状与色彩知识及飞的感受讨论与学习。以体验拓印、画、撕贴泡泡的不同表现方式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任务,教师提示可采用哪些方式来表现泡泡,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创作泡泡飞呀飞这一课题。师生间互动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予以解决。教师适当进行示范,通过参与、讨论和示范,解决学生在创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游戏中,学生学习真正具有了学习主动性。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生动活泼的发展,一改以往课堂的沉闷与单调,到处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及喜悦。教师则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穿插其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参与学生的思考、参与学生的游戏,恰当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通过这节课,我得到的感悟是: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多渗透、多进行一些生活、社会的多样信息,让孩子们在我们的教育、引导下,用真心去感悟生活,用真情去表现生活,用全部的热情去拥抱生活!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5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