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文阅读教学这一模块的要求是: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学会解决阅读中的障碍、了解作品的社会影响等等。《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该诗叙述的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以白描手法刻画的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如何在本课教学中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这些要求,我的初步设想是让学生通过对本课诗句的理解,从中学习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通过对主题的理解,了解作品的社会影响。于是,本课教学围绕这个思想展开。
全篇教学安排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将学生不懂的字音、字义梳理通顺。这一课除了个别字音比较难懂之外,一些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课本的注释阅读去了解与掌握。在疏通的同时初步了解故事的梗概。
第二课时让学生通篇朗读,理出层次之后,再分角色朗读。虽然篇幅较长,但学生通过朗读加上老师对个别语段的点拨,学生基本可以弄懂文义。
第三课时是人物形象分析,达到揭示主题的目的。这节课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我的教学环节主要是:
首先让学生从全文中找出能表现刘兰芝人物形象的诗句,通过学生朗读初步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其次由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进而归纳出人物的形象,再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人物的悲剧结局。学生通过对文中诗句的分析,从不同侧面了解到文中人物的性格,勾画出人物的形象:从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做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些诗句中,学生看到了刘兰芝的美丽;从鸡鸣入鸡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这一诗句中,学生体会到了刘兰芝的勤劳能干;从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一诗句中,学生悟出了刘兰芝的聪明、知书达理;从勤心事公姥,好自相扶将、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念母劳家里,好自相扶将等诗句中,学生读出了刘兰芝的善良、懂礼;从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意,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等诗句中,学生品味出刘兰芝对待爱情的忠贞。学生对诗句进行以上的分析、思考,都能得出文章是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得出人物性格这样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造成刘兰芝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即使学生能够说出封建家长制是悲剧根源的话语,但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毕竟他们缺乏对当时生活与社会的体验。后来在学生的发言、教师的启发下,班里大多数同学逐渐都能够明白这一点。最后,让学生运用教师教的方法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学生通过练习,基本掌握了这个方法。
我在最后设计了一道开放式思考题:假如在今天,这个悲剧是否会发生?刚开始学生们无从答起。后来我启发到,假如你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办。有的男同学说,会做好母亲和妻子的工作。有的女同学说,我会努力让婆婆喜欢我。虽然学生的回答还很肤浅,离我预设的答案相差很远,但他们毕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他们还是有所收获的。
课后我反思:如果我的教学环节是引导学生对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等诗句的理解,再把学生引向对爱情的忠贞思考的问答,那么这堂课就会更加突出主题。一个爱情悲剧、一篇文学作品是可以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的讨论。语文新课标指出: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实质,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借以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在讲授《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我用了四课时,对这一首内容极为丰富的长诗,我采取了讲授法,从开头分析到结尾,基本上是一言堂,可说是无微不至的分析。大到整个故事的发展,小到刘兰芝“指如削葱根”的手是什么样儿的。学生听得很过瘾,我自己当时也认为讲解比较到位。但上过几天后,我却觉得这种上课方法很笨。
一,我只顾自己过嘴瘾,采取了大水漫灌的方法,没有注意课堂各个环节的设置,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达到启发的目的。
二、没有发动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当然这也可能有点儿不现实,因为学生除了图书馆,无处可去,就算能去,也仅是那么一点儿时间。然而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提前思考着,比如:刘兰芝和焦母为什么合不到一起?刘兰芝被休之前精心打扮有什么用意? 提前抛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嚼着,是能嚼出点什么东西来的。而我上这节课时,只是一味的喂。
三、给学生读的时间不长。诗歌教学,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首长诗,最好分分角色,找几段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看谁对人物把握得准,把握得真。先布置下任务,让学生课下练一练,这样学生就会熟悉课文。
四、一些与原有评价不同的观点没让学生展开讨论。如刘兰芝的“自请遣归”是真的吗?焦仲卿在婆媳之间充当了什么角色? 刘兰芝跳水之前为什么要脱鞋? 这三个问题,如果学生细心的再读课本,进行深入思考,会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即:一个颇有心计的刘兰芝,一个屡屡把事情搞坏的仲卿。
通过以上反思,我觉得如果再讲这首长诗,我应作如下调整:
1、课前布置任务,事先找几组学生,分好角色,课前练习,课上诵读。
2、课上抓几处地方重点讲解,不求面面俱到,要做到有取舍。
3、让学生从诗中找证据,自行研究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可让学生围绕“刘兰芝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吗?”展开讨论。还可让学生把焦仲卿和刘兄做一比较,把焦母和刘母做一比较。让学生明白:此诗中的冲突重点是性格冲突。
《孔雀东南飞》340多句、1700多字,诸多人物、诸多难点,短短的40分钟,怎样设计才更有效?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必须抓住一个点,以点带面,让教学突出实效。教学这堂课,我有很多感悟,于是写下这篇教学反思。
第一,以有效教学为前提,充分体现人文性的教学设计。 首先依据学情、文本特点、文本难、重点,我确定教学目标是 “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可是人物如此众多庞杂,分析了人物再去挖掘根源,既缺少章法,又容易让学生在繁琐的过程中失去兴趣。怎样让课堂既简洁有效,又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呢?鲁迅说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美好”与“撕毁”两个关键词,恰好切合了“鉴赏”与“挖掘”这两个目标,于是我设置了两个问题:这一悲剧中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它是如何被撕毁的?以此为切入点,带动学生走进整首诗。 怎样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同时,实现“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的学习目标?首先结合“美好”,引导学生概括得出:美好的事物是“美好的人”与“美好的爱情”,进而探讨美好在什么地方,在探讨的过程中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了;然后结合“撕毁”引导学生思考得
卿为牺牲品的封建礼教,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焦母、刘兄、焦仲卿三个人物形象也随之被活画出来。学生们兴致盎然,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他们时而沉浸于对兰芝由衷的赞美,时而澎湃于对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谴责,在爱与恨的交织里,不知不觉便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和对悲剧根源的挖掘。
第二,适当启发,适时点拨,教师成为课堂真正的引导者。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品味,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在探讨兰芝“美好的人”时,很多同学都以第九节为例,“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都认为兰芝长得很美。这时我提示学生,这段文字仅仅是为了表现兰芝长得很美吗?学生一听,马上进一步思考,通过探讨得出了兰芝“自尊高贵”的结论。应该说这是本诗的难点,而教师适时的点拨便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深入探求,而不仅仅是局限在表面。
再如,同学们在探讨焦刘二人的美好爱情时,都以诗歌的第十二节为例,“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我顺势引导学生:这首诗歌对爱情的描写有一些经典的段落,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大家看过《环珠格格》没有?那么大家是否记得紫薇的母亲让她给父亲带的那句话是什么?“蒲草纫如丝,磐石是不是无转移?”那一句台词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而今天我们在《孔雀东南飞》中看到了她的身影。下面我们一起诵读这个经典语段,感受一下这份世间最美的真情。我的这番引导果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都群情激昂地诵读这一文段。不过同学们的朗读还存在一定问题,于
是我加以引导,“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学生答“依依不舍”。我说既然依依不舍,那么读时应注意什么?生答语速放慢。于是重读之后,学生便知道应该把感情融入到诵读之中。之后,同学们在读到焦母和刘兄的语言时,我适时加以引导,同学们都注意到朗读的'语气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教师的作用不是“教”会学生怎样去读,而是“引导”学生去正确地读。
再如,探讨“是什么撕毁了这些美好的东西”时,同学们都迅速找到了焦母、刘兄两个封建家长,忽略了焦仲卿这一人物。于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以往的人教版《教师用书》中提到,“焦仲卿软弱无能,不敢直接反抗”,对此你怎样看?同学们发言很热烈,有赞同的,有反对的,在激烈的争辩后,大家慢慢达成了一致,焦仲卿不是不想反抗,他只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进而发掘到悲剧的深层根源
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是 “知识的化身”,更应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能力,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的前提。
热闹不是课堂的必需品,尤其当我们面对文化背景厚重、文化底蕴浓郁的作品时,教师应采用灵活适时的点评,对学生进行思维指导,引导学生睁开心灵的眼睛,去感受,去思索。苏轼写过这样的一首诗:“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子何不鸣?若言琴声在指头,何不于君指上听?”是啊,只有拨动心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引导学生用
心感受和思考文本,才能让他们真正走进人物的的内心世界,这是思考的过程,也是提升的过程。 这节课活泼热闹、笑声连连,课堂气氛与原本哀婉悲伤、凄切动人的主题并不和谐。问题出在哪儿?
在师生交流环节,很多学生用现代的理念阐述自己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因而引发了同学们及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如,在探讨焦仲卿是否性格软弱、缺乏反抗意识时,有位同学说:“妈妈养了我18年,而这个女人只跟了自己两三年,所以不能为了这个女人而伤害自己的妈妈。”这番话引发了哄堂大笑,我也笑得直不起腰。应该说,这个时候我失态了。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我应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正是这个在汉代社会至高无上的“孝”字禁锢了焦仲卿,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礼教对儒家子弟思想的禁锢。通过自己的点评适时将学生从自由的现代社会带回阴霾密布的两千年前,既让学生在当时当地感受悲剧的氛围,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精髓。
教师的职责就是用我们的语言去激荡学生思维的风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究竟该有怎样的模式?我们每个人都在尝试、在探索、在完善。“去粉饰,无卖弄”,追求课堂实效,回归本色教学,这才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教学反思
中班教学反思范文(通用五篇)
6的乘法口诀的个人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公司股东协议书四篇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教学反思
中班教学反思范文(通用五篇)
6的乘法口诀的个人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草原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班教学反思汇编十五篇)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景阳冈教学反思十五篇)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十五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通用7篇)
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煤气开关不乱动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春天的花园
祁黄羊教学反思范文(通用五篇)
静夜思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范文500字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十五篇)
百分数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