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范文(通用六篇)

刘莉莉老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注重学习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思考、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在这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的是学生的猜想?感知?体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的主动活动为主,在活动中深刻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在本节课的三个重要环节:理解面积的意义、比较面积的大小、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我分别通过活动体验、观察比较和猜想这三种主要的数学活动来学习这三方面的内容,起到很好的效果,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新理念。

  但这节课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1平方厘米的教学中,在学生猜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后,我出示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并快速地出示课件中“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接着马上就让学生想象用1平方厘米去测量桌面有什么感觉?学生是也可以马上想到1平方分米,但对于1平方分米的理解,学生还是凭着感觉在讲,而没有用对1平方厘米的感知来认识1平方分米,。这就是我在出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时,没有加以说明,没有让学生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使学生没有建立起“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回想试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由于对1平方厘米讲得比较清楚,学生就能很快得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在多次试教与正式上课后,我深刻体会到学生是“活”的。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2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德、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可是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生活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让学生充分的模手背、摸学习用品的面,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利用学生描出的各种平面图形,比较大小,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有大小;让学生用1平方米测量教室里的大黑板、教室门、大屏幕等的面积,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2.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学生在估一估、摸一摸、量一量、说一说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积的含义,认识了面积单位。例如,1平方米有多大,让学生先估计,后拿出1平方米的纸,估计它的边长是多少,再用尺量,最后概括出边长是1米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让学生想象1平方米有多大,发展空间观念,在联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解决这些面积单位,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践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构建出面积单位的概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3

  上周在学校开展的数学组青年教师教研课中,我执教了三年级的《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因为从教过三年级的数学,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准备起来不是那么的不知所措。“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学生获得了知识,而我丰富了人生的历练。并且其中夹杂着一点点的感受,在感受中我反思自己教学中所得、所失、所悟。

  三年级在小学属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这节课上下来,我相信有一些是比较成功的地方,比如孩子们活跃积极,整个课堂有序而活泼。但我要反思的更多的是这节课上不成功的环节。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须知道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前面的教学占了较多的时间,所以在后面教学面积单位认识的时候显得非常的单薄,只是浮云略水一般过了。并且因为前面环节的拖沓,使得周长和面积的精彩比较以及面积单位的应用与拓展没能通过练习体现出来,所以导致教学还是不能有效地落到实处。

  不管成功与失败,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节课。它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自己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悦!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4

  圣诞老人的礼物讲述了一位小女孩在圣诞节来临前,为了给因生病而头发掉光的妈妈买假发的事。圣诞节就要到了,小女孩看到了橱窗里漂亮的黄色假发,再联想到妈妈,便产生了给妈妈买假发的愿望。无奈自己的经济实力与假发的价格相去甚远,在叮咛老板为自己留下假发后,便想尽一切办法赚钱,结果只赚到了可怜的1、5元,抱着试探的心里来到商店,讲述自己的经历,老板却称假发已经卖了。读到此处,我们不禁同情起小女孩,憎恨起这位商店老板,但文章的结尾却出乎人的意料,细读之后,会发现圣诞老人就是这位大胡子老板。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情,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变化。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从具体的语句和朗读中感受陌生人之间、母女之间的可贵的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2、有感请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本节教案设计共6个环节。

  首先课题引入,本节课我直奔课题,齐读课题后问学生有什么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下一环节作准备,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其次,熟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所了解,整体把握。为精读课文作好铺垫。第三精读课文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分析人物内心的活动情况,此环节我不断的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积极的状态,不断去探索新知识,从而达到以情悟文的目的。回读课文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精读理解的基础上在读课文升华理解,明确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诞老人,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身边的人的帮助,使别人感到快乐。

  课后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教材、学生的情感作用,并注意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内驱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时时不忘情感熏陶,促使经久不衰的情感因素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生动活泼,充满活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5

  有人曾经说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数学教研中我执教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在这“遗憾的艺术”中,我也收获了不少,静下心来反思了课中的所得所失。

  一、成功之处:

  1、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形成概念的正确表象,借助表象才能进行正确判断和推理。为此,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如摸数学课本封面、桌面、手掌心的面,感知物体的表面,体验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学中应尽量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表面的大小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形象记忆,使学生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认识。

  3、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小笑话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大小的表象,也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不足之处

  1、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进行良好的组织与调控是我面临的一大考验。

  2、重点的知识点没有讲细、讲透,让学生带着很多疑问。只教授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内容太过单薄,应加强联系,多估一估。

  3、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

  4、这堂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快马加鞭往前赶,使一些活动缺乏实效。不管成功与失败,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节课。它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评价的语言,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悦!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6

  一节课下来,我有这样的几点思考与感悟:

  1、关于活动体验与意义建构。

  现代社会的变化已经使教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不在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并非是教师手把手的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在教学中,1平方厘米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在活动体验中,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学中先告知1平方厘米有多大,拿出1平方厘米的学具,看一看这个学具,想一想你身上或教室里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闭眼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同桌合作摆一摆信封上贴邮票处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体验,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发充分释放,积极活动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的概念。

  2、关于经历过程与重视结果。

  学习中,学习者往往对结论给予极大的关注,常常忽视事物产生的条件和变化的过程,常常是利用已知去演绎而缺少从已知迈入未知的意识,我们的课堂要引导学生关注过程,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去经历,去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这个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用多种方法比较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过程,初步感受到用小方块摆比较方便;第二层次,在交流中质疑讨论:为什么不选择圆形或三角形,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去思考作为比较标准,圆边是圆,不容易布满空间所以也不合适。三角形大小也不一样,形状不同无法比较。测量图形面积的大小选择正方形最合适。第三层次,比较两个图形有面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操作,质疑,讨论活动,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知识的形成过程,也体会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这样的学习过程,原比以前教学直接告诉学生选择正方形去摆更有价值。

  3、不足:

  在板书设计上,应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板书定义时学生受我横着写的影响,都用“和”来连接,故物体的表面与封闭图形分开两行写。

  教学面积单位时可以从1平方分米开始讲,因为1平方分米大一点,好讲一点,可以让学生摸一摸,感受一下。

  最后一道练习“一本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1()”学生怎么也说不出来,所以这时应稍微复习一下长度单位,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分别有多长。

  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学生有讲到用周长去比较面积,我只是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作出否定,回避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准备两个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直观看出面积不一样,所以不能利用周长比较面积的大小,并说明周长、面积是两个不用的概念,我们以后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