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的教学反思精选

刘莉莉老师

旋转的教学反思精选

  篇一、旋转的教学反思精选

  学习数学不单单是为了学数学,而且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旋转这种现象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如:风车、电风扇、行走的车轮等,所以在小学中,教师不仅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种数学思想渗透到生活中去,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平移和旋转的实质。同时也更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的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更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兴趣。

  一、在动手操作中,认识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在课中安排了“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提供了平台。

  三、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中我们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从而初步开成以简驭繁的思想。这样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我们明显感到学生爱学数学了,学习气氛也浓了,学习效果也好起来了,再一次证明了“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对平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90 度。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让孩子们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其次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最后画旋转图形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刚开始学生有点束手无策,我就从画图的工具,画图的步骤详详细细地进行指导,经过我的讲解和示范,孩子们基本上能够画出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学生自己体验到的,才是真实的,才是深刻的,别人无法代替。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吧!

  篇二、旋转的教学反思精选

  《图形的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的第一课时。在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换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看起来编排的比较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空间观念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要画出旋转90度后的图形,有些孩子想象不出根本无从下手。在课堂上怎样把这个知识点讲的更加简单通俗,学生易于理解一点。课前我认真看了教师用书,对教材还是进行了适当的处理,从课堂效果看,实现了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过程,有如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调整教材,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因为这一教学内容安排在第一单元,上课选择了四年级学生,因此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教材的呈现是通过钟面指针的旋转得出旋转的三要素,在探究“图形的旋转”的性质和特征时,直接呈现了组合图形的旋转。根据学情,本课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的改进,按照由线段旋转——————单个的简单图形旋转——————组合图形的旋转线索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从观察“指针从12到1”开始,如何描述指针的旋转呢?在交流中弄清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达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绕哪个点旋转”、“是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在认识图形旋转的性质和特征时,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即“单个三角形的旋转”和“风车的旋转”。“单个三角形的旋转”是由线段旋转到组合图形旋转的一个坡度,为学生的学习降低难度,也为后面画一个简单图形的旋转做好铺垫,突破画图这一难点。

  二、三次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非常重要,不但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的基础,也是为学生今后系统的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在图形的学习中,为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除了直观的观察,形成表象外,想象在图形教学中也非常重要。本堂课的教学,围绕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设计了三次想象。第一次是“想象一下,指针从3绕点o顺时针旋转90°指向几?”,学生想象指针旋转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第二次在组合图形的旋转操作之前进行有效的想象,“想一想: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后,每个三角形都转到了什么位置?”;第三次是在画出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之前进行想象,为学生提供画图的思路,“先想一想,三角形旋转后,每条边都转到什么位置了?你准备怎么画?”。三次想象表面看上去减慢了上课的节奏,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

  想象的时间,让学生想象出线段、三角形、风车的位置变化,扣住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建立了几何表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的生活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本堂课在导入部分以学生熟系的'《大风车》歌曲呈现,“风车是怎样运动的?”,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旋转,紧接着学生寻找“生活中你还见到这样的旋转现象吗?”,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回忆以前学习的知识,快速地将学生带入课堂。在认识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后,设计了“生活中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来的?”,欣赏由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的变化得到的漂亮的图案,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自己设计图案装点自己的生活,学生认识和体会数学内在的美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四、动手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具有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有效地培养每个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训练学生的智能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认识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很难独立的发现旋转的特征。教学时设计了两次同桌合作探究的活动。在探究单个简单图形旋转特征和性质时,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数一数等方法,解决“你是怎样判断三角形旋转的角度的?”在集体交流中初步感知三角形旋转后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图形的大小、形状没变。探究风车旋转(组合图形)时,“贴一贴”、“想一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图形旋转特征和性质。两次探究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每堂课都不会是完美的,总有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之处,比如作图环节,尽管有三角形旋转特征和性质的探索、有对应点知识补充,但仍有个别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另外还需要根据学情对教材有大胆的重组和设计。

  篇三、旋转的教学反思精选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第二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在这节课中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处理的比较到位:

  1、以游戏的方式引入课题,学生的兴趣很高。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学情把握充分,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三要素,增加了学生的成功感

  3、让学生始终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学习活动,是学生学的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兴奋。

  4、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与点播,注重引领学生认识和体会数学内在的美感。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

  但课后觉得还是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部分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对顺时针逆时针的理解还是很模糊,需要下来做个别辅导。其次教学语言不够规范,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