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先生和狼教学反思

黄飞老师

  东郭先生和狼教学反思1

  《东郭先生和狼》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学生也比较感兴趣。本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在课堂中学生始终读得津津有味。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关键语句,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从而懂得人物的品质,获得思想的启迪。

  在读到狼苦苦哀求东郭先生所说的话时,学生读得很不好,我便让他们抓住“慌慌张张”去想一想,你在慌慌张张的时候是怎么说话的,并提醒他们联系上下文,后面猎人快到了,狼会怎样哀求东郭先生。通过练习生活实际,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读东郭先生嘴里不住地骂着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东郭先生是如何想的?孩子们有的回答:“他一定出乎意料,没想到好心没好报。”

  有的回答:“他大惊失色,狼原来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正是因为这样,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得很投入,读得很有趣。他们的情感世界随着文本逐渐丰富。但是在课堂中,我也发现学生在概括表达的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练,往往不能抓住主干部分,常常描述性词语,人物的对话也穿插其中,我想这还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训练。帮助学生找准文章概括的重点要素,教给学生有效的概括方法。

  东郭先生和狼教学反思2

  第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我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以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起到引导和点拨作用。学生了解三个主要角色之间的关系后,我让学生用适当的词语概括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然后我请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分别在书上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相关的内容。学生的合作学习十分有成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学、合作能力,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学生主动地投入,诵读、圈划、讨论、质疑,用上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整个课堂气氛浓烈,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学生在这块大舞台上尽情展示。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极其重要。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有条理的,说话是有根据的。如学生找到狼抢在老农前说的话“……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为什么这几句话也能说明狼的狡猾?学生纷纷气愤地表示:狼是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东郭先生救了他,他还要吃掉东郭先生;明明是东郭先生问老农的话,应该老农来回答,但狼却抢先回答,不让老农说话,说明狼很狡猾;狼是自愿钻进口袋的,却说东郭先生要闷死他,还说他是坏人,应该吃掉,狼完全是在强词夺理,说明狼很狡猾。由此可见,学生已能结合狼的特点分析他的行为。

  第三、体会语音语调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学生最喜欢模仿狼的语气朗读,因为狼的语音语调最富有变化。学生的朗读绘声绘色。而东郭先生则相反,读时语速放慢,声音略微压低。我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到东郭先生的愚蠢,也清楚地认识了狼的狡猾和凶残,对揭示寓意起到了帮助作用。

  第四、新颖的回家作业,令学生拍手叫好。每天枯燥、乏味的作业,常常令同学们叫苦不迭。老师也天天埋头于“对”“错”之间。瞧:小练笔——东郭先生第二次遇到狼,他会怎么办?结果如何?续编故事。演一演——大家来当小导演和小演员,把故事排成课本剧。这样轻松愉快的作业,一下子令同学们欢声雀跃。 语文课堂教学本来就应是丰富的,多样的,富有变化的,只要抓住教材中的重难点作为教学的亮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一定能使教学创出新意。

  东郭先生和狼教学反思3

  试教过好几次,每次试教后都改了教案,以尽量让其简练通畅,能在35分钟之内呈现并收到较好效果。所幸,比较通畅地上完了,没有拖堂。

  准备教案的时候,我设计了两套教案。一套就是这次上课所使用的,以分析狼作为重点,另一套则是重点分析东郭先生来理清故事及其所呈现的道理。因为觉得后一套我比较难驾驭,似乎处理起来要更复杂些,我自己都觉得很繁琐,而前一套设计我自己的思路更清晰,处理起来也更简单些,我从试教起,就选了后一套设计。

  上下来觉得课堂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孩子积极性蛮高,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一些含有“狼”字的成语,通过学习课文,对狼的凶残、狡猾、卑鄙、忘恩负义、恩将仇报都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积累了这些可以涌来形容狼的词语。在练习说话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语言表达得到了训练。在对狼的语言分析中,学生对如何进行生动的语言描写有了一些体悟,并注意到语言描写的提示语,这对孩子的作文应该是有好处的。通过学习,孩子还明白并记住了一个道理:“绝不能可怜像狼一样的恶人,对他们讲仁慈。”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提醒他们注意提示语的变化的时候,教师应该把狼在说这句话的外部环境串起来说说,比如,猎人快追上这只狼了,狼慌慌张张地说——然后让孩子把狼说的话读出来,猎人越来越近了,狼很着急,说—— 猎人走了,听不到马蹄声了,狼在口袋里说——东郭先生把狼放了出来,狼伸伸腰,舔舔嘴,说——……此外,这节课可以说成功地把孩子带进了故事,但是,却还没有出得来。孩子还过多地沉在故事中,没有跳出故事来看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欣赏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精妙手法。学文和写作指导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我还注意到这节课的练习都是口头练习,没有笔头练习,没有很好地手脑结合,训练时也主要以想象说话为主,缺少对语文知识点的落实。而这一切,就差那么一点点,只要老师有这个清楚的意识,稍微提一提就可以了,而我没有清楚地意识和这样的打算,所以就差那么一点点。

  上完了这节课后,我还是没有完全放弃另一套设计。因为这个故事,如果从东郭先生的角度去分析的话,其实也蛮有意思的,再加上它本身很经典,小孩子也喜欢这个故事,所以课后,在一次晚管的时候,我提醒我的同学说,我们上课的时候主要是从狼的形象这方面来分析课文的,其实如果我们从东郭先生来分析课文的话,我们对这个故事还会有很多新的认识。于是我们开始来从东郭先生分析课文。首先,看东郭先生出场的简笔画:毛驴,一大袋子书,走在路上——读书人,而且是饱学之士。然后抓东郭先生的糊涂,学生一共找出了5 处见出东郭先生糊涂的地方,他们很兴奋,很投入,这结果大大超出我的期望。我突然灵光了,知道了如果从东郭先生入手来分析课文应该怎么去上了。而且我隐约感觉到如果这样去上的话,也许课堂会放得更开,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更能符合自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我希望再上的时候能尝试第二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