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多视角解读与反思论文

秦风学老师

试论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多视角解读与反思论文

  [论文摘要]以“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10+35”课堂时间模式以及独特的课堂设计为特点的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为我国当代课程改革指出一条奇行的道路。杜郎口中学立足于儿童本性,融合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育人观,使教育与环境、经济三者协调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论中教与学、学与思的矛盾关系。

  [论文关键词]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质量;杜郎口中学;改革模式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让人感到迷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育体制的冲突日益尖锐起来。杜郎口中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创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学习模式,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杜郎口中学作为一所乡村中学能够做到这样,这其中一定有着它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原则。

  一、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结构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面对自己学校发展的困境,杜郎口中学坚持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把课堂作为自己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善现有教学状况的主要阵地,以自主学习为导向,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教学模式改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三、三、六”保障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

  “三、三、六”是一种自主学习模式,也就是课堂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三大模块、和课堂教学六环节。

  三个特点就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整体性教学。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大容量的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活动多元化,每个学都能够参与进来并且体验团结的力量;快节奏的紧密时间围绕学习目标和任务安排让学生体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快乐。

  三大模块包括: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模块中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与交流,学生全员参与,考虑问题角度不同,带来了思维的碰撞,经过预习,他们明确了学习目标、了解了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展示模块通过展示预习的知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得到知识的延伸和成功的体验;反馈模块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尤其关注学困生,不让一个弱者掉队,点燃他们求知向上之火。

  六个环节包括: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预习情况;明确目标让学生有双锐利的眼睛,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中老师把学习任务平均分到每个小组,让学生体验团结的快乐;展示提升让学生对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讲解;穿插巩固让学生把自己小组没展示到的知识进行巩固;达标测评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每一个特点,每一个模块甚至每一个环节都把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紧紧扣在一起,围绕学生生长发展的特点制定的课堂计划更是毫无遗漏的把每个学生都“栓”在了课堂上。

  (二)“10+35”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时间条件

  “10+35”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模式,也就是一堂45分钟的课,10分钟的时间是属于老师的,35分钟的时间是属于学生的。这就意味着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它要求老师用尽量少的知识性语言陈述,或者说教师应该完全不涉及对教材内容的陈述,并且时间限定在10分钟以内。其他时间都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思考探索。在课堂中教师站在了学生的中间,取消了讲台,创造各种条件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会说;老师所起的作用就是解疑、监控、调节、配合评价,而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参与中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利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快乐的学习。这种时间模式把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尊重,化成了学生的行动,满足了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

  (三)没有讲台、三面黑板的教室拉近了师生关系

  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教室我们便会发现教室中竟然没有讲台并且教室前后及背光面三面都是大黑板,没有教室的前部与后部之分,更有趣的是学生的排座方式改变以往的按学习成绩好坏或者是按身高排座位的“秧田”式排座方式为现在的小组对坐“方阵”式的座位方式,教室中间是纵向排成的三排课桌,学生分组排位,对面而坐,这样不仅方便了学生探讨问题,同时又避免了按成绩排座给学生带来的自尊的伤害。

  每次上课的时候,都是把黑板分成块,每组一块,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上写着画着,还时不时的与自己的同伴商量着探讨着,在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时,老师则站在了学生中间或后面,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者,老师只是在“不悱、不启、不发”的时刻才会出现。而另外的学生则或蹲、或站、或坐,地上、课桌上、板凳上都成了他们听课的独特方式。

  这样的课堂把老师与学生放在了同样的空间、平等的地位上,学生包围着老师,老师就在学生中间,他们之间没有了界限之分,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的同时,有效的缩小了学生间的差异,促进了学习的交流与探索。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杜郎口中学这种模式的运用对学生来说不仅没有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创新改革解决了传统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教育哲学分析

  可以说,自从教育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人类活动以来,就有了教育哲学。教育哲学一直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帮助人们解决着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并为教育者提供教育实践的理论依据。因此,了解教育哲学对于教育者来说,不仅能获得敏锐的洞察力,更能帮助他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一)从人性的角度来看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学说,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述自己的思想时几乎都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杜郎口的教育者也以人性为基础,抓住了学生喜欢游戏的本性,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就有着丰富的游戏情境,在分组学习过程中他们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游戏形式,经常把课本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分角色来表演,而且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在游戏中老师与学生经常同台演出,他们共同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游戏的过程,不仅从中得到快乐,而且人们对游戏天生的热情成了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并不断得到强化,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游戏本身就有着很多未知性和挑战性、刺激性,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意味着又成功了一次,激发他们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欲望,以呲一步一步的接近预设目标。

  (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融合的育人观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一直作为两种对立的思想在历史上发展着,科学主义在哲学上重视理性,在人格发展上重视知识和智力的发展;人文主义则偏重非理性,在人格发展上重情、意的发展。反映在教育问题上也都各执己见,因此,如何在二者之间取长补短并使之协调发展成为教育哲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杜郎口中学不仅通过大容量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以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既有老师的鼓励引导,又有各小组的独立探索;既有自己的理性分析,又有来自别人的人文关怀;在关注生命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可以说,杜郎口中学在教学中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把价值论引进了教学领域,体现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统一,最终达成学生从学会生存到学会自立再到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的目的,促进学生个体的协调发展,找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切合点。

  三、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社会学分析

  教育系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人的社会化,社会变迁,社会分层,社会政治、经济甚至社会环境等都离不开教育。那么杜郎口中学又从社会学这里得到哪些启示呢?   (一)教育与环境

  地理环境简言之就是“环绕社会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且对文化教育的实施和发展也直接产生着影响。一个学校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对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无可厚非的。

  杜郎口中学就坐落在一片荒野之中,四周既没有嘈杂的工厂车间,也没有繁华的街道闹市,这就为学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受不到外界的干扰,自然心理情绪就会平和。另外杜郎口中学对学生的管理也是住宿制的,学生吃、住、学全在学校,平时没有接触外界的机会,即便出了校门也没有什么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不像有些学校外面往往有很多游戏厅或网吧诱惑着他们。

  另外,一个学校周围的人文环境同样影响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人文环境是专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周围环境,是人为的,具有社会性的。

  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几乎全都是农村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接触自己的长辈在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辛及农村落后的生活条件,这些都会对他们产生很深的影响,并且,他们从小就受到大人们的“走出去”的教育,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以后才有可能摆脱这种穷困的生活境遇,所以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就有一种为未来谋划的思想,这也成为他们强大的内驱力来源之一。

  (二)教育与经济

  教育与经济同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可以说,经济是教育的基础、保证着教育的正常进行、推动着先进的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教育又为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着经济的发展。

  杜郎口中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学校建设及教育教学上,但每天都会接待很大数量的'前来参观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就会收取一定的参观门票费用,这样既有效的限制了人校参观者的数量,又给自己带来一笔可观的收益用来更好的建全学校设施,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四、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论价值

  教与学以及学与思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存在于教学实际中的突出矛盾,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论价值就在于很好的解决了这两种矛盾关系。

  (一)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一直被视为教学论中的根本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师生关系。从孔子的尊师重道、师道尊严,到韩愈的《师说》无不详尽的阐述着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杜郎口中学为了落实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课堂教学作出了“三个转变”,第一,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在知识学习中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从哪些材料中学习,学什么,都由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既避免了学生的被动接受又防止了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发生;第二,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的信任学生,并善于利用他们的特长,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这样的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第三,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教学内容要由知识培养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由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学与思的关系

  学与思的关系是教学论中的关于认识论的问题。没有学的思是空想,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思的学则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学思结合的方式,每个教学环节都注意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试着让小组解决思考的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再请教老师,因此,学生便形成了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勇于问难、积极参与论辩的习惯。

  五、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与问题反思

  杜郎口中学的改革回归了教育的培养具有终生学习能力、能够自主发展的人的本真,也正是这一教学实践实现了被人们认为是“理想”的新课程理念,于是,在参观了杜郎口中学之后,接踵而至的便是很多学校的纷纷效仿。在学习杜郎口经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普适性的问题

  首先,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情况,杜郎口中学是一所住宿制中学,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早晚都要上课,这样的课时安排,恐怕城里的学校就很难做到。因此,学习杜郎口经验,需要因地制宜,掌握他们的精髓与合理因素,不能照搬照抄,只注重形式上的改变。

  另外,学生要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要有一定的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作为基础的,比如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就不适合小学生,最起码从自主能力这一点来说小学生是不具备的。而高中生又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压力,各科的学习任务都很重,而且学科叉多内容又深,明显的超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范围。

  因此,要认识杜郎口教改的普适性,必须结合它所面临的境况与学校的现实,仔细体会其中的智慧。

  (二)教学模式机械化的问题

  严格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及“10+35”时间模式,就把每堂课都牢牢的固定在了这个模式之内,不论什么科目,也不论学什么,都严格的按着这个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显然是有些僵化的,对于语言课程来说,就很难按这个模式进行教学,比如英语的发音学习,学生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一讨论就能学会的程度的,没有老师的指导与讲解学生自己是很难办到的。

  因此,国有国法,校有校规是没错,但如果过于严格的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教学有时候不仅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而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而言之,杜郎口中学的教改找到素质教育与传统学业成绩质量观的结合点,回归了教育的本真,为目前我国提出的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模式,学习杜郎口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看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