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教学教学计划四篇

马振华老师

九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知道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列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通过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物理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

  难点: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计算一些物理习题;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

  【教具准备】

  打气筒 单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刀具在砂轮上磨削时,为什么会刀具发热?

  学生回答:原因是通过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问题:在暖气片上放有一瓶冷水,过一段时间后水会出现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学生回答:变热,这是通过热量传递使这瓶水内能增加。

  老师引导:这些实例中,物体的内能增加了,是由其他形式能转化来的或是从其他物体转移来的,今天要学习能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新课教授

  1.自然界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

  提出问题:当今世界的三大产业是能源、材料和信息,自然界中的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着,你能说出能量的几种存在形式吗?

  学生回答:机械能、电能、磁能、内能等等。

  日常生活中的烧饭、取暖、照明、出行等都需要能量。我们所需要的能量都是谁提供的呢?

  学生回答:煤、石油、天然气、电等等。

  进一步分析利用能源时需要发生的变化而引入能的相互转化。

  2.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设疑:

  演示打气筒打气,让同学们感觉打气筒外壁的温度变化。

  请同学解释所发生的现象的原因:活塞与筒壁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指出类似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请同学列举实例,并进行分析。

  举例练习:

  ①电炉取暖:电能→内能;

  ②煤燃烧:化学能→内能;

  ③炽热灯灯丝发光:内能→光能;

  ④把一铁块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说明内能发生转移。

  归纳: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

  3.能量再转移和转化过程中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

  ⑴机械能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演示单摆摆动过程:

  ①回忆机械能之间是如何转化的:重力势能→动能→重力势能。

  ②解释每次达到最高点很接近的原因:如果没有摩擦时机械能守恒。

  ③得到结论:最初具有的机械能=最末物体具有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即总能量守恒。

  ⑵内能在转移过程中守恒

  把一铁块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铁块从周围水中吸收了热量使它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热水则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散失,热水所放出热量就等于铁块所吸收的热量。

  归纳:能量在转移过程中是守恒的。

  结论:大量事实证明,在普遍存在的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消耗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就得到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多少热量(减少多少内能),低温物体就吸收多少热量(增加多少内能);克服摩擦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但能量的总量不变。

  以上规律是人类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直到19世纪,才确立了这个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棗能量的转化守恒定律。通常把它表述为: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保持不变。

  【小结】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1)能量守恒定律普遍适用。在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中,只要有能量的转化,就一定服从能量守恒规律。从物理的、化学的现象到地质的、生物的现象,大到宇宙天体的演变,小到原子核内部粒子的运动,都服从能量守恒的规律。

  (2)能量守恒定律反映了自然现象的'普遍联系。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电灯发光跟电流有联系,电能转化为光能反映了这种联系。植物生长更不是孤立的,要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反映了这种联系。

  (3)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依据。人类认识自然,就要根据种种自然现象,总结规律,能量守恒定律就是人类总结出的规律之一,而且人类认识的其他规律也必定符合能量守恒定律。1933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在研究β衰变的过程中发现,能量不守恒。于是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大胆预言了还有一种未发现的粒子,这就是现在已被科学界公认的中微子。这一事例说明了能明守恒定律,已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依据。

  (4)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利用自然的重要武器。纵观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也是一部认识能量、利用能量、实现能量转化的历史。从原始人钻木取火,到水能利用;从蒸汽机发明,到电能的利用;从太阳能,到核能的利用。人类总是在认识、利用能源,逐步实现能量的转化。

九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2

  在开学的第一天,就下了一场大雪,俗话说得好:瑞雪兆丰年。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好的兆头。预示今年中考会取得好成绩。这学期只有三个半月的时间,时间短,任务重。必须谨慎安排各项工作,分配好时间,以期完成中考前的准备工作。

  这学期安排六项工作:

  1、复习双基。

  2、综合训练。

  3、四次模拟考试。

  4、体育训练。

  5、理化实验

  6、综合素质评价。

  具体安排如下:

  一 、用一个半月时间完成第一轮复习。

  主要依据课本,抓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历年来中考的重要内容,在中考中理清知识系统,要把知识要点讲透,题目要练足。要把三年内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揭示内在的联系。

  复习中要过三关:记忆关,基本方法关、基本的解题技巧关。发现每个单元后要进行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注重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普通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3、 对复习测验中出现的问题应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二、综合训练

  用一个半月的时间,选定一套教材,以专题为主,进行训练,以考试为主。学生先练,然后讲评、订正。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来提升、拔高,复习重点要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解题思想和方法的形成于掌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好专题。

  目的:明确知识类型,掌握解题方法、技巧,逐步加快解题速度。提高功效。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第二轮复习不在以章、节、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 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 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4、 注重揭示思维过程

  5、 注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三 四次模拟考试:

  四次模拟考试,在命题上要把握好方向和难度,要与中考命题方式相切近,使基础题、稍难题、难题的比例控制在7:2:1

  要注意的问题

  1、考纪考风 一定要端正考风,严肃考纪

  2、检验效果

  3、统计成绩 ,评讲试卷

  时时刻刻注意知识点讲解,及时补缺、补差,逐步加深。树立必胜信心。订正时不要流于形式,要注重解决问题,收上来要检查。

  逐步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方法,要不断的检查,学生进步了吗?有信心了吗?

  政治联系实际的较多,要把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四 、体育

  体育老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加强训练,随时掌握哪些学生能过关,那些学生某方面有差却,对不足的学生要偏练,要利用零星时间练。保证满分达到70%

  要注意的问题:

  1、 注意安全。

  2、 及时补差。

  3、 体检。

  五 理化实验

  理化实验各六个,共12个,考试时随机抽取一个,24人编排一组。考试时操作要规范,态度要诚恳,要有礼貌。该打报告时一定要打报告,要问题时及时提出。

  要注意几点:

  1、 平时训练时,讲清操作要领、先后顺序。

  2、 每个实验都要掌握

  3、 注意安全。制定安全防护措施

  六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严格按照教委文件宣传到位,首先学生自评,再互评,最后评审小组评。要讲清要求和方法,实实在在的评价,打出a/b/c/d档。

  教师的作用:

  1、 计划要切实可行,不能偏高。

  2、 清醒认识时间紧、任务重。

  3、 强化班主任工作,要严、细、实。严指严肃纪律、严正学风。细指要细心、细致。实指要实在、落到实处。

  4、 对待学生要正面教育,尊重人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做好心理辅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九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育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育和教学总的目标要求是:力求体现加强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统一。

  1、加强对国情、国策教育的要求,使学生知道只有*才能救中国,只有建设有**才能发展中国,了解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基本国策。

  2、知道*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中国走上*道路的根本原因。

  3、要求学生初步懂得用生产的观点、阶级的观点、群众的观点观察社会。

  4、教育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提高思想觉悟并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二、教材结构情况和特点

  初三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一脉相承的。该教材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突出了对我国国情、国策方面的教育。把我国的国情、国策教育作为重点,这样加强了思想教育的时代性,又突出了针对性必实效性。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前言、第一(第一课)、二部分(第二至四课)和三部分(第五课)

  教材的结构:

  1、前言部分是全书的总论,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2、第一部分(1课),主要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本部分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四种社会制度,其重点是资本主义社会。

  3、第二部分(2——4课),主要讲*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中国正处在*初级阶段;建设有*的*。同时也是本教材的重点。

  4、第三部分(5课),主要讲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三、学生情况分析和主要措施

  1、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对我国国情、国策的了解和认识,在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法律术语上有一定难度。

  2、学生思想观念转变(即从过去的思想道德,纪律观念转向法律观念)有一个过程,对于接触新的知识(法律知识)存在一定困难。

  3、我校初二年级政治实行的是开卷考试,往往开卷考试难度较大,题量较广,学生信心不足,加之初一学年统考治成绩又不理想,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4、针对上述学生情况,我主要在教学中,加强“三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尽量以例说法的方式。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和现象,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实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本学年度教学课时安排

  1.1-1.2第1周1.3-2.1第二周2.2-2.3第三周3.1-3.2第四周

  3.3-4.1第五周4.2-4.3第六周

  五、存在的不足和打算

  以上计划是学年计划在具体的实行中,肯定会存在有不足之处。在不足的地方,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九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育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育和教学总的目标要求是:力求体现加强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统一。

  1、加强对国情、国策教育的要求,使学生知道只有*才能救中国,只有建设有**才能发展中国,了解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基本国策。

  2、知道*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中国走上*道路的根本原因。

  3、要求学生初步懂得用生产的观点、阶级的观点、群众的观点观察社会。

  4、教育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提高思想觉悟并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二、教材结构情况和特点

  初三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一脉相承的。该教材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突出了对我国国情、国策方面的教育。把我国的国情、国策教育作为重点,这样加强了思想教育的时代性,又突出了针对性必实效性。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前言、第一(第一课)、二部分(第二至四课)和三部分(第五课)

  教材的结构:

  1、前言部分是全书的总论,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2、第一部分(1课),主要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本部分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四种社会制度,其重点是资本主义社会。

  3、第二部分(2——4课),主要讲*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中国正处在*初级阶段;建设有*的*。同时也是本教材的重点。

  4、第三部分(5课),主要讲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三、学生情况分析和主要措施

  1、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对我国国情、国策的了解和认识,在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法律术语上有一定难度。

  2、学生思想观念转变(即从过去的思想道德,纪律观念转向法律观念)有一个过程,对于接触新的知识(法律知识)存在一定困难。

  3、我校初二年级政治实行的是开卷考试,往往开卷考试难度较大,题量较广,学生信心不足,加之初一学年统考中政治成绩又不理想,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4、针对上述学生情况,我主要在教学中,加强“三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尽量以例说法的方式。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和现象,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实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本学年度教学课时安排

  1.1-1.2第1周1.3-2.1第二周2.2-2.3第三周3.1-3.2第四周

  3.3-4.1第五周4.2-4.3第六周

  五、存在的不足和打算

  以上计划是学年计划在具体的实行中,肯定会存在有不足之处。在不足的地方,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