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计划范文七篇

刘莉莉老师

教学计划 篇1

  学习阶段:

  水平二。

  学习内容:

  球类游戏。

  学习目标:

  通过各种球类游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无穷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玩耍中学习体验篮球中的基本技能运球方法。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群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配合协作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

  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难点:

  学习热情的激发与保持。

  课前

  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器材的置放。教师检查着装,处理见习生。

  开课约2分钟

  1、鸣哨一切活动停止。

  2、学生在指定地点集队,师生互相问候。

  3、导入课的主题:①要玩好球,更要从玩球活动中寻找到乐趣,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身体更加健康。(将学生思路导向本课目标。)

  ②预告游戏,强调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

  行课 约35分钟

  1、热身玩球,熟悉球。(抛、接、托、绕球等活动方式)

  2、体验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新的玩球方法,同时在大家面前表演展示。(教师给予鼓励及奖励)。

  3、引导多种形式的运球。

  4、深入运球游戏。

  5、强化运球接力赛。(只有团结一致才能赢得胜利)。

  6、游戏小结:

  强调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学生交流学习运球的体验。

  教法:

  1、队列队形按教学的需要进行变化,开始教学时队形是自由开立,而后教学时是分组列队。

  2、教师以引导与启发教学为主,和讲解示范教学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鼓励学生为主,并与奖励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4、教学采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学不厌、练不烦,在玩耍中让学生学习体验篮球运球的动作与方法。

  结课约3分钟

  1、放松。

  2、反馈评价:今天游戏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要有过硬的本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生答)

  课后

  学生协助收拾活动用具。(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学计划 篇2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辅修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及能力,能够在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环保、体育、企业、市政管理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辅修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

  1、基本素质:热爱祖国,愿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

  2、知识结构: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一般管理方法、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规划、沟通、协调、组织、决策、控制和创新等方面的较强能力;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熟悉相近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在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和社区等专业方向上有一定专长。

  3、能力结构:熟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具备从事本专业和相邻专业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素质与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强,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发展潜力。

  三、课程设置

  本辅修专业设置课程包括: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学、行政学、组织行为学、社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行政法学、管理信息系统。

  四、课程简介

  课程1:公共事业管理学。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以解决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对公共事物的管理,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线,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导论、公共部门和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以及当前理论与实践中普遍关心的问题,如行*体制改革中的市场机制、民营化运动、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政府再造等。公共管理学所涉及的内容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后继课程的基础。

  课程2:管理学。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它是一门研究一般管理的原理和理论的科学,为各具体管理类学科提供一般性的管理概念、方法和理论。它同许多学科如经济学、技术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发生联系,要吸收和运用与之联系的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因此,管理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管理学的实践性很强,属于应用科学。管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基础:管理理论、道德与社会信息获取;管理过程与环境: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创新等。管理工作存在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其实现的目标各不相同。结合其各个专业问题,更是包罗万象。例如工厂管理、商业管理、教育管理、行政管理等等。它可以用以指导各类专业管理。因此,管理学可作为各专业管理的基础理论。

  课程3:组织行为学。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它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组织行为学主要关心管理实践中两个核心命题——一是提高工作绩效;二是提高人在工作中的满意度。

  课程4:行政学。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行政学是政治学和管理学的分支,是一门交叉科学。它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提供指导原则、理论基础、科学方法和行为规范,其目的在于提高行政效率,有效地实现国家职能。行政管理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和法令,对国家的外交、国防、运输、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政、公安等方面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又包括国家行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对自身的管理活动。行政学的研究内容有:行政理论和原理、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信息、行政协调、行政监督、行政机关管理、行政方法、行政效率和行政创新与改革等。这些基本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了行政学的基本学科体系。

  课程5:社区管理。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城市社区管理以城市社区管理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社区管理的概念、社区环境、社区管理主体、社区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选择、社区参与与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文化管理、社区卫生与体育管理、社区治安管理、社区服务与社会保障、社区管理方法、社区智能化建设与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创新等。

  课程6:人力资源管理。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它以人力资源狭义的个体资源为参照值、以广义的人力资源为战略值,而进行的一系列手段活动。它包括对人力资源的清查、储备和未来发展的设置与匹配;培训与督导、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一套科学的、有效的、适用的组织管理体系。

  课程7:行政法学。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它主要研究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研究行政法的内容和本质,研究行政权力运用所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从中探讨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应有的正常关系,进而阐明行政法的原理、原则。

  课程8:微观经济学。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主要内容包括供需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课程9:宏观经济学。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经济活动状况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经济在优化配置基础上的充分利用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逻辑体系、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决定收入水平的投资、储蓄与消费理论、金融货币理论、通货膨胀与就业理论、经济增长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和开放的宏观经济理论。

  课程10:管理信息系统。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理论研究指导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反过来在开发和应用的实践中形成理论。其学科内容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而进步和完善。它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支持组织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五、学分要求

  总学分:30学分

教学计划 篇3

  学习目标

  1、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技能,化学教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密性、发散性和求异性。

  3、领悟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内容简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计算技能,本节学习的计算是关于纯物质的计算,以后还要学习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本节内容是以后学习有关计算的基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因此,紧紧抓住化学方程式中反映的`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是进行计算的基础和关键。

  重点难点解析

  1.书写格式规范是本节的重点

  2.含杂质的计算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3.关键是明确解题思路:

  (1)审题

  (2)析题

  (3)解题

  (4)验题

  4.容易发生的错误:

  (1)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

  (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正确依据;

  (3)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等代入;

  (4)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净物的量代入;

  (5)计算不认真、粗心大意,如求算式量出现错误等.

  命题趋势分析

  根据一定的条件,求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一定条件,确定某化学式;进行有关含杂质的计算.

  核心知识

  一、涵义: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运算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二、步骤:

  1.设未知量X

  2.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质量比;并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写出已知量和待求量.

  4.列比例式

  5.解比例式,求出本知量

  6.答

  三、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在熟悉了一般的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基础上,使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典型例题

  例110g水通电可制得氢气多少g?氧气多少g?

  分析本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同时求两种生成物的质量,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同时设两个未知全,分别与已知量列比例式求解.

  解设10g水通电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氧气的质量为y.

  2H2O2H2↑+O2↑

  36432

  10克xy

  ==

  ∴x=1.1y=8.9

  答:可制得H21.1g,O2为8.9g.

  例2下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有错误,简述发生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加热12.25克KClO3,充分反应后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g

  KClO2KCl+O2↑

  122.532

  12.25gx

  =∴x=3.2g

  答:加热12.25gKClO3,可制得O23.2g.

  (1)错误原因;(2)改正.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发生5类错误,本题的错误在于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解(1)化学方程式末配平;

  (2)设反应后可制得O2的质量为xg

  2KClO22KCl+3O2↑

  2×122.53×32

  12.25gx

  =∴x=4.8g

  答:加热12.25gKClO3,可制得O24.8g.

  例3把干燥纯净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13.32克,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物质量为g.48克,求①生成氧气的质量;②剩余物质各是什么?质量分别是多少?

  分析MnO2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13.32g-9.48g=3.84g,这3.84g就是放出O2的质量,这也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mO2=13.32g–9.48g=3.84g

  设生成物中KCI质量为xg

  2KClO22KCl+3O2↑

  14996

  x3.84g

  =∴x=5.96g

  MnO2的质量9.48g–5.96g=3.52g

  答:氧气的质量为3.84g,剩余物为KCl和MnO2质量分别为5.96g和3.52g.

  例4在标准状况下,6.2g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这些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升?能生成P2O5多少克?(已知标况下ρO2=1.43g/L)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求单位一致,初中阶段只涉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计算,所以本题不能直接求出O2的体积,只能先求出生成O2的质量.再根据V气=进行换算.

  解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P2O5的质量为y.

  4P+5O22P2O5

  4×315×322×142

  6.2gxy

  ==∴x=8gy=14.2g

  VO2===5.6L

  答:需要氧气5.6升.

  例5含锌65%的锌粒200g,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可制得H2多少升?(标况下ρH2=0.09g/L)

  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指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不纯物的质量必须转化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其换算关系式为:

  物质的纯度(%)=×100%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物质的纯度(%)

  解设可制得H2的质量为xg

  Zn+H2SO4ZnSO4+H2↑

  652

  200g×65%x

  =

  答:可制得44.4升H2.

教学计划 篇4

  在20xx年新的学期里我继续担任高二英语教学工作。为切实有效的做好英语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特制定新学期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为主线,针对我校高二学生普遍英语底子差,基础薄的实际,坚持“夯实基础,狠抓双基,改进学法,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要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

  3、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高二英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能力的灵活运用。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提高高二英语的教学质量,在高二英语教学中我将常抓基础知识,有梯度地拓宽词汇,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更进一步提高英语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依然担任83,84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从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来看,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①在思想上、态度上放松或放弃的现象有所表露,读,不会读,就谈不上听得懂,看得懂,从而导致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②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灵活运用语言的技能相对薄弱。

  ③运用能力不够强实。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等均不能较好地适应考查要求。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语言知识的积累,只有通过学习者亲身的体验和摸索,才能学会并掌握语言知识,从而达到在交际中灵活使用语言的目的。

  三、教材简析

  本学期我们依然采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英语基础模块(下册)为教学主体,本学期我们依然以学习6个单元的内容为主,当中语法知识涉及到。通过语法和课文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

  四、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措施

  高二年级是高中的重要阶段,又是高中三年的承上启下阶段。因此,让学生在高二年级打好学科基础并有所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下列目标应在本学期内达到: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缩小与上学期期末考试时平均分与其他兄弟班级的差距。让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此外,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狠抓基础及单词、句型及语法等,扎实基础知识,突击写作训练,为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础。具体方法如下:

  1、钻研并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灵活使用,发挥教材特点。

  2、内容要求学生一定要过词汇关,反复朗读、默写单词、以便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摒弃不切实际的教学步骤,抓重点,搞强化,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语法意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坚持默写单词及重点句型。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以这些材料为基础,扩充学生词汇量,做到每学完一篇课文,就进行词汇检测。拓宽教材,扩展学生阅读量,努力补充学生的词汇。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词汇教学以新带旧,从而达到巩固扩充词汇的目的,做到经常督促、检测。

  4、加大基础写作训练的力度,大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并要求学生背范文、教师精选的课文段落、写作必背句型,使学生熟悉英语的句式结构及习惯用法,从句到篇,从而写出完整的英语文章。另外每周进行一篇的写作训练,鼓励运用背过的句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综合检查。准备每一单元做一次练习或测试,主要以结合当前教学内容为主要测试内容,间或分块测试,习题的训练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在教学中尽量按照高考的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性题目。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精讲,让学生在书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源泉,学会思考、整理和归纳。

教学计划 篇5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特成立学校合唱队。为了使活动顺利高效的开展,现将本学期活动情况作一下安排、

  一、活动主题、

  包括学生学习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训练等。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并自然的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当中。通过排练好每一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过练唱中外少儿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三、参加对象、

  在学校的三——六年级每班2人,人数在54人左右。

  四、活动时间、

  活动的时间定于每周四下午校本课堂时间。每次教师提前十分钟到位做好准备工作。课前认真收集资料、钻研教法。

  五、活动地点、音乐教室(5)

  六、活动准备、

  提前五分钟到位做好准备工作。课前认真收集资料演唱视频、钻研教法,并为学生复印好歌谱。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训练内容、

  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中外少儿合唱歌曲。

  3.合唱姿态、舞台造型。

  (二)训练方法及过程、

  1.声音的训练

  (1)呼吸(2)声音位置(3)气息训练

  2.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

  3.合唱表现的四种手段。

  (1)连唱(2)跳唱(3)强而有弹性(4)不连不跳

  4.节奏训练

  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

  5.咬字与吐字的训练

  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八、本学期活动内容、

  中外歌曲5首视学生情况灵活选曲

教学计划 篇6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

  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导语: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保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 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在语文学科中试编《古诗文诵读》、《名人警句集锦》等。

  课程选择:选修课和活动课,教材以选择为主,选修课以学校开发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门课程外,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多样化的。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 长:宋新停(校长) 全面负责语文科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樊磊(教导主任)。

  审议教师申请的《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其中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 员:语文教师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

  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块”形式,进行全员性通识培训。

  (1)理论学习

  购买有关课改的书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 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教学计划 篇7

  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标,把“生活教育”的理念渗入到新课程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同学受益。

  1、教材分析

  A、从学生需要出发,不受运动技术系统的制约,即以学生为主,进行游戏和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锻炼活动。

  B、教材内容生活化,更好地贴近生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如模仿兔跳,蛙跳等,更多的采纳游戏教学。

  C、整本教材以发展学生基本素质,即跑、跳、投、爬的能力为宗旨,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他们的灵敏、反应、协调能力。

  D、借助很多游戏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和个人的区别,能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教学目标

  ①培养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掌握简单锻炼方法。

  ②发展身体基本素质跑、跳、投,提高运动能力。

  ③掌握简单技术动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养成上体育课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约束力

  ⑤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方案

  ①正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

  ②备好每一堂课,营造一个宽松生动的课堂气氛来;在课前和课后进行反思。 ③采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分组教学(异质分组、随机分组等),分段教学等。

  ④在课间多展开授课内容的评比、竞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竞争的气氛中更好的掌握动作技巧。

  ⑤积极培养体育骨干,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突出他们的主体地

  位。

  ⑥将游戏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并尽量做到与学生玩在一起,在娱乐同时学到知识,加强与集体的联系。

  四、评价工作安排

  通过考试和平时表现来评价。每项内容分三个层次:好;一般;还应努力。 ① 体能与技能:练习和学习的动作掌握得好不好

  ② 学习态度与行为:是否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学习和锻炼。

  ③ 交往与合作精神:能否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合作得好不好。

  五、教研课安排

  争取上一堂区级的公开课,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六、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组织好大课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