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王明刚老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1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 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四、 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五、 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 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六、 教学建议:

  1、 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 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七、 教学安排:

  1、 上、下…………1课时

  2、前、后…………1课时

  3、左、右…………1课时

  4、位置……………1课时

  一 、上、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彩笔、纸

  教学方法:讨论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 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 探究新知

  1、 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 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 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 出示挂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 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 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 活动

  1、 拍手游戏

  (1) 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 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 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四、 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板书设计: 上 下

  教学反思:

  二 、前、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方法:讨论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 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 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 出示第2页主题图。

  (1) 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

  (2) 小组内解决问题。

  (3) 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 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 小组解决问题。

  3、 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前 后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P6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教材第3、4页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P6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形式的设计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使数学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愉快、和谐、探究和成功的氛围之中。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教学中努力体现要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让数学教学的应用味和数学味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左右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的实践活动过程,初步感受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演习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体验左、右相对性。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

  教材上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分钟)

  1、游戏导入,感知左与右。

  大家根据教师的口令做游戏好吗?教师发口令,学生动手做游戏。感知左手与右手。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告诉大家你举的是哪只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举左手,讲讲左手的用处;要求学生举右手,讲讲右手的用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左与右? (2)为什么要学习左与右?

  2、寻找左右: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大。大家找一找,我们的身体还有很多这样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吗?让每个小朋友在愉悦的情境中寻找自身的左与右,如:左耳朵和右耳、左腿和右腿、左脚和右脚

  3、协同活动:感知人体中的左右部位,训练反应的灵活性。

  如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住左耳,右手摸住右耳; 左手抓住右耳,右手抓住左耳。

  4、出示自探提示。

  ①摆一摆。将铅笔、橡皮、小刀、三角尺、文具盒五件学具按你喜欢的顺序摆成一排。

  ②说一说从左往右数,小刀是第几?橡皮呢?

  ③从右往左数,小刀是第几?橡皮呢?

  ④摆好的五件学具最左边的是什么?最右边的是什么?谁放在最中间?

  学生独立探究,检查自学情况。

  二、解疑合探(10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4、5),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同一个东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和结果可能会有不同。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最后学生再齐读两遍。

  4、反馈练习来体验相对性,增强应用意识。

  (1)找一找,画一画。出示一条街的10个门牌号:1,3,5,7,9,11,13,15,17,19。小英家的门牌号在左往右数时的第六个,那么小英家的门牌号是几号?从右往左数又是第几?小明家的门牌号与小英家的相隔两个,小明家的门牌号可能是几号?

  (2)想一想,说一说。面对黑板,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背对黑板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3)做一做,比一比。全体同学起立,按要求向左转或向右转,比一比谁的动作正确;按要求踏步:左右左,左右左步调一致力量大。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左、右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怎样才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

  3、怎样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四、拓展运用(10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练习一的第一题,学生分组完成这一综合活动。(包含了前后、左右、基数和序数等内容)

  3、练习一的第2题。练习方位的拍手游戏。

  4、生活中的数学(第6页) 让学生观察课本第6页上的图画,从而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情况。

  教师最后适时介绍北京、香港两地汽车行驶方向的不同规则:北京是车辆靠右行,车门在汽车的右边,乘客从汽车的右边上车;香港是车辆靠左行,车门在汽车的左边,乘客从汽车的左边上车。

  5、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6、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左 、 右

  1、活动左右手,感知自身左与右。

  2、伸出右手,握一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对于我来说是堂遗憾的课,不得不说,同学们并没有在这节课中成长。会的依旧会着,不会的依旧不会,即便是我也想办法教了他们,可不会的还是不会。其实,这节课,我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应该借助上学期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准备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让同学们想办法得出黑板上的平面图形,其实这样的过程是有必要的,更易于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我想我必须再重新上一节动手操作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从实际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没有过程的学习何来生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