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计划汇编六篇

秦风学老师

历史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总体状况

  所任教的高三(3)班就是我校文科艺术班,其具体状况相当复杂。全班52人,都就是美术艺术生。美术艺术生本学期开学初的一个月就是白天正常上文化课,晚自习去画室画画,而这段时间的重点就是对付浙江省的高考三项考试。进入10份高三(3)班就要进行美术强化训练,直至12月20日浙江省美术联考结束。而其中有10来个学生在9月16日的三项考试结束后就直接到杭州的美术辅导班学习。正因为学生成分的多样和复杂,所以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就显得个性重要。

  由于校园今年设立文科重点班,所以高三(3)班作为文科本科普通班而言,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非选取题答题不规范,理解运用潜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二、教学任务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资料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资料: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就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就是由必须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就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就是透过抽象的概括而构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就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概念构成的一般过程就是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务必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构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能够透过转移概念构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构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就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就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透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决定、推理而构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就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就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透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能够得出“在必须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就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就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透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个性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务必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1.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就是考查潜力,但这种潜力就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务必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就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就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就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能够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资料。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潜力及思维潜力。在课时复习结束后,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采取一课一小练和月考相结合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透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潜力、获取信息的潜力、表述潜力、分析潜力、创新潜力等。在评卷过程中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和模块测试后教师重点讲评,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讲究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潜力。

  三、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定在周一下午、三上午。备课组成员(两人)将在课标和指导意见解读、教材处理、教学资料的选取、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严格按照校园要求群众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根据校园要求做好记录,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透过献课、观课、议课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善教学水平。

  2.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双基导学模式,用选取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坚持学生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三年高考二年模拟”逐步提高学生解题潜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培优补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构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方面的练习,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取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文本资料,巩固课文,透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潜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潜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忙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趋势,还研究近三年的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加大备课组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老师的优点。

  5.透过思想工作引导学生用心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让他们放下包袱全心身投入学习让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轻装上阵。

历史教学计划 篇2

  一、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目的目标

  1、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世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四、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五、教学设想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法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进度安排

  本期共20周,实际教学周18周,共36课时,具体安排:第二阶段:会考总复习,其中:第12---13周,4课时复习中国古代史

  第14---15周,4课时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16---17周,4课时复习世界历史

  第18周,2课时

  考前强化训练。

历史教学计划 篇3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四个班的历史课教学工作,为了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关于对教材地位的认识和课时的安排。

  本册教材承继了上册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介绍了我国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共22课时,另加八节活动课。

  二、关于教材知识体系及重点部分的分析。

  (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两代)。

  ⑴隋唐科举制。

  ⑵“贞观之治”与唐太宗。

  ⑶“开元盛世”和唐太宗及武则天。

  ⑷唐与吐蕃等民族关系的发展。

  ⑸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元两代)。

  ⑴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⑵宋代社会生活。

  ⑶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两朝)。

  ⑴明请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⑵郑和下西洋。

  ⑶戚继光抗倭。

  ⑷清加强边境地区的管辖。

  ⑸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影响。

  三、认知能力及情感、教学目标的培养。

  ⑴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释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⑶通过学习,增强学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对策与措施。

  1、针对学生普遍反映出的“历史无用论”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穿插联系取证历史学习的“慢性化作用”。

  2、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大胆创新的课堂教学。列如:历史剧表演、历史漫画比赛、历史诗歌朗诵、历史歌曲演唱。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针对学生学习态度浮躁、懒散的不良习惯,在课堂上加大练习、提问的力度,强化复习频率。

  4、针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状况,开展组织“历史人物大家谈”的课堂3分钟演讲活动。

  5、发现爱学历史的同学,及时吸纳到“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更高、更深、更广的素质训练。为将来历史才能的发展提高打好基础。

历史教学计划 篇4

  历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由中小学搜集整理,提供于广大教师免费下载使用。同时本站还配套有大量的学科同步免费教案,免费课件及免费试题等资料供大家下载。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五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打算把工作干好,现计划如下: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

  二、加强学生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赤诚、严格、活跃、奋进”的班集体。 初三年级是学生的世界观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还面临着要升学等实际问题,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很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有的学生甚至会感到迷惘,对前途失去信心,赵宇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重要。在这个学期里,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空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另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责,努力做学生的榜样。

  三、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努力使后进生以失败者来,以胜利者走。 后进生的教育 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工作的难点,却又是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我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历史教学计划 篇5

  一、基本情况:

  高二年级共有 个班级,其中, 个侧重选理科的班级, 个侧重选文科的班级。有五位历史老师任教,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和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一部分,按课标要求,须54个学时,3个学分,学校每周安排4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

  高二年级首次进入新课改,面临 年高考方案的新调整,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理念上必须进一步更新,在教与学的方法上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改革面前不被淘汰,成为真正的弄潮儿,在未来的高考中立不败之地,这是摆在我们师生面前的重要问题。

  二、本学科教学要求:

  历史必修(三)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一书,着重介绍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因此,学习和掌握重大改革的史实,有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三、具体措施:

  1、从开学初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投入新学期教学。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请参加过省级培训的张军老师为本备课级成员作一次新课程教学方法和理念的讲座,每位任教者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由于新教材的使用,大多数老师对教材内容和教法不太清楚,所以我们根据学校的要求,在暑假期间已将《历史》必修2的教学案基本拟定出初稿,本学期开学后,每星期三晚办公时集中全备课组成员,对学案初稿进行严格审定,由主备老师对教材和教案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每周再增加一次集体讨论的机会,保证每一节课都形成贴近课标、符合新理念的统一学案和教案。同时积极提倡二次备课,工作六年以上的教师可以在学案上再次备课,未满六年的新青教师一定形成二次备课教案,全组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选修1的教学案编写工作从开学后的第二周开始,力争一个月之内全部拿出初稿,在实施教学之前,用同样的办法进行严格审定,力争形成高标准、高水平的教学案。

  3、坚持采用学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学案均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基本内容,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又能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每份学案均围绕下列几部分编写:课标内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知识整合、学习延伸、同步检测等,不求全但求精,凡编写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做到详实、有可操作性。一节课一份学案一份教案,文科班还要配一份详案,分课时备课。

  4、要坚持教学的“五认真”,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做好辅导工作。

  5、作业安排是每份学案中的同步检测,请主讲老师编写。同步检测当堂反馈,认真讲评。理科班课后不留任何作业,文科班一节一练,当日练次日讲评,一单元一次单元练习。

  6、要科学地利用教具和自制教具,如地图、图片等,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理解的直观性。我们准备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影片和录像片,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电脑,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同组成员坚持每周每人互听不少于一节课,一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历史教学计划 篇6

  本学期历史教研工作要继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继续树立与时俱进知难而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进一步确立“以研促教”的思想,努力执行贯彻好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思路,结合学科特点,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历史课程新标准》为契机,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为宗旨,努力学习不断探索。针对我市学科师资现状,通过多种途径,以研育师,加快提高教师素质,为推进我市素质教育的深化而努力。为此,在历史教研活动中追求以下四个原则:

  ①教材培训实效化;

  ②教研工作课题性化;

  ③教研活动专题化;

  ④教师培训能力化。

  从而充分发挥教研室积极指导作用。

  一、教材培训实效化

  以课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实施使用为契机,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突出培训工作,注意培训的实效,把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在实施时,必须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以管理为保证,以质量为归宿”。忠实地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积极建设好校本课程,保证课程改革实验的完整性;组织好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探索课必中的问题,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规程;加强管理,能把课程理想转变为理想课程,把政策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的习得课程;按规律,扎扎实实抓好质量,使课程改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学骨干的培养,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课改工作研究化,课改研究过程化。

  二、教研工作课题化

  历史教研活动要立足于为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奠定基础,立足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素质,立足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基于这三方面的认识,寻找历史学科师资状况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按教育科研的规范和要求,开展课题研究,重视经验的提升和规律的总结推广和应用,真正实现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 要求。本学期我们要结合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通过专题和课题研究,来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这样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水平。为使教研工作课题化,我们确立工作目标是:

  ①继续以苏州市级课题“中学历史学业成绩评价模式探索”研究为抓手,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将课题研究方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教学时空,增强实践性,力求突出课题阶段性成果的实效性和示范性。

  ②针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结合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要求吴江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每人必须确立或参与一项教研教科专题研究,将课题由课题组辐射到全体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来带动本校本组学科教研工作,从而形成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都参与的课题研究的氛围。

  ③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题研究的科学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课题化有一个阶段性成果。近几年我市历史教研成果显著,新人辈出。为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准备将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水平的课题成果或教学论文汇编成册,供全体历史教师学习和参考。

  三、教研活动专题化

  针对以往教研活动存在着弊端和不足,本学期教研活动力求实效性和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都确立一个专题,注重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改革、实践性课题课程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下功夫,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教研活动专题化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学习教育新理论,不管是哪一级的教研活动,教育理论学习是必备内容之一,尤其是现代教学方法、教育名家经验、多媒体网络资料等,要创设学习研究的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和研究。

  ②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加强示范课、新老教师的对比课、新课型的研讨课、录像观摩课的评议工作,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听课和评议。本学期将三个问题列为每次听课的必备内容之一,一是本堂课有哪些可供你可取之处;二是本堂课有哪些不足之处;三是你认为本堂课最好的教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