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剧教学工作计划

莉落老师

  一、情况分析

  本课程参加学生为3至5年级学生,学生基础不同,因此不能采用固定的课本进行教学。

  二、课程内容

  (一)观看视频。

  (二)了解课本剧的特点。

  (三)编排以及演练课本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由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较好的显示了课文的具体形象,是形象化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手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中产生强烈的道德情绪的体验。

  2、要排和演出一部成功的课本剧,对学生深入理解、领会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要编好课本剧,就必须对课文进行认真的阅读和理解,吃透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掌握课文所描写的时代背景,弄清课文的艺术特色,去构思剧本的表演技巧;把握课文中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去研究剧本中人物形象怎样塑造。一篇课文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研读,进而创作出剧本,可以想象对课文的熟知和掌握的程度。另外,要演好课本剧,还必须要求学生说好普通话,把握住人物的语调和语气,把刻画人物性格的神态、心理、语言等手段运用起来,以塑造剧中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声情并梦的艺术氛围中,去体验情节的展开、高潮的形成、心态的表露、动作的协调、情感的渲泻,从而有效地消化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

  3、语文课的内容,上自天文,下自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无所不包,有歌颂祖国美丽山川风物的'诗文,有赞颂英雄模范人物高尚情操的故事,有讴歌光辉历史事迹和风云人物的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体现出语言、艺术、自然、社会、心灵、行为、生活的美,他们包含深刻丰富的情感。作为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的表演,课本剧的演出,将这些富有形象性的义理,用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把义理变成视觉形象、听觉感知,通过这些视觉形象、听觉感知的观照,就把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艺术”,并从中获得新知识。同时,学生的情绪和多种感官得到调节,心理觉得舒畅,不厌倦,调剂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校园文化,促进其心理健康地发展。另外,课本剧的演出,还使学生从再现作品的生动、真实的画面中,体会人、事、情、理、境的内在联系及典型意义,受到美的陶冶,德的潜移默化,领略到感人的艺术境界,并在艺术美的熏陶下自我教育,培养起真、善、美的道德情感,使之形成高尚的品格。

  (二)情感目标

  1、通过课本剧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促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

  2、在活动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将参与活动的真接兴趣转化为学习、创造的动力。

  3、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技能目标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将参与活动的真接兴趣转化为学习、创造的动力。

  一、课本剧活动目标:

  1、让四年级的孩子都了解课本剧的编排和演绎。

  2、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3、通过表演课本剧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

  4、培养孩子善于用感情、动作来表现故事内容。

  5、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二、课本剧活动的过程:

  1、选择或创作课本剧。

  2、了解、熟悉剧情。

  3、物色导演和演员。

  4、准备道具、设计舞美。

  5、排练。

  三、课本剧活动措施:

  1、以学校趣事、学习生活、师生情感、家庭教育等为素材,创作或选择合适的剧本,从构思—创作—排练—演出,体验课本剧。

  2、从中外童话、寓言、故事中选择音乐性较强的原材料加工、改编。

  3、动手制作头饰,激发大家的兴趣。

  四、练习的课本剧:

  《给国王画胡子》、《巨人的花园》、《时代广场的蟋蟀》和《草房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