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五篇

刘莉莉老师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复习思路:

  如果把高三复习的教学比作捕鱼,一轮复习用密网,大小鱼虾一网打;二轮复习用鱼叉,瞄准大的把它拿;如果把一轮复习比作"火力覆盖"的话,二轮复习应叫做"重点打击"。这轮复习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应用的关键时期,启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高三文科备课组将以全品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为主线,穿插各模拟卷和针对性练习。结合学生特点,建立以 “强化基础夯实,重点突出,难点分解,各个击破,综合提高。”的二轮复习思路,确保数学学科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课程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系统性:贯通各模块相关知识。通过纵向延伸和连接,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

  2. 综合性:建立不同知识,不同方法、不同学科之间联系。通过横向拓展、问题解决等,综合所学知识。

  3. 灵活性: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和变式训练,加深理解,掌握本质和内在联系,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4. 严谨性:通过讲解、讨论、辨析,克服学习难点、易错点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形成严谨、准确的知识体系。

  (二) 能力目标

  核心为数学思维能力:会对问题和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表达。

  1. 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

  2. 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做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3. 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生动的实例能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能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判断。

  4. 推理论证能力:能根据已知事实或命题,论证教学命题的真实性。包括归纳、演绎、猜想、证明。

  5. 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数据中抽取对研究、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

  6. 数学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能理解问题所陈述的材料,并对提供的信息资料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教学问题;能用相关教学方法解决问题并会验证,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既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相关数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构造教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 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的强弱取决与对教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合的程度。

  (三) 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感悟和体会以下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1.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2.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

  4.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三、课程内容:

  (一)专题复习及时间安排

  说明:每周一个专题,一次综合测试与讲评,一到二份基础题练习与讲评,期间参插各地联考等模拟卷的练习与讲评。

  (二)解题策略与解题规范训练

  1. 填空题解答策略

  2. 选择题解答策略

  3. 主观试题解答策略

  (三)模拟考试与应试心理调适

  1. 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讲解辨析

  2. 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强化

  3. 应试技术训练

  4. 应试心理调适与素质训练。

  四、实施办法

  (一)以学生为本,实现8个关注

  1.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种类型的题目课堂上讲过,甚至讲过好几次,可是很多学生在考试中仍然不会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重要原因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仍然用灌输或变相注入式的教学,没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把有关知识纳入其认知结构中,从而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备课组将倾听学生的心声,深入了解学生的复习、练习情况,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启发、讲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适当练习予以强化,对于典型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板演,这样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我们是教练,不是保姆。”让学生先做后听既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机会,放学给学生,虽然处理的题目少,但是对疑难问题的各个击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质量

  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要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提高练习的有效性。不能搞题海战,那样会让学生疲惫不堪导致学生厌学,搞难度适中的周周练效果就很好。要严格控制练习题的质量和数量,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要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尤其对文科班学生,要保证他们获取知识的质量就是不停地反复反复再反复。这一点徐彦老师是我的榜样。

  在指导学法方面仍然强调改错本的使用。要求学生每天看错题、易混淆的题以及典型题:把错题记录本以及高三大考试卷拿出来,认真分析和反思自己做错的题和典型题,这里面沉淀了自己学习高中数学的伤与痛,要看看自己经常在那些薄弱地方受伤,提醒自己不要再走错路了,毕竟好马不吃回头草!

  3. 关注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4. 关注学生数学意识、数学能力的形成

  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加强应试指导,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使学生对不同难度的试卷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高考中能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5. 关注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形成

  具体操作方法:配方、消元、换元、特值、待定系数

  推理方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解析法、归纳法

  宏观策略性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转化与化归

  6. 关注学生个人情感发展与个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要尊重和重视每一位学生,要经常主动地和学生进行接触和沟通,练习要实行全收全改,千万不能只改部分同学的练习,批改时,建议对题打勾,错题不要打叉, 打叉会挫伤学生,干脆不做任何记号,反正学生知道打勾的是对题,其余的是错题,他们知道老师给他们面子,会很自觉愉快地进行订正,这样可以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7.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应试心理

  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强化各项措施的落实,对学生应多督促、多检查,帮助其克服惰性;要加强个别指导,对学生要多关心、多指导、多鼓励,要注意对学生的意志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始终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8. 关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指导与个别辅导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较大,若按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势必导致个别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因此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他们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提优补差”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人培养可以采用以下方案

  1、要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如果一个学生过分依靠老师是不可能成为尖子生的. 2、定时给学生指定方向,规定这一段时间主要学那些章节的知识.

  3、给一些我省各地市的摸拟试卷及省一些名校的习题集给他做让他们广东高考. 4、给一些高考中的创新题给他做让他适应新题型.

  5、在生活上经常关心他.多忠他交流随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

  (二)优化课堂教学,钻研两课

  1、二轮专题复习课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本学期担任高一(9)(10)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必须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透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潜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潜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潜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潜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决定。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构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必须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构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好处,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透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带给生活背景,透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潜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潜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潜力。

  (1)透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透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潜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潜力。

  (1)透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潜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潜力。

  (3)透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潜力。

  (4)透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潜力,促使知识间的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潜力。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1、本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5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本班级有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因此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3课时)

  秒的认识………………………………………1课时

  时间的计算……………………………………1课时

  练习一………………………………………1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测量(6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

  千米的认识………………………………………2课时

  吨的认识………………………………………2课时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课时)

  1、加法…………………………………………2课时

  2、减法…………………………………………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倍的认识(3课时)

  倍的认识………………………………………1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

  1、口算乘法……………………………………1课时

  2、笔算乘法……………………………………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数字编码………………………………………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3课时)

  四边形……………………………………………1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1课时

  九、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学期我担任初三级数学教学工作任务,为更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向高中输送合格人才,现将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B涫敌驴胃莫L逑中吕砟瞠E嘌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J寡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R约胺治鑫侍夂徒饩鑫侍獾哪芰

  二、学情分析:

  新学期,根据初三年级分班的实际,首先是先摸清底子,稳住学生,然后根据学生学情分布情况,重新划分学习小组,对新分班过来的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他们迅速适应新环境,然后,尽快帮他们找到新的学习榜样和新学伴,帮他们树立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以及创新意识,鼓励大家在新学期,获得更大的进步,取得更大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数学包括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转》,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代数三章,几何两章。而且本学期要授完下册第二十七章内容。

  四、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目标:

  (1)根据学情,调整好教学进度,优化学习方法,激活知识积累。

  (2)形成知识网络,解决实际问题。

  (3)强化规范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4)关注学生特长需求,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具体的说,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活动的基础上,从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乘法计算的目的是用它解决问题。渗透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乘法计算教学与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结合编排,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的机会练习乘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