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石的教学计划
贾平凹《丑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句子含义,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线索,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3、分析文章主题,激励学生学习进取心,培养学生孜孜不倦的恒心,从而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学习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文章。查找有关贾平凹的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阅读贾平凹其余短篇散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2、教法学法:探究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
三、教学重点:把握内容和主题;理清思路和线索;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首先,播放男高音歌唱家柳石明的《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这优美的旋律会吸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然后,师叙述道:美丽的石头能唱一首美丽动听的歌,然而,我们今天要学习贾平凹的一篇题目为《丑石》的文章,看一看这世间万物中一块普通的、丑陋的石头,又会向我们讲述怎样一个故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感知题目
如果你没有读课文,假如让你写这篇文章,你会如何去写?你会写些什么呢?这篇文章的主题又会是什么呢?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言之成理即可)
(三)赏析作品
(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可以听录音、可以是教师朗读、可以是师生同读)
(多媒体展示问题)
1、一块普通的石头,在作者笔下是如何的丑呢?有什么用途呢?
2、丑石是在什么情况下重新受人瞩目和“仰望”,重获灿烂的呢?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学生听读完毕,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明确问题。)
A、那块石头完全丑到极点,无用到极处:伯父盖房垒山墙,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伯父压铺台阶,没有看上它;石匠洗石磨,嫌它石质太细,也没采用;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真是既丑,又没用,还笨重,无用之极。
B、“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原来它是“陨石”,是几万年前从天上落下的稀世珍品!“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C、这篇散文用象征手法和对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对一块丑石的艺术刻画,表达了作者在历经“四人帮”时期到改革初期后,积极推崇不以貌取人、以形识物的进步思想。本文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了芸芸众生像默默无闻的丑石一样在寂寞生存中,甘于寂寞,不屈于误解的生存状态的伟大。
4、理解文句:
(1)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2)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3)为什么“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四)探究活动
(多媒体展示)活动:如何判定世间万物的美与丑?
(学生可能会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的确不假。事实上,最丑陋或最美丽的东西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丑与美的东西只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意识里。一个事物你之所以认为它最丑陋或最美丽,是因为它对你有很深的印记,而其他人则可能认为它很平凡。所以最丑陋或最美丽的东西只是你个人的认识。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要在客观世界里寻找视觉上的美与丑了。
(五)拓展延伸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有很多的故事值得一品,也值得深思:最美丽的瞬间是永恒的,最美丽的画面是难忘的,最美丽的风景是迷人的……最平常的事物却最具意义(正如贾平凹老师笔下的丑石)。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人世间的一块“丑石”。请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请以“假如我是丑石,如何改变命运”为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应该让学生独立发言,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每个人都想急切地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成功。然而急切间却又忽略了等待,想径直跨向目标而显得浮燥不安,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沮丧中又要再去等待,到来的或许是又一个失败,接二连三地折腾,还没有沉沦的,将会等到一个你期望的东西,只是时间远近而已;在单调过程里等待着,没了激情,忘记还要接着努力、接着等待。我们不能忘记在寂寞中等待,在等待中塑造自我,在塑造自我中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拥有成功。
(六)小结
以故事小结:(两个漫步者的故事)
师:二十一世纪,面对人才辈出、竞争激烈的时代。特别是高科技、快信息时代,甚至是被社会公认为“铁饭碗”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职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当更多的抛弃时代“累赘”或“后腿”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呢?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进一步感悟文章主题。
2、完成设计作业
3、学生上网查询贾平凹老师的有关资料。
八、板书设计
1、主题思想:
2、探究:如何判定世间万物的美与丑?
3、拓展:假如我是丑石,我将……
九、作业创新设计:
(一)根据上下文,给下列词语注音
1、錾( ) 2、掮( ) 3、凿( ) 4、陨( )
(二)第(6)段中“小心翼翼”表现了( )
A、先前不了解丑石的人们,现在改变了对它的偏见。
B、人们发现丑石并高度重视它的态度。
C、丑石不宜挪动,不同于一般的石头。
D、人们像先祖那样对丑石的向往、憧憬之情。
(三)第(5)段中“人都骂它是丑石, ”是因为丑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5个字)
(四)对第(6)段中天文学家“眼光立即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天文学家要再仔细、专心地研究一下这块石头。
B、表明天文学家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
C、表明天文学家以丑石为美,对丑石的欣赏。
D、表明天文学家对这块陨石躺在荒草中不被世俗所认可而感到悲哀。
(五)本文的线索同下列哪篇课文的线索有相似之处:( )
A、《挖荠菜》 B、《荔枝蜜》 C、《小橘灯》 D、《社戏》
(六)作者借丑石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甘于寂寞,不屈于误解的生存状态的伟大。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改实验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托物言志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而《丑石》是托物言志散文中比较典型的文章,但本课除了托物言志的大背景外,还可以从借物喻人、借物寄意的角度来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经验和身边来理解感悟本课文章。作者以富有哲理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并理解事物,再加以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学习,继而为后文学习象征手法的引入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于鉴赏理解散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托物言志的方法与技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他们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现代托物言志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抓住所托之物和要言之志,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
伟大精神
四、重难点
重点: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难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式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将共同学习 一篇新课文《丑石》,第一时间仍是“自由质疑,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答问题,鼓励学生追问意识。
学生提问:
预计问题:
1、为何要小心翼翼的
2、拉直了是什么意思?写出什么?
3为何脸红?
4、丑石丑吗?
等等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问题的解决形式:问题可当时解决,可随课文分析帮学生逐步感知,部分问题可在课后解决。
教学内容
一、指定四名学生朗读课文,(1-2,3-5,6-7,8-14,)齐读第15段,边读边思考:
1、(1)丑石“丑”在何处?
(2)丑石又“美”在何处?
总结:
一)、 丑石之丑
1、丑在“外形”
2、丑在“无用”:
3、丑在“没人爱”
——丑极
板书
形丑
无用
没人爱
丑极
二)、丑石之“美”
A.珍贵稀少:
B.往日辉煌:
C.精神伟大:
——美极
板书
陨石
价值高
精神伟大
美极
本文讲了丑石的“丑”与“美”,那这“丑”与“美”之间有周和内在联系呢?
引出托物言志。
二、理解重点词句。
1、怎样理解“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2、品读第15段,找出丑石的伟大在文指什么?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托物言志
三、小结: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四、作业
方丈示例每人写三组所托事物及所要寄托的志趣、意愿或理想。
朗读课文
思考问题
交流、研讨
一)、 丑石之丑
1、丑在“外形”
黑黝黝地卧在那里, 牛似的模样
2、丑在“无用”:
垒山墙:苦于它不规则、没棱角、没平面
錾开吧:懒得花大气力,随便掮一块都比它强
压铺台阶:没有看上
洗石磨: 石质太细
刻字雕花: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
浣纱捶布: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
3、丑在“没人爱”
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奶奶总是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呦,多时把它搬走吧。
孩子讨厌它,合伙要搬走它;咒骂它、嫌弃它、无可奈何。
孩子爬上去望月,摔下来磕破了膝盖。
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不它身边生长,荒草繁衍、锈上绿苔、黑斑
二)、丑石之“美”
A.珍贵稀少:
是块陨石….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B.往日辉煌:
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给人类以
光明向往、憧憬。
C.精神伟大:
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丑到极点便是美到极点。
(修改意见)
思考回答:
a.事物丑到极处,没什么可相比的,这便成了它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也是一种美。
b.这个哲学理念只适用于自然界、文学艺术领域,不能广泛应用到生活领域。
齐读课文:思考回答
——不屈于误解,寂寞生存。
开放思维,
例:认同。理由
不认同。石头本无任何思想,生于沼泽或是陈列于殿堂,其实皆与石头无关,那时人为的,附加意义与价值。
或许隐于民间才是丑石的追求,不求名利,也未可知。
示例:
列举事例:先易而后难
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蜜蜂——奉献精神
蚂蚁——团结就是力量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
“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小草、白杨树、雪、蜜蜂、橡皮等等
注意:所托事物与所寄托志趣、理想的关联性。
课后记
板书设计
附:导入材料
自学引导:
五 丑 石
一、本课的作者是: , 代作家,作品有《 》
《 》等;本文选自《 》。
二、诵读课文后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你有哪些疑问和感悟?分别记录下来。
三、感知文章内容:
1、丑石之“丑”具体表现在哪些词句上:
A外形:
B无用:
C没人爱:
2、丑石之“美”具体表现在哪些词句上:
A珍贵稀少:
B往日辉煌:
C伟大精神:
四、理解重点语句。
1、如何理解14段中“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2、品读第15段,找出丑石的伟大在文指什么?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丑石》教案及练习
丑石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錾子( ) 掮石( ) 浣纱( ) 繁衍( ) 翘望( )
陨石( ) 憧憬( ) 庇护(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hàn___ léng___角 台jiē___ 细nì___ 坑wā___ zhòu___骂
kē___破 diāo___刻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的强。
掮:
⑵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繁衍:
⑶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
翘望:
4.文学常识填空。
《丑石》作者___,当代作家,作品有___、____《废都》等。
5.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丑石伟大在什么地方?
点击思维
1.注意“翘”是多音字,此处应读作什么?“浣”不要读成了“wán”,“庇”不要读成“pì”。
2.注意“遗憾”不要误写为“遗撼”,“雕刻”不要写成了“碉刻”。
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推测揣摩,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繁衍”这里指生长并逐渐增多。
4.贾平凹(1952~),陕西省丹凤县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心迹》等。
5.初步感知内容,从文章题目入手,整体把握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丑 石
外形 补过天
无实用价值 丑-———-———美 发过热
碍地面 闪过光
伟大
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
2.语言特色:
《丑石》这篇文章文风质朴,语言平实,全然不带雕琢的痕迹,带有一种乡村的自然风味,且文笔流畅,思路清晰,涵意深刻,给人一种关于人生态度的启迪,确实是一篇可令人回味的散文。
3.把握重点:
课文内容综述
当代作家贾平凹写的散文《丑石》,先从正面——色彩、形状、无用三方面极写丑石之“丑”,接着又从侧面——与汉白玉、大青石相比,荒草、绿苔、黑斑依附它繁衍滋生,连孩子们也讨厌它等方面极写丑石之“丑”。然而,有一天,一个天文学家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原来是一块“陨石”,“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发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更了不起的是“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人们对此困惑不解,甚至还讥讽它、嫌弃它,只有天文学家才说它“以丑为美”,说它“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样,便含蓄而发人深思地提出了应如何正确理解“丑”与“美”的问题,启示人们,认识事物的丑、美,不能只看外部现象,而要看实质。推而论之,对人的认识何尝不是如此呢?文章结尾处又极力赞美丑石的伟大——“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实质上是赞扬忍辱负重的民族精神。这又不禁使人联想到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的崇高的心灵美。固然“丑极就是美极”的观点需要商榷,但是这篇文章的情趣、立意,显然是高远的。
4.攻克难点:
理解本文先抑后扬的写法是学习难点。文章一开头就提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去理会它”,从文字中可以看也作者开始对丑石是怀着一种反感的情愫的,并没有一点的喜欢之情。接着通过奶奶的口讲出丑石在麦收时节碍地面,“多时把它搬走吧。”又讲到“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哪一块也比它强”通过丑石形状的描写,更突出了丑石的丑和派不上用场。写到这儿,作者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继续对丑石的'丑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和刻画。丑石既不能为磨,不能凿下刻字雕花,也不能供来浣纱捶布,就连院边的槐荫也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在它身边生长。只在荒草丛生,慢慢地,就锈上了绿苔、黑斑,不仅大人嫌弃它,就连小孩子们也讨厌和咒骂它。这时,作者可以说是把丑石刻画得淋漓尽致了。给人的印象就是丑石真是丑到极点了,而丑石唯一能给人稍以安慰的是它的上面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在雨天盛满水可让鸡儿在地上干燥时喝饮。但“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到不能再丑的丑石了”,这一句,似乎已将丑石判了极刑,把它贬得体无完肤,毫无回旋的余地。但作者用了“终有一日”,笔峰突然一转,似乎又为丑石带来了一丝起死回生的希望。果然,天文学家发现了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形象地说明了丑石可能具有某些可贵的潜在价值。最后,谜底揭晓,丑石真的不是一般的石头,而是一块从天上落下来已有二三百年历史的陨石,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这真是大大出乎读者的意料吧。天文学家指出陨石是以丑为美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直到现在,大家可能才明白,原来作者的真实用意是在赞扬丑石的。赞扬它不迎合一般世俗的口味,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的这种精神。写到这儿,不由得令我想起当今社会上与丑石相似的一类人,他们曾经身怀绝技,叱咤风云,退隐后就默默地过着自己的日子,而绝不会为钱、权等去卑躬屈膝地迎合世俗。
5.质询疑点:
应该如何理解本文集中体现全文思想感情的语句?
⑴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这一句是文章的文眼。它既富于生活哲理,又包含着审美的独特性,揭示了丑石的外在丑与内在美的矛盾统一性。
⑵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它抒发了作者对丑石内在伟大精神的赞美。
主干知识
1.zàn qián huàn yǎn qiáo yǔn chōng bì
2.憾 棱 腻 阶 凹 咒 磕 雕
3.⑴掮:用肩扛。⑵繁衍:生长并逐渐增多。⑶翘望:抬起头来望。
4.贾平凹《满月儿》 《腊月、正月》
5.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
《丑石》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通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的寄意,
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能力目标:掌握阅读三步法
思想目标: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重点
1、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2、掌握阅读三步法
难点
美与丑的辨证关系
教学方法
速读、跳读、精读
课型
新授
教学过 程
课前训练
朗诵组诗《秋天的诗》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课堂小结
人们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或许都会有一时一地的感受,美好的事物常被作家所赞美,而贾平凹偏偏写了一篇《丑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篇文章。
1、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出生~,代表作有《满月儿》《腊月·正月》《废都》等。
2、速读:每分钟500字。
读后简要复述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3、就学生复述中讲到丑与美的内容,请同学们跳读:
第13节为什么说丑石丑到极处,又怎么说它美到极处呢?
由丑到美,人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板书)
4、精读探究:
A学生朗读13-15节,分析奶奶和我为什么脸红了?误解丑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板书)
B有过丑石相似的经历吗?你是否有时觉得自己就像一块被人嫌弃的丑石?
C由丑石的命运,作者感悟到了丑石的伟大,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你感悟到了什么?给散文换个结尾。
学生补写结尾
交流结尾
以罗丹的名言作结
阅读三步法
附补写结尾:
“丑石”告诉我:
●我们在评价他人时,不要只看到外在的东西、表面的现象,而是应该深入下去,发觉其内在的美。
●有时我们不必太在意一时一地他人的误解与讥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生活哲理:大美不言,自在自为。
●人们啊,为什么总是在没有发现一件渺小的事物的伟大前,总是那么的鄙视他,甚至厌恶他呢?可见认识美的路程有多么漫长,又有多么曲折?
●丑石的命运何尝不是人的命运?一个真正有大智大才的人,也许仅仅由于外在的所谓丑便遭埋没,遭排挤。伯乐何在?难道没有伯乐发现,这个人便要永远默默无闻吗?悲哉!
●丑石啊,你的伟大就在于你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今天已不是昨天------
●人们啊,那些仍为辉煌的过去津津乐道的人们,你该脸红。
●丑石啊,曾经补过天的神石,你枉入红尘若许年,虽遭人弃厌,却依然心静如水。人们啊,难道不该这样吗?
《丑石》说课稿
《丑石》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职高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丑石》,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
本单元课题是散文的鉴赏,教学要求是:加深学生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使他们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明白阅读散文时要注意透过它的外在形式去探寻作者的内心感情和思想体验。
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分属不同类型,有抒情性散文,有记叙性散文,有议论性散文。贾平凹的《丑石》属托物寄意的抒情性散文,这类散文的着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领会文章的寓意。据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3.德育目标
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体味文章意蕴。
2.难点:了解“托物寄意”散文的特点,学习“欲扬先抑”的手法。
四.说教法
1、 诵读感悟
2、 提问引导
3、 讨论分析
4、指导归纳
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首先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课堂上“有话好说、有问题可探究、有看法要表达”。 (加点理论)
五.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我先提问孙悟空是怎么出身的,基本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它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然后随便又点一下《红楼梦》关于贾宝玉出身的传说,据说他的的前世是女娲补天剩下来的一块石头。由这两个问题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也拓展一下他们的知识面。
2.朗读,整体感知。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我们学生比较薄弱的一点,这篇文章的语言质朴无华,毫无夸饰,但很有表现力,应通过朗读去好好体会;为了取得更好的朗读效果,在读之前我先与学生共同疏通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排除阅读障碍,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整篇文章。
3.重难点讨论分析
诵读一遍过后,学生们基本上对这篇文章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在次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以便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更深入地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线索及感情脉络。
(1)、丑石之“丑”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丑石”之“丑”的相关语句,再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这些语句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出发去刻画“丑石”之“丑”的;由此得出结论课文一开始是从两个角度出发刻画丑石之“丑”:
从外观上直接描写它的“丑”:它的颜色“黑黝黝的”,“牛似的模样”;
从实用的角度间接写它的“丑”:它“极不规则,没棱角,也没平面”,盖房子、垒山墙,甚至铺台阶都不行。而且它的质地,作磨嫌太细,刻字雕花嫌太粗,即使用来浣纱捶布也嫌它不够光滑。
那么丑石是否真的是一无是处呢?课文接着又讲了两点小用处,于是我又问学生——
(2)、课文所讲的丑石有两个用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前半问课文里说得比较明确,学生应该能较快找到相关信息:
一是石上有个坑凹,雨天盛水后,鸡儿可以去喝饮;二是到了十五之夜,可以爬上去赏满月。
后半问学生开始并不容易理解,经过一番引导后基本能达成这样的认识,——再次间接描写丑石之“丑”,两点用处都是微不足道的,且第二点用处“爬上去赏月”,结果是摔下来磕破膝盖。归根结底,丑石确实无用。
到此课文来了一个小结,我让学生到出那个小结句子——
“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以上几个段落作者都是在竭力刻画丑石之丑,其感情变化的轨迹是由“遗憾”至“讨厌、咒骂、嫌弃”,步步下滑。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蓄势,以更好地褒扬丑石的内在美。文章自此来了一个转折——下面几段是在叙述丑石的本来面目,也可以说是丑石之美。同样,我设计了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发现相关信息——
(3)、丑石之美又体现在哪里?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①“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②“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给了人们“光明、向往、憧憬”
③“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思考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发现信息的能力,学生基本上都明白了这篇文章前后部分有一个转折,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在这点认识上我又让学生回答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他们都知道这叫做“先抑后扬”。
(4)、探讨“先抑后扬”的手法
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提问了几个学生的看法,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
分析了文章的思路与写法特点后,最后我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4.讨论: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①.观点列举: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
在被人误解时应该怎么调整好心态
看人不能光看表面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②.总结归纳:
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写作者对生活哲理体验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生发出许多感慨,并由此推想到社会上的此类现象,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板书为内容板书,也是这节课的重点;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加深学生对本课时重点内容的理解。附板书:
山东高考排名55604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5106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在山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锦州医科大学的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合肥工业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精选美术教学计划汇编7篇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通用三篇)
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0篇)
少儿爵士舞教学计划范文
精选美术教学计划汇编7篇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通用三篇)
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0篇)
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五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高二数学随机抽样教学计划
人教版的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范文(通用五篇)
幼儿园中班十一月教学计划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少儿爵士舞教学计划范文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范例
语文教研组教学计划范文(精选六篇)
地理教学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本
初一体育教学计划集锦8篇
小班幼儿园教学计划模板
关于七年级教学计划锦集六篇
初三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有关学期教学计划模板集锦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