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节的民俗及传统食物

张东东老师

春节的民俗

逛庙会

一提起逛庙会,就会想起北京春节的庙会,厂甸庙会、白云观庙会、莲花池庙会。庙会又叫“妙会”“庙市”或“节场”。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于是过年逛庙会就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部分地区,每年的庙会宗教色彩越来越淡化,只有娱乐性的仿祭祀活动表演,更多的是“有会无庙”,公园、体育场、商场等都成了庙会的举办场所,庙会也就渐渐地演化成为集娱乐和短期的集市交易为一体的民间活动。

踩高跷

踩高跷娱乐活动历史悠久。表演者双脚绑扎木制1~3尺高的跷棍,扮演成各种滑稽人物表演古怪动作。踩高跷,北京称作高跷或高跷会,陕西、甘肃、河南等黄河流域称作“扎高脚”。踩高跷有文跷、武跷两种活动之分。文跷以边走边唱为主,夹杂有简单的舞扭动作,武跷则表演倒立、跳高桌、叠罗汉、劈叉等高难度动作。

燃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朝政治家王安石的这首诗也提到了春节燃放爆竹,可见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由来已久了。在春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亦称“炮仗”“鞭炮”“炮”等。

春节的传统食物

年糕

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年糕。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另有老北京传统老字号以“年糕钱”为名。

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团团圆圆。汤圆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春卷

春卷是过年时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春卷又名又名春饼、薄饼,是福州民间流行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有迎春喜庆之吉兆。春卷是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的。据古书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记载:"在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也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可见春日做春饼,食春饼的民俗风情由来已久。

糍粑

糍粑同样也是春节里一道可口的点心,尤其是在南方的武夷山一代最为盛行,全家人高高兴兴的一起打糍粑为春节做准备,其乐融融。糍粑是以糯米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现街头商贩多用脚踩三轮车叫卖,饭泥用保温性能好的特制铁桶装放,摇动把手,饭泥从圆孔钻出。大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春节贴春联有哪些禁忌

1、左右联不要贴错

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其次区分春联的上下联,按音调平仄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2、春联不要倒贴

福字不能倒贴,否则会把福气倒光。

3、单数才吉利

单数为阳数,选择春联,字数要单数,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只有怡红院会在门口贴「春」字,春联明合天时顺接天运,凝聚着当年整年的风水能量,如何选择旺运春联至关重要,常规的春联题材多是诗词歌赋,主要是图个喜庆,只讲究字义吉祥,全无风水布局。

还有就是春联一定要贴全,有些人家可能觉得好事成双,经常就将横批直接抹掉不贴也不对,一定要将三联全部粘上才是完整的一副。还有就是在大门口的“福”字,在农村很多人都会将它倒着贴,追求一个“福到了”的谐音,但是在大门口反着张贴的话,有一种将福气挡在门外的感觉,所以大门一定是正常张贴,可以在家里的小门倒着贴满足这一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