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寓意是什么

张东东老师

腊八节吃腊八粥有什么寓意

1、祈福

我国古代的天子国君在腊八节要进行腊祭,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丰收;祷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民间则要祭祀天地、祖先、神灵,感恩这一年来的恩泽庇佑,并祈求来年继续施恩。

古时干物称腊。到年终十二月祭神时,蔬菜水果谷物等全都变成干物了,祭祀用的供品也就全都是干物。后来供品由原来的各种干物,逐渐演变成腊八粥。2、行善积德

旧时,大户人家往往会多多地熬制腊八粥,将腊八粥施舍给穷人、乞丐、孤寡者,在这寒冷的冬天,热腾腾的腊八粥既可果腹,亦可御寒,对穷人是一种享受。

而对施舍者来说,也是一种功德。

3、联络感情

祭祀完后,邻里乡亲,亲戚朋友之间,有互相赠送腊八粥的习俗。你家送过来,我家送过去,送的人要客气地说是请对方尝尝自家的味道,受者很高兴地道谢。

也许这家的腊八粥中多得是豆类,也许那家的腊八粥中多的是谷类,这家是甜的,那家是咸的,就在互相品尝腊八粥的过程中,一起分享收获后的喜悦,加深亲友间的感情。

4、古代表皇恩浩荡

旧时,为了表示皇恩浩荡,与民同乐。天子要御赐腊八粥给皇子、大臣、侍卫、宫女、百姓,还向寺院发放米、果等食材,一方面供僧侣食用,另一方面让他们分给更多的人。

相传,雍和宫的腊八粥香飘数里,周围的人们都会闻香而来。

5、积福惜福

据说,福寿粥最初源于杭州天宁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饭晒干,腊八时将这一年的干剩饭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说吃了可以增福增寿。后来,很多寺庙也在腊八节这天将腊八粥赠予信众,称之为福寿粥。

腊八节的来历

农历腊月最重大的月份,其中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节的风俗习惯

1、腊八粥

腊八粥,起源于古代腊祭,用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礼记·郊特牲》:“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有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腊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产有所不同。

2、腊八蒜

泡腊八蒜,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

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密封的罐子或瓶子之类的容器里,倒入醋,封上口,放置于阴冷处保存。

泡在醋中的蒜会慢慢变绿,最后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

3、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是安徽省黟县腊八节的民间小吃。

明清时期,每年腊月,勤俭创业的徽商都烧制“腊八豆腐”,外出经商时可以吃一年。

腊八豆腐用小黄豆做成豆腐,中间挖洞放入食盐及配料,在温和太阳下烤晒而成,使盐分慢慢吸收。

4、腊八面

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日人们煮面敬神,称“腊八面”。

将豆类和多种蔬菜,以及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莲子、木耳等调成汤面,同面条同煮,营养丰富,十分美味。

5、腊八豆

腊八豆,是湖南的传统食品之一,有数百年历史。

腊八豆以黄豆、花椒、盐为原料,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

成品具有特殊的香味,异常鲜美,深受百姓喜爱。

6、腊八饭

宁夏、河南等地的腊八节习俗是吃腊八饭。

用八种以上的谷物干果,制作腊八饭,庆祝一年的辛勤劳动硕果,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7、腊八冰

民间有“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的说法。

腊八前一天,人们用钢盆舀水结冰,到了腊八节将冰脱盆,并敲成碎块。

据说腊八冰能治百病,大人和孩子都要吃,而且怎样吃,都不会拉肚子。

8、腊祭

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

到了唐宋,此节被蒙上神佛色彩,诵经纪念,相沿成节。

到了明清,敬神供佛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成为腊八节的主要活动,祭祀的神主要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