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立春节气的饮食习俗及寓意

黄飞老师

立春的饮食习俗

吃春卷

吃春卷原本是立春节庆习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现在这种节庆习俗已经淡化了很多,甚至于许多年轻人都已经不知道这一习俗了。现在,人们更多地用吃面条和饺子代替了吃春盘、春饼、春卷,来迎接春天的到来,故民间广泛流传有“迎春饺子打春面”的说法。春卷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风味食品。时至今日,色泽金黄、外皮酥脆、肉馅鲜嫩、香气诱人的春卷已成为许多大酒店宴席上一道风味独特、备受欢迎的名点。

吃春盘

自唐朝起,民间还普遍流传有吃春盘的立春食俗。如南宋后期陈元靓所撰的《岁时广记》一书引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春盘一词也屡见于唐代的诗词作品中,如诗人岑参在《送杨千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一诗中就曾这样写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到了宋代这一习俗更加普遍,北宋大词人苏轼曾在其诗词作品中多次提及这一习俗。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对五辛盘作了改进,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使其从单调的辛辣变为色香味俱佳的翠缕红丝,并名之曰“春盘”。

吃春饼

立春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也叫“咬春”。由于立春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出嫩芽,人们尝鲜,古人就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饼,寓意着五谷丰登,也是春天的象征,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吃萝卜

在许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北方立春,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是吃萝卜,俗谓“咬春”。吃萝卜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明人刘若愚《明宫史》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光绪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载:“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谓可以却春困也。”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立春的寓意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寅月的第一天,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夏历以寅月为岁首,汉代行夏历,规定寅月为岁首,故立春为岁首,是干支历的第一天,又称“岁节”、“岁旦”、“春节”,代表一岁(回归年)的第一天,相当于现在的公历“元旦”。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中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既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反映太阳的运行周期。初一、十五等反映月亮的周期。辛亥革命之前,农历大年初一叫做“元旦”,立春叫做“春节”;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宣布废除农历改用新历(即公历),从1912年开始,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1914年1月,民国政府又颁布法令改称农历大年初一为“春节”,并一直沿用至今。

按照老黄历仍然是以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做为岁首,“立春”代表春天的开始,也代表一年的开始,传统命理学的八字也是以“立春”开始计算,立春才是生肖属相年的开始。

立春养生

每天梳头百下

春天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经常梳头的好习惯,每天梳头一百下,可以达到很好的保健效果。因为梳头的时候我们的毛孔会得到舒展,代谢能力增加,可以达到补充阳气的效果。记得要使用干净的梳子,梳头的时候不要过于用力。

不要过早减衣

有一句话叫春捂秋冻,相信大家都是听说的,也就是说在春天的时候不要过早的把厚衣服全部都脱掉。因为升温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我们脱衣服也应该慢慢的脱,如果一立春就把冬衣去掉了,有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应,出现一些疾病。

少吃补品和盐

冬季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吃大量的滋补品,到了立春之后,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改变。因为在春季的时候,不管是药补还是食补,都应该要减少,这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如果吃太多的滋补品或者是盐,反而会不利于阳气的聚集,有害健康。

早起早睡以养肝

顺应自然,是很好的一种养生方法,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则,就会损伤肝脏,因此,这时候就应该早睡早起,去散散步,放松形体,舒畅身体调达情志。

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

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