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的来历及农事活动

王明刚老师

白露节气的由来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

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节气的农事活动

农事:这一时节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秋季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因此要预防低温冷害和病虫害。冷空气入侵时,可采用灌水保温,低温之前灌水二寸以上,可增温1~2℃。低温来时,晴天可日排夜灌浅水;阴雨天则要灌厚水。

一般天气应干干湿湿,以湿为主。这个节气暑气渐消,秋高气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是黄金旅游季节。“白露”正处夏、秋转折关头,气温日际变化大,“白露身不露”,老、弱、病者要更注意适时增减衣服,以防受凉。

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此外,华南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华南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华南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华南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

而且,自此华南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华南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

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华南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

早在先秦时期,吕不韦等人所编著的《吕氏春秋》中,就在十二纪中的七月纪里,记载有“白露降”;到了汉代,正式把“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内经》记载:“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籍中这些生动的记载,阐明了这一节气的气候特点。可见,“白露”就是表示天气渐凉,空气中的水汽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

过了白露节,气温明显下降。这时,白天气温比较,门,只是早、晚气温明显降低,出现了日暖夜寒的现象。晚上,当大气温度接近摄氏零度时,一些非常微小的水滴密集在绿色植物的茎叶上,被早晨的太阳一照,看上去就呈现了白色,所以,人们就叫它白露,这种日温差增大的趋势,有利于露珠的形成,同时,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极为有利。白天温度高,农作物生长发育快,夜间温度低,消耗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促进各种秋庄稼陆续成熟。因此,农谚便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齐白露,一半籽”等,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有的人把第一次轻霜叫做白露,这是不对的。因为即使是轻霜。具着露的物体或附近空气的温度,也必然在摄氏零度以下,又必然是门色的固体结晶;而白露的现象,虽然其色为白,但它毕竟是液体的露滴,其附着露滴的作物茎叶或附近空气的温度,虽然很低,但仍然仔摄氏零度以上i,作物受到这种冷凉白露的刺激,叶子由绿变黄。所以,农谚说:“白露点秋霜”。就是说降过两三次白露之后,庄稼像遭受了一场秋霜的危害一样。俗话也说:“每逢白露花儿蔫。”

从白露起,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开始转凉。俗话又说:“白露身不露。”它告诉人们,这时暑气已经尽了,不该再赤身露体了。俗话还说:“二八月乱穿衣。”意思是说,春秋两季天气多变化,穿的衣服多少,这就要根据气候和各人自身的需要来作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