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节的饮食习俗及养生妙招

张东东老师

春节饮食习俗

1、吃年糕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2、吃饺子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3、元宵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元宵在宋代时就很流行,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4、屠苏酒

据说是我国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由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苃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将其流传开来。屠苏,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饮屠苏酒也是过年的一种风俗。据说于正月初一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

5、元宝汤

即馄饨,因其形似元宝,故称“元宝汤”。吃馄饨寓意招财进宝,象征财源如汤水滚滚而来。一般或以猪肉、菠菜、青韭为馅,或以羊肉、白菜为馅。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中午要喝元宝汤。

春节的养生妙招

1、不渴也要喝水

在节日里,暴饮暴食、大鱼大肉加大了肠胃的负担,因此节后要为肠道洗澡。注意减少精制米面、糖果、甜点的摄入,特别是注意多喝水,建议多喝白开水或茶水,如此可加快胃肠道蠕动和新陈代谢,减轻大量肉类食物和酒对肝脏的危害。

2、吃膳食纤维食物清肠道

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使得荤素失调,粗纤维摄入太少,缺乏膳食纤维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形成习惯性便秘,可导致痔疮、大肠癌;过量的脂肪通过血液循环沉积皮下,产生肥胖;肠道毒素积存,形成宿便,排毒不畅,继而引起头痛、食欲不振,皮肤粗糙、色斑沉积;血脂升高,诱发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多种身体不适。

膳食纤维本身不被机体消化吸收,因含有很多亲水基团而具有很强的持水性,使粪便保持一定的水分和体积,并能刺激肠道粘膜,增加肠蠕动,改善便秘。常见食物中的燕麦、大麦、豆类、胡萝卜、柑橘、亚麻等都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体内有毒重金属的排出。

3、注意胃部保暖

春节期间有不少地区都在下雪降温,需要注意养胃保暖,以免寒气入体,引发肠胃不适。要知道“十个胃病九个寒”,胃的脾性喜燥恶寒,有虚寒胃的病人则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如果胃脘部发冷,可喝些小米粥,或是生姜茶,可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的状态。

4、多吃蔬菜水果

节后饮食多不健康,除了鱼肉还有些煎炸、甜食。煎炸食品易引起脾胃热滞,导致便秘或肚胀;甜点吃多了也容易脾虚生湿,引起腹泻。节后还要多吃一些新鲜的绿叶蔬菜、水果,可补充膳食纤维,帮助体内排毒,也能通便和调理肠胃。另外,山药做为药材食物,可滋养脾胃,不管做菜还是煮粥都可。

春节贴倒福寓意

贴春联时福要倒着贴寓意福到(倒)了。春联,又称春贴,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春联颜色

对联的颜色又与当地民俗相关。普遍能够见到的就是红色,红色代表喜迎。在有些地方还有白色,黄色,紫色,绿色和蓝色等。例如在湖北:黄色代表思念新逝的亲人,紫色、蓝色代表祭祀故人进入第二年,绿色代表祭祀故人进入第三年。白色在有些地方代表思念新逝的亲人。

春联寓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