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及养生知识

李盛老师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盂兰盆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的养生知识

饮食清淡

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比如用石斛煲汤。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并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防秋燥,除了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外,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银耳、百合、香蕉、橄榄、葡萄、梨、核桃、芝麻、红枣等柔润之品。

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也就是说,秋季养生应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如果秋季适当早起,便可减少或缩短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除了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外,还要有适当的午睡来补充。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秋季仍然昼长夜短,人们往往晚睡早起,午睡不仅能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都好好休息,还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心肌梗塞。据调查,每天午睡半小时,可减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少“寒凉”水果

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这个时节吃时令水果要注意,俗话说“秋瓜坏肚”,这个时候节气凉爽,瓜果吃太多容易损胃阳。

最近气温逐渐转凉,不少人的食欲会大增,水果的摄入也会增加。但是秋季不少水果都是比较寒凉的,食用的时候要多加注意,结合自己的体质来选用比较合适。比如寒凉类水果有柑橘、香蕉、梨、柿子、西瓜等。温热类水果有枣、桃、杏、龙眼、荔枝、葡萄、樱桃、石榴、菠萝等。甘平类水果有梅、李、山楂、苹果等。体质虚弱、面色苍白、体寒怕冷的人,应该选择温热性的水果,少摄入秋季寒凉的瓜果。

重阳节吃重阳糕来历

吃重阳糕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之意。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制作较为随意、简易。

讲究些的做成宝塔状、九层,上面再做两只小羊,以合“重九”、“重阳(羊)”之俗。有的在重阳糕上插上小彩旗,并点上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而小彩旗则隐喻为茱萸。

唐武则天曾在重阳时,令宫女广采百花,和米捣碎,蒸制“花糕”(如菊花糕、桂花糕等),用以赐赏众臣,以笼络人心。明清时,重阳糕的制法更趋精细,种类也繁多,并且有了成人和儿童食品之分。据载:“京师重阳花糕极胜。有油糖果炉作者,有发面垒果蒸成者,有江米黄米捣成者。小儿辈又以酸枣捣糕、火炙脆枣、糖拌果干、线穿山楂,绕街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