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中秋节的习俗活动

孙小飞老师

在中秋节的时候,游子登高远眺思念家乡,而在家的人们欢聚一堂共赏明月,其乐融融,形成了独特的过节氛围。2021合肥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1合肥中秋节的习俗,欢迎查阅!

合肥中秋节的习俗

祭月

老合肥人在中秋节晚上不仅赏月,家庭里的女性还要祭月。成年男性不可以参加这项活动,因为月亮里住的是嫦娥,是女性祭祀的对象,要对着月亮烧香、磕头,小男孩可以跟着母亲、姐姐、嫂子参与。

摸秋

中秋节,可以随意到别人家田地里“偷”点瓜果生吃,不仅不会被骂,被“偷”东西的人家反而很高兴,这就是“摸秋”,被“偷”的东西越多,就意味着上天赐予的福气越多。

“摸秋”对新婚夫妻来说还有另外一重意思,盼望生儿育女的夫妻,设香为供,携手拜月,闭着眼睛在篱笆下摸索。摸到南瓜,便预兆生男孩,因南与男同音;摸到峨眉豆(扁豆),便预兆生女孩。

玩火把

中秋节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集体活动——玩火把。全家把酒赏月之后,几个村子的人聚在田间地头,高高举起燃烧的火把,一边疾走一边喊口号,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要参加这项活动,具有驱邪驱怪、庆祝丰收之意。

磨百刀

中秋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磨菜刀。相传元朝初年,统治者惧怕民众反抗,对其他民族实施残酷的镇压政策,就连菜刀也要一百口人才允许使用一把,故称“百刀”。人民忍无可忍,趁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面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条,纸条上写着八月十五起兵反抗元朝统治。为了多杀元朝统治者,家家户户在起兵前把菜刀磨得锋利无比,这就是“磨百刀”的由来。

中秋节送礼的由来

秋收之际的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增进感情的好时机,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年节的馈赠大节。 中秋节日馈赠,称为贺节、送节、追节,也称送节礼,陕西醴泉称送秋节。往往在节前数日甚至月初就开始赶办节礼,相互馈送,路上行人往来如梭。

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增进感情的好时机,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年节的馈赠大节。

直到今天,中秋节前送节礼的习俗依然盛行,几乎等同于年前送礼贺节。一般送礼要赶在节前,但也有在节后送的,如在甘肃洮州,中秋节后第二天以饼果馈送亲戚。

作为团圆象征的月饼和时鲜的瓜果都是馈赠佳品。其他节物各地多有不同,如在广东东安要送糖饴;在湖南蓝山,亲友间多馈赠鸭;在江苏六合,家家以菱藕、蹲鸱、糖饼相馈赠;在四川江津,中秋前一日互相馈赠糍饼,取意其圆;福建同安分节前一二日,亲友间互送月饼、番薯、芋魁,中秋时以此祀先和祭神;在台湾嘉义,节前人们互送月饼、文旦、麻糍,等等。

中秋月古诗赏析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诗采用了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