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的来历和农事活动

黄飞老师

秋分节气的由来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在这时期,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进入了降水少的时段。秋分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先后转入干季。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秋分有什么农事活动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因此有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至寒露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灌浆和产量形成的最后关键时期,因此要加强对农作物收获前的田间管理工作。

主要农事

一是中稻要加强后期水浆管理,采用干湿相间的灌溉技术,收获前断水不宜过早,以收获前5-6天断水为宜。这样能提高根系活力,养根保叶,防止青枯逼熟和早衰瘪谷。

二是适时分期采摘新棉,坚持“四分四快”,就是分收、分晒、分藏、分售和快收、快晒、快拣、快售,以提高品质。

三是制订秋播规划,做好秋播种子余缺调剂和串换工作。三麦、蚕豆播前做好种子精选和处理,并做好发芽试验。油菜精做苗床,9月底前抢播育苗,已播油菜加强苗床管理。

四是茼蒿、菠菜、大蒜、秋马铃薯、洋葱、青菜、蒲芹、黄芽菜等播种定植。在田蔬菜加强田间管理,以延长采收供应期。采收菱角、荷藕和茭白。

五是家畜秋季配种,继续加工贮藏青粗饲料。家禽秋孵。开展畜禽秋季防疫。加强成鱼饲养管理,防治鱼病,增投精料,促进成鱼快长,分期捕捞上市。

秋分忌讳什么

1、江淮、广西忌不下雨

秋分之日,江淮地区的人们最希望能下雨,倘若天晴将会发生旱情,有民谣“秋分天晴必久旱”。在广西一带也有秋分祈盼下雨的习惯,民间有一句谚语说的是:“秋分夜冷天气旱。”显然是说秋分之日夜里寒冷,将会发生旱情,危害农作物生长发育。

2、华北平原忌刮东风

秋分时节,在华北平原最忌讳刮东风,有读语云:“秋分东风来年旱。”若秋分时节刮起了东风,那么第二年会发生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3、秋分忌讳电闪雷鸣

秋分之日民间忌讳电闪雷鸣。有谤语云:“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据说秋分之日要是遇到电闪雷鸣,那么就会影响到秋天庄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稻米的价格就会飞涨,因此要提前做好预防自然灾害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