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夏的习俗简介

黄飞老师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既然这样,那你知道立夏节气有什么习俗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二十四节气立夏的习俗简介,供大家参考。

立夏吃乌米团的习俗由来

传说齐国军师孙膑和魏国大将庞涓本是同窗学友,两人同拜鬼谷子为师,学业上、智谋上都不相上下。一天,鬼谷子说:“你俩学得差不多了,今后,你们既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也可以成为国家的祸害,这就要看自己了。”庞涓急于立功扬名,就拜别老师到了魏国,当上了大将军;而孙膑觉得自己年纪还轻,怕担当大任误大事,就恳求老师留下自己继续学习。鬼谷子也早已看中了这位诚实忠厚的学生,庞涓一走,就把秘藏的兵书传授给了他,期望他去拯救乱世,一展宏图。

有一天,孙膑收到了庞涓的信。信中邀请他到魏国去。

他非常高兴,把信给老师看。鬼谷子看罢,沉默了好一会儿,问道:“你为什么高兴到魏国去?”“有同窗学友在一起多好啊!靠老师教我们的本事,一定能帮助魏国干出一番事业来的!”孙膑回答说,“我再把兵书带给庞涓,谁还敢染指魏国吗!”鬼谷子说:“你去可以,但兵书可不能带去!”“为什么?”孙膑感到意外。鬼谷子没有回答。

孙膑一到魏国,庞涓就把他推荐给魏王,并且得到了魏王的赏识。孙膑感激庞涓,从此两人共商魏国大事,形同手足。魏王也把他俩视同魏国的栋梁。

庞涓经常找孙膑,相互交流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当孙膑谈及用兵之道时,庞涓才知道老师把兵书教给了自己的,同窗了。他问:“兵书能让我看看吗?”孙膑说:“老师不让我带来啊。”“哦!”庞涓没再言语。几天后,孙膑回府,门外突然窜出手持刀斧的伏兵,把他绑架去,用了一顿大刑,还给挖掉了一个膝盖骨,然后抛进监狱。孙膑大叫:“这是干什么呀?!”“魏王的命令!”打手们回答说。

此时此刻,孙膑是多么希望庞涓来搭救自己呀,庞涓果然来了,他抱住孙膑的废腿哭得涕泪横流:“天哪,这是从哪里说起!魏王怎么竟干出这种事来呀!”孙膑也泣不成声,他哀求说:“你快想想办法吧!”庞涓绝望地说:“若是旁人还成,对魏王……我能有什么办法啊!”

庞涓天天来狱中看望,还把一日三餐亲自送到孙膑手里。孙膑心里说:“到底是自己的老同学啊!”

孙膑的伤虽然养好,但腿却站不直了,成了残废人,他为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残而终日悲伤叹息。照料他的老狱卒很是同情,说:“先生,你为什么不写封信给亲人呢?我来帮助先生送出去吧。”孙膑说:“唉!我多想在魏国干一番事业,没想到被害成这样,我可悲可叹哪I”老狱卒说:“眼下还是先想个办法通个消息给亲人,也好让他们想办法救你啊。”孙摈心里说:“连大将军庞涓都束手无策,谁还能有办法救我呢?怕是死在这里无疑了!’’所以他摇摇头说:“不用了,谢谢你啦。妇一天,庞涓对孙膑说:“老同学啊,哪个人不想流芳百世呢?尤其是像你这样的饱学之士。你已经在老师所教兵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用兵之道,何不把它写出来?

若是这样,兵书传给后世,你就定能千古不朽啊!”孙膑听着,点了点头。

过几天,老狱卒见孙膑在写兵法,热心地说:

“等写好了,我帮你想办法送出去吧。”

“老人家,不用担心,庞将军是我同窗学友,交给他,我就放儿了。”

老狱卒一听,惊讶得张大了嘴,半晌说不出话来。孙膑奇怪地问:“你这是怎么啦?”老狱卒长叹一声,悲凉地说道:“先生哪,你真是太仁厚啦!害你的正是庞将军啊!是他嫉妒你的才学,设计陷害你的……”

老狱卒讲的确是事实。庞涓虽然足智多谋,可惜心胸十分狭窄。他到魏国后,怕孙膑学多了影响自己的前程,就先把孙膑请了来,好探个究竟。当他发现孙胺掌握了老师的兵法后,一个歹念便产生了……孙膑听完老狱卒的话,痛苦地大叫一声:“天哪!我虽知用兵之道,却不知道诈术两字!怪不得老师不肯让我带兵书来,哦!我还写什么呀!”

第二天,庞涓来狱中,见孙膑蓬头黑脸,又哭又笑,疯疯癫癫地将写出来的兵法烧成了东一堆、西一堆的灰烬,气得立刻命人把孙膑关进猪圈,监视起来,看真疯还是假疯。

立夏那天,老狱卒在家吃着糯米团子,忽然想出救孙膑的办法。他偷偷到山里找了一种乌树叶子,采回一箩,捣出黑油油的汁,掺在糯米粉里,做成一个个油黑乌亮,模样挺像猪粪的团子,值班时塞给了孙膑。

聪明的孙膑不点自明,等庞涓来看自己时,便顺手拾起身边的猪粪,“僻里啪啦”地朝庞涓扔去。庞涓哪里会提防?一时来不及躲避,“吃”了一顿猪粪。孙膑拍手笑道:“庞将军,念在同窗份上,我才分一半给你吃呀!”说着,他自己也摸了一个个乌黑的“猪粪”吃起来。庞涓这才相信孙膑果真的疯了,松开了罪恶的魔爪。孙膑就乘机在老狱卒的帮助下逃到了齐国。

后来,魏国和齐国打仗,在马陵道这个地方,庞涓兵败,当了俘虏,被押进了齐军营中。“哈哈,老同学久违啦!”

庞涓闻声猛抬头,只见中军帐里端坐着的竟是孙膑。

“当年猪圈里的孙膑原来是个假疯子!”又羞又恨的庞涓长叹一声,拔出剑来就自杀了。

孙膑十分感激那位老狱卒,每当立夏,他就要吃一顿像猪粪那样的乌树叶糯米团。人们钦佩孙膑的气节,也都在立夏时采了乌树叶做乌米团吃。虽说这黑团子模样像猪粪一般,吃在嘴里却有一股乌树叶的清香味儿。如果非常难吃,那末,这个风俗在民间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吗?

立夏见三鲜

谚语“立夏见三鲜”为尝新之俗。时至立夏,不少当年生产的农作物,都可以采摘上市了。三鲜义有“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之分。地三鲜流传较广,只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三鲜品种,相对常见的为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为樱桃、批把、杏子,但也有的地方把梅子和香椿头列人其中。水三鲜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有州鱼、海狮、河豚、绍鱼、黄鱼、银鱼、子鳞鱼等。无论如何变,鲥鱼始终是水三鲜的主打品种。鲥鱼每年立夏前后集群由大海口溯江而上产卵,“初夏时有,余月则无,故名鲥鱼”(李时珍(本草纲目》)。鲥鱼脂肪丰厚,细腻嫩滑,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中国古来就重视立夏节气。史载周朝时,逢立夏日,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盛大的“迎夏”仪式,并指令司徒等官分赴各地,勉励农民抓紧夏季耕作。在民问,除了尝三鲜外,也还有许多其他的立夏风俗。有的地方时兴吃霉豆腐,相传立夏吃了霉豆腐,霉运就会从自己身上离开。也有的地方,立夏当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以白米加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做成的“五色饭”,称之为“立夏饭”。

立夏之日还有称人习俗,吃完立夏饭,大人小孩都要双手拉住秤钩称一称体重。重了为“发福”,轻了为“消肉”。

立夏秤人的由来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民间相传诸葛亮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

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

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